APP下载

争议声中的“转基因”谜题

2014-10-27毕夫

中关村 2014年10期
关键词:抗虫转基因农作物

毕夫

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有效增强农作物的病虫害免疫能力,明显缓解耕地与水资源的农业发展瓶颈……,由生物科技巨臂高高托起的转基因向人类和自然展示出了难以抗拒的拯救能量。然而,无论是在转基因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垄,还是转基因产品被用作畜禽饲料并最终亮相百姓餐桌,过往二十年间所招致的争论、非议和责难不仅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神奇的基因变异

从企鹅体内提取抗冻基因,然后植入不抗寒植物中,便可得出抗寒植物;将活跃于昆虫胃肠道里的抗虫细菌提取出来,植入农作物体内就可使其产生杀虫本能……,这些在远古神话中难以听到的故事今天却变成了现实。由于转基因源非常广泛,而转基因技术能够克服有性杂交的限制,因此,转基因作物可以通过任何目的基因的重组后产生新的品种。而随着生物技术撑开转基因食品的繁衍与伸展空间,人类所能分享到的物种变异盛宴与大餐也精彩地摆列和呈现开来。

英国咨询公司PG Economics分析了1996年至2011年间的数据后得出了如下结论:转基因作物额外生产了3.28亿吨额外的粮食、饲料和纤维,相当于增加了价值982亿美元的农作物产量;与此同时,转基因作物节约了 1.087亿公顷土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另外,转基因累积减少农药使用4.73亿公斤,等于是与转基因作物相关的农药使用量下降了9%;不仅如此,转基因仅在2011年一年就从土壤中吸收了相当于211亿公斤的二氧化碳,等于当年从公路上移走大约1020万辆汽车;最为重要的是,转基因食品帮助了超过1500万小型农户及其家人,共计超过5000万人口(他们属于世界最贫困人口)收益。在许多科学家看来,PG的研究报告是截止目前有关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和环境影响所进行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评估。

必须承认,自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国家和种植面积呈持续增加态势。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第一大种植与生产国,种植面积达7010万公顷,占本国可种植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占全球种植面积的40%。紧跟美国之后的是巴西,2013年该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370万公顷,达到4030万公顷,而且连续五年以来巴西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的引擎。从排序上看,阿根廷、印度和加拿大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名列五强的另外三个国家。

动态地分析,目前世界各国已累计批准的可商业化种植的25种转基因作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着重于抗性转基因,如抗除草剂、抗虫、抗旱、抗盐碱和抗寒等,它们的特点是通过减少损失而被动地实现产量的明显增加;第二类侧重于改变作物的品质,如增加营养、提高食品的医疗保健功能等,其主要依靠作物自身特性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产量。目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仍然以第一类为主,但育种重点已从第一代的抗除草剂、抗虫产品转向提升抗旱、抗涝等适应能力为代表的第二代产品上,而且多基因叠加的复合性状逐渐增强。资料显示,相比于抗除草剂性状的转基因作物5%的增长和抗虫性状的转基因作物11%的增长,2012年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达到33%.

代表着未来趋势的第二类转基因作物已经在人类面前打开了灿烂的想象空间。黄金大米是一种经过改造的大米,它的独特黄色来自添加的β-胡萝卜素,也就是维生素A的前体,借以弥补很多东亚国家饮食中所缺乏的维生素A。自第一代黄金大米问世13年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金大米目前已在菲律宾开展田间实验。无独有偶,可抗黄叶病并增加了β-胡萝卜素、铁等营养元素的香蕉已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实验室走到田间展开实验,这对于身体微量元素非常缺乏但又以香蕉为主食的乌干达等非洲国家百姓的确是一个福音。

可视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诱人的未来前景引来个各国政府纷纷放松对转基因食品监管的口径。在美国,白宫于今年对种植首个转基因抗旱玉米下放准许证书,同时巴西及其南美洲邻国政府也将批准首次种植复合性状大豆;在菲律宾,政府高调宣布将在2013-2014年批准黄金大米的正式上市。受官方政策的激励,全球转基因食品的最大制造商孟山度公司放出了到2030年将农作物单产提高一倍的豪言状语,同时孟山度承诺届时将使化肥、农药和水源的用量减少三分之一。

恐怖的“生物魔鬼”

与常规育种是将近缘或种内生物基因进行重组从而遵循了自然法规以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有所不同,转基因技术则跨越了常规育种的自然边界,将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进行交流重组,其风险的不确定性自然要超过前者。尤其是,当转基因以及相关的生物技术并不能对转基因产品的潜在威胁作出充分评估并拿出具有说服力的实验结论时,公众自然就能清晰地听到凝聚于转基因及其产品身上的质疑和诟病之声。

如同转基因拥趸者大力宣扬转基因技术可以带来农作物的高产一样,转基因的反对者们也从来没有停止为此证伪的脚步。联合国相关专家仔细地研究了过去20年方方面面的情况后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案例能够证明转基因对提高产量有帮助,不仅单一技术没法增产,即使有6—8个基因的叠加仍然不会解决问题。印度科学院科学家席瓦在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称,印度运用了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种子后农作物尤其是棉花的产量不增反降,席瓦甚至还指出,转基因玉米对印度农民产生了400亿卢比的经济损失。无独有偶,任职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杰克·海尼曼对北美加拿大、美国与西欧两地农业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对比研究后发现,转基因并不能带来农作物的增产的。海尼曼指出,北美1996年开始的转基因和西欧的非转基因种植相比,西欧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会带来更多产量。

转基因会对生态环境形成杀伤和损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公认。一方面,由于转基因技术的特殊性,一些病毒重组现象在转基因作物中出现得尤其频繁,即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从而重组出新型病原体。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中很可能会出现抗药性高的有害生物,或者原有作物内部的害虫对抗虫转基因产生了适应性和耐受性,且由于其基因重组所导致的新型病毒,由此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不仅如此,随着转基因产物的广泛应用,转基因植物出现在自然环境中的机会必然增加,因为其具有某些野生植物所不具备的抗病,抗虫,耐寒耐旱性,转基因植物必然成为新的优势种群,那些不具备抗虫抗病特性的野生植物将被转基因植物取代,因此转基因植物的引入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

猜你喜欢

抗虫转基因农作物
关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9711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的更正
探秘转基因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转基因,你吃了吗?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的Bt抗虫基因转化芥蓝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