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取向

2014-10-23亓锋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体育评价教学模式

亓锋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一门新的体育课程,它以身体具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具体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

新课程明确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和本体价值的整合。它提出四个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统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b.激发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c.以学生的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d.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从这个新课程的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呢的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目前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有十种,今后必然有可能参加。但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应该有个较为科学的规划,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持续性发展走向正常的轨道奠定基础,更加适合新课标的要求。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将在那些方面有创新与发展的新取向。

1.重视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方向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者通过脑电图的研究发现,人在进行运动操作时,左半球a波的指数呈直线上升,说明此时左脑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右半球a波则无明显增强,表明在右半球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张力为,1992):其次体育活动以其独特方式发展特殊智能,如通过快速度多变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心里敏捷性、心理适应能力、综合评判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等。

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已引起了许多专家与学者的普遍关注,从教学模式角度这一方面来看,其研究主要体现于对“探索式教学模式”或“发现式教学模式”或“启发式教学模式”上。在这些教学模式中,设置了挑战性的问题环境,使教学内容富有新奇、趣味等特征,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教师也往往不将现成的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向科学家一样发现新知,深入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从而来培养和发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特有的智能,并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效率。

2.重视学生情感投入方面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我们在过去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师的权威作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无论从教材内容的安排、教法的选择、组织措施等,都以强制性体育教学模式为模型,严格要求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这种“军队式的体育教学”导致了学生被迫学习等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又受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主动学习等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变化,特别是在观念上,上至领导、学者、专家,下至普通的体育教师皆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学习体育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注重了某些教学模式的情感问题。例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注意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保证学生以最佳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和活动状态中;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到学生间的体质、兴趣、个性、性别、层次、程度等差异性,而区别对待,并重视给未达到目标的学生提供第二次学习机会,让达标者帮助未达标者等,在成功体育教学模式中,重视了教学过程的过程评价与单元结束时的单元评价相结合,要求人人在“相对的标准”中掌握各自的教学目标,把学习的成功带给全体学生,通过这些种种的教师绝对权威形象的改变,进而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体验性,这些变化说明了学生的人本主义精神不断加强,情感因素已不断融进教学过程之中。

3.重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方面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使许多业内人士清醒的认识到,学多还不如学精。精了,就会有兴趣、有习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才能利用在学校中获得“体育教学成果”来终身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为自身的生存服务。这种“成果”便可理解为“能力”。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能力的培养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就运动而言,它与知识的能力培养虽有共性,但也体现了其中的特殊性,因为运动的能力是建立于知识与身体双重因素的是基础上,既需要学生了解具体项目的内容、概念、结构、过程、环节等因素,还要亲自实践并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从泛化阶段到初步掌握阶段,再到运动能力的养成,这是一个相当难度的历程,大多数的体育教学效果只能暂时停留在运动机能的“初步掌握”阶段,就已宣告结束,而这样的结果要接近能力的养成还差十万八千里。

所幸的是,能力的培养问题已引起了相当的重视,并在一些体育教学模式中有所体现,如:能力培养模式、程序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模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和加强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但他们还要继续实践,在理论上也要继续成熟,才能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4.注重发展课内相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由于课内学时与时间的限制。要培养与发展学生自动化的运动技能与锻炼身体的习惯,并为终身体育做准备,光靠课内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内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点,改进一些错误动作,因而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加强强化练习、过渡练习,复习与巩固已学的知识与技术,经常锻炼,培养习惯,才能把运动技能上升为熟练化、自动化。然而,目前的状况是,体育课是受到重视的,但课外体育活动却名存实亡,不是放任自流,就是让班主任来承担任务,其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当然,要把课外体育工作抓好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一方面要涉及到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和待遇;另一方面,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整体工作中,虽在理论上受到重视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成了一纸空文,这也说明了课外体育从根本上没有得到关注。新世纪以来,教育部提出了大课间体育等一系列工程,这是一个搞好体育课外活动的大措施,但是要转变观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5.注重体育教学模式的评价研究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调整和激励教学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终结评价的作用,忽略了学生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评价,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反应都得不到反馈和体现。期末的成绩则记录了学生某几项达标的表面成绩,根本无法深入到学生学习的内在的动机和认识的提高等方面。因而体育教学模式在当代,逐渐的摆脱了单一的终结评价方法,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单元评价等等。例如:自学———指导式教学模式,它通过“及时评价”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及时地清楚知道没有懂的东西为进一步学习明确方向,在程序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每一环节学习目标的实现,然后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否则必须在进行学习和练习,以达成目标为结束;在启发式体育教学模式中“通过发现”过程,验证自己的假设,并根据评价反馈的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结论,借以掌握原理和规律;在小群体教学模式中,更注意教学过程之初开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素质基础、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特点等情况,以便制定不同的目标进行分组教学,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纠正,使其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说明了体育教学模式走出了传统模式得到樊篱,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也显示了评价在体育教学模式中将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6.体育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研究将受到关注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研究,同时也起到总结实践的作用。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那就将是一纸空文,而目前大多数的理论研究仅止于此,因此造成了许多低水平重复的极大浪费。要加强研究的力度与成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结合必然是一条必经之路,尤其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会得到很好的重视。

猜你喜欢

体育评价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