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研分析

2014-10-23昝勇孙司琦靳磊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对策建议价值观

昝勇 孙司琦 靳磊

【摘 要】高等学校一向是各种文化的集散地,多元文化的交锋与碰撞,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地区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校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基本吻合,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多元化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价值观;对策建议

1.引言

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2014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为高校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引。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生活态度、恋爱观与家庭观、消费观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课题小组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等5所高校,共发放问卷1200份(其中,纸质问卷700份,电子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7份。

2.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

关于大学生的人生理想调查中,在提及在校期间有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时,45%左右的学生要认真学习,为将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37%的学生会拓展交际,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人脉基础,11%的学生选择发挥个人所长,将大学作为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仅有7%的学生暂时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问及青年人怎样才算是尽社会责任的表现时,39%的学生认为尽社会责任表现在自觉履行公民义务,47%的同学认为应表现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6%的学生认为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8%的学生认为应表现在关注社会新闻。

关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42.1%学生选择以自己努力为主,利用他人帮助为辅,只有8.9%选择相反,兼顾二者的学生占25%左右,仅靠个人的有16.6%,也有6.8%的学生选择顺其自然。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57.6%的学生选择兼顾两者,14.6%的学生以集体利益为重,视情况而定23.1%的学生表示要视情况而定,只有4.7%的学生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80%以上)都有明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对待社会责任也有良好的认知。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实现和求真务实的价值观。

3.大学生的生活态度与消费观念

在问及“您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时,36%的大学生会选择一个“在一定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追求个性张扬”的生活;34%的大学生会选择拥有一个“平稳安定的生活”;29%的学生会选择一个可以让自己精神安逸的生活;仅有不足1%的学生会选择一个“物质极大丰富,可以无尽享乐的生活”。对于在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可以看出选择学习、参加部门活动、体育锻炼、发展特长的大学生占绝大部分。这项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生活态度积极健康,向往个性张扬或平稳安定或安逸的现代生活方式,大学课余生活内容也丰富多彩,68%的学生课余时间“在图书馆看书”,表明,对知识的渴求依然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

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显示,在校期间每个月的平均消费水平处于800元以内的占13%,处于800——1500元的占76%,处于1500——2000元的占9%,2000元以上的不足2%;另外,在关于经济主要来源的调查中,大学生的经济几乎全部来源于父母,有少部分学生靠奖学金、兼职收入等作为辅助经济来源。调查说明,多数在大学生能够做到理性消费,但也发现有少部分学生追求时尚与名牌,存在攀比与盲目消费的现象。

4.大学生的恋爱与家庭观念

关于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标准的调查显示,男女择偶标准有所不同,体现出男女在恋爱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虽然男女在择偶标准上有所差异,但两者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更看重对方的内涵和修养。在对家庭、朋友、事业、地位、金钱、健康进行排序时,67%左右的同学把家庭排在首位,其余都将家庭排在第二位,表明大学生对家庭的重视程度较高;在问及生育孩子是为了什么时,37%的人选择传宗接代,6%的人选择社会进步,47%的人选择丰富生活,另外10%的人选择丁克。数据显示,传统家庭观念对大学生有所影响,更多的大学生表现出对家庭要有担当的态度——孩子能带给家庭快乐和责任。

5.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念

当问及“每到一个新的场合,对那些原来不认识的人会怎样交往”时,22%的学生能够很快记住他们的姓名并成为朋友;14%的学生表示尽管也想记住他们的姓名并成为朋友,但很难做到;6%的学生喜欢一个人消磨时光,不太想结交朋友;58%的学生表示如果对方主动来交往,那么可以很快和他成为朋友,如果对方不主动,那么很难成为朋友;不足1%的学生很少与陌生人交往。调查表明,大学生总体表现出被动交往的态度,需要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的引导。

6.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家政治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占4%,经济环境的影响占2%,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占12%,家庭教育的影响占38%,学校教育的影响占42%,另外还有学生自身因素、年龄因素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占2%。调查表明,大学生价值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既包括外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客观环境因素,也包括后天的教育和自身的主观因素,但其中教育因素,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最大(占80%)。

进一步调查了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人群中,50.2%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家人、亲戚,25.8%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朋友,10%的学生选择了老师,12.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知名人士,剩下的同学给出了书籍这个答案。大学生在对待价值观教育的态度上,认为十分必要的有43.3%,必要的47.8%,不必要4.2%,不是很必要1.7%,不知道3%。这说明,有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甚至十分必要。这说明,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7.结论与建议

以上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有着明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对待社会责任有良好的认知,价值取向更加务实,他们个性张扬、渴求知识,追求现代生活方式,也认同传统家庭观念,表现出对家庭要有担当和责任。在人际交往方面,多数大学生表现出被动交往的态度。总体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基本吻合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文化相互渗透与碰撞,加之社会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以及网络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各种非主流文化在校园也日益盛行,一些西方腐朽价值观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扭曲,因此,加强正面教育与引导,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引导力和吸引力,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既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人生价值观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心理教育、公民与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针对大学生成长的特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传授、行为养成、人格塑造的教育过程中,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实质和生命之魂。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宣传主流文化,校园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必须符合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要求。面对非主流文化的传播,我们应该有采取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众长,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要以先进文化统领和整合校园其他文化成分,使先进文化导向力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作用于大学生,引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大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内动力,从而将主流价值观转化为自觉行为,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价值观形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高校教育应该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校区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建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寒暑假或生产实习等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如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红色旅游、三下乡和社会调研活动等。使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去了解和认识社会,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孝敬长辈、关注民生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使其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秦桂芬.《解析多元文化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J].《福建教育研究》(原《福建高教研究》)2013年第1期.

[2]唐全中.《对多元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年3月第8期.

作者简介:

昝 勇(1993.10-),男,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11级财务管理本科生。

孙司琦(1991.9-),女,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

靳 磊(1965.5-),男,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集团公司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2012scx23)资助。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对策建议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