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2014-10-23陶晓坤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培养

陶晓坤

【摘 要】高职院校经历了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的建设,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导向、任务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也已基本成型。为了培养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职业人才,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标准、培养内容、培养方法、以及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旨在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秀的高职人才。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发展至今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早在1972年,德国梅腾斯在《关键能力——现代教育的使命》最早提出关键能力的概念,在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2010年5月20日,教育部正式向全国发文推广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2011年4月,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组织的第一届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2014年5月10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这足以说明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足够的重视。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

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评估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教育部前副部长周远清说:“众多院校的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对于即将走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使他们可以更快地适应职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正因如此, 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内容和标准、培养方法、以及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旨在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秀的高职人才。

一、职业核心能力学界的相关界定

职业核心能力一般是指学习和工作中可以纵横迁移的基本技能、促进工作能力提高的关键技能、一个人具有的一般性的、具有深层次影响的特定技能。我国学术界把职业核心能力定义为“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也是职业活动中具有普适性的最基本的能力,其一般分为基础、拓展和延伸三部分。基础部分包括自我管理、职业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拓展部分涵括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等方面能力,延伸部分包括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状况

(一)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状况

经过对某高职院校三年级即将毕业的部分学生(289人,七个专业,每专业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非常清楚的仅占11.2%,选择了解一些的占18.4%,而选择“不清楚”的高达70.4%。这说明了他们在校期间接触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学校缺乏专门的培训。

经调查,高职院校学生认为,在实习过程中,认为最欠缺的能力,排名前三位的是:“ 与人沟通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 认为自己母校所受教育有什么优势:51.3%认为“专业性强,符合社会需求”;32.5%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5.9%认为“学校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实习期间遇到最大的困难依次是:“对实习准备不充分,适应岗位时间长”;“遇到疑难问题,无人指导”;“自学能力差”。当问及通过何种方式提高职业核心能力时,其中79%的同学回答是“职业指导课”。另有21%的同学选择“学生社团”、“学生会”和“班团委”。

通过以上数据,说明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符合社会需求, 强调了专业能力培养, 但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因此,我们要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状

经过对部分校企合作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进行调查,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是:专业技术人员78.6%;其他人才21.4%。说明了这些民营企业最需要的仍然是有一定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员工; 但关于企业用人最优良品质排名前三位的是:责任心;沟通能力;自控能力。关于企业一线中什么学历的人才最好用:本科36.2%,高职高专39.2%,高中(中专、中技)24.6%。这说明了在当前企业中, 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职学生与本科生一样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用。

三、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标准

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倡导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专门性素质教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模块的基本内涵、意义、原则、原理、技巧、技能、策略等内容,熟悉各模块的基本体系、任务与方法,增加学生从事企事业各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关键能力,并为岗位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的总目标: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沟通与合作能力、信息处理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礼仪修养等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论、技巧与综合分析能力,可以在较复杂的社会交际和职场情境下较为熟练而得体地完成任务,在将来职场生活中,能够自觉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具体职业场景,并取得预期效果。

结合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内容和标准如表1。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法

(一)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相结合,且互不冲突。

一是采取渗透性的教学方式,即在各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在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对任课老师的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全员重视。

二是强化学生通过开展团学活动、企业锻炼、社会实践、自主创业等课外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把它作为隐性的课程,以实现其养成的教育。

三是进行专门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职业核心能力的系列教材是为满足职业院校实施核心能力集中培训的需要而编写的。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分模块开课,让学生按需选修。也可以组合模块培训,即在一年级培训职业核心能力中的“基础模块”,包括:“自我管理”、“职业沟通”、“团队合作”等三个模块;二年级培训职业核心能力中的“拓展模块”,包括:“信息处理”、“ 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等三个模块,三年级培训职业核心能力中的“延伸模块”,比如“礼仪训练”等,以达到全面学习和系统提高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协同创新机制

高职院校可以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发动教师、学生以及学校教科研部门一起共同制定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围绕课程标准开发培训课程时,不能仅仅拘泥于《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而应结合各院校的不同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以及各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不同需求,将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学校特色、区域经济特点、行业企业新要求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真实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

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机制

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要打破传统的一张卷定乾坤的模式,进而采用过程考核,以“职业沟通”为例。

职业沟通我们选择七个小模块:倾听;说服、拒绝与冲突处理;交谈技巧;非语言沟通与沟通礼仪;书面沟通;工作中的沟通、演讲。每一个小模块的学习

成四部分:能力目标→案例分析→过程训练→效果评估,采用小组学习模式:

第一步,教师下达任务,给出能力目标,进行引导;

第二步,教师给出案例,小组内部分析讨论案例,然后给出小组答案,各小组之间再进行分析论证;根据表现,教师进行量化评价;

第三步,各小组进行过程训练,可以自己选择活动进行表演,教师及各小组长进行量化评分;

第四步,效果评估,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评估成绩分别计入个人成绩。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其中第二步、第三步各小组成员得分相同,因为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这些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第四步是对个人能力的检测,属于个人成绩。所以二、三、四步成绩加起来即获得每位同学个人的最后成绩。

每一个小模块的学习及评价过程都是如此,七个小模块的成绩加起来激活的“职业沟通”的最后成绩。

这种评价机制既体现了公平公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真正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机制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目前,我们已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开设,所开设课程为《自我管理》和《职业沟通》,由持有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的教师授课,从学生反馈来看,效果良好。当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开设一两门培训课程所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站在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相衔接的高度,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纳入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并进行行之有效的运作、检查、督导和评估。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目标。

参考文献:

[1]楼淑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J].理论界,2008,(12)

[2]施福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现实与价值取向[J].职教论坛,2011,(31)

[3]叶小明,朱雪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与实践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1,

[4]胡彩霞.刍议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2,(3)

[5]邓峰,吴颖岩.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6)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培养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