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理念的价值导向

2014-10-23陈泽新邓尚平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管理理念弊端

陈泽新 邓尚平

【摘 要】职业教育管理因受到诸多不公平对待而导致管理受到掣肘。当前,针对职教生的管理理念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学生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探索职业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明确学生管理理念的正确方向,提高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职教生;管理理念;掣肘;弊端;价值导向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handicaped for lots of unfair treatment.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drawbacks in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vocational school, which lead to the backwardness of management level and effiviency. In order to alter the situation, we should explore the objective law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et clear direction of student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viency of it.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management philosophy;handicap;drawbacks;value orientation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可以简称为“职教生”。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职教生的特殊性,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管理,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教生的特点,从管理的理论源头梳理出清晰的价值导向,以改变目前针对职教生管理中的软弱无力的局面。

由于职业教育观念和管理观念的落后、职教生自身的缺陷以及社会对职教生的偏见,导致职教生中出现迷茫、颓废的普遍现象。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者面对这一困境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乃是现行的诸多管理理念的落后导致管理行为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学生的实际需要。

一、职业教育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导致学生管理受到掣肘

当前,职教生在学校里表现出许多的乱象。具体说来有:厌学情绪严重;纪律观念淡薄;个人修养缺失;理想信念空洞等等。大有游离于主流社会的危险。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有学生家庭的原因。也有教育制度的原因。首先,生源分流不合理导致生源分配不公平。初中分流其实幷不合乎教育规律的要求。初中分流的依据是学生的分数和综合素质。优质生源进入各类高中,因此,从生源的分配上就表现出教育的不公平。职业教育明显受到了整个社会的歧视。其次,竞争平台与起点不公平导致职教生的发展空间受限。初中毕业的学生年龄偏小,加上三年中专,到中专毕业的时候,多数学生的年龄刚好在18周岁左右。身体的发育都没有完全成熟,心理发育也处在青春期特点。学生过早地涉入社会,去与成年人竞争,与年龄和知识结构都高于自己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竞争,这是教育的严重不公平,也是社会的严重不公。第三,教育机制不公平导致职教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受限。在学制上,高职学生3年,普通高校4年,高职学生学习的总量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学生。在学历上,高职很难往本科乃至研究生发展,这就从路径上几乎阻断了高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第四,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了职教生发展的“营养不良”。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职业教育也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从财政对各类教育的政策、资金扶持来看,职业教育的份额是最小的。许多正常的教育手段不能运用。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与其它全日制的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明显局促,缺乏发展的空间。针对职教生的管理因为教育的诸多不公平待遇,使得职业教育管理者不得不在管理方法与手段、管理内容、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的配置等方面做出有悖常规的变通。比如,针对普高的学生在学习上主要是学习方法的管理,对职教生主要是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的管理。解决学习方法问题涉及到客观的规律,容易掌控。对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的管理则涉及到主观,难以掌控。解决习惯问题比解决方法问题更难。再如,普高学生的个人修养明显优越于职教生。普高管理学生的个人修养主要侧重知识结构的内化和高尚情操的塑造,而针对职教生主要侧重个人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矫正和心理创伤的修复。这两个群体的个人修养水准呈现出有落差的山脊线。

这些问题的根源,多半是由于教育的不公平引起的。教育的不公平等于把职业教育的管理者挤到了一条明显受限的专事行为矫正和习惯矫正的轨道上。

二、当前针对职教生的管理理念的诸多弊端

目前,针对职教生的管理理念存在诸多的弊端。导致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很多。首先,职业教育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研究不透彻。职业教育的管理者显然没有完全理清摆在职教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对于职教生而言,首要的不是学习问题是生活问题;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是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不是发展问题而是创伤修复的问题;不是树立对权威的尊重而是树立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不是拆毁对生活的信心而是建立对生活的信心。由于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阴暗面切切实实地伤害到了学生对生活的信心,比如家庭的破裂而带来的价值崩盘,会使学生丧失对美好事物的信赖。许多学生对于生活失去了信心。对生活信心的丧失是颓废的开始。其次,职业教育管理者自身的缺陷。职业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社会地位、职业能力、责任感、个人理论修养、社会经历、个人品德等方面都存在缺陷。比如,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业务能力不强的一些人放在学生管理的岗位上,真正优秀的教师并没有进入学生管理的常规队伍中,这是职业教育管理的失败。第三,职业教育管理者尤其是学生工作管理者在知识、观念等层面上停滞不前,多年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许多学生管理者与企业脱轨,与社会脱轨,与新知识新观念隔离,管理者本身没有进步和发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出不适应感。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不可逆转的改变,职教生也就变了。陈旧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解决新问题。比如,学生沉迷网络,我们的管理者对于网络一无所知怎么能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巨变,来自组合家庭的孩子在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如何获得学生的信任呢。第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缺陷。职教教育管理者因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屈从于高层的压力,使之不能自主地制定长期的管理计划,他们常常为应付上级的各种不合理行政命令而疲于奔命。管得过死,统得过死是管理的致命弱点。下层管理者由于与学生是直接的面对面的长期的相处,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自然深刻而透彻,对于如何解决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因此,一线的管理者应当有相当的自由度。但目前,这种自由度被各种行政的绞索勒得越来越紧。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使得职业教育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上存在诸多的弊端。这些弊端已经初露端倪。如果不加改变,必然影响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这些弊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体说来,有如下一些弊端:

第一,行政模式被用于学生管理中。行政带有强制性和暴力色彩。可以用于成年人。但不适合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比如行政带来的官僚作风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一些学生。导致学生中出现一些派系、任人唯亲、摆架子等不良风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追求表面现象、浮躁、好大喜功,隐瞒实情等,这些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有一种极端思想,认为只要让学生忙碌起来就不会去做坏事,这种思想属于鸵鸟思维。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于是运用行政手段让学生参加许多的毫无价值的文体竞赛活动。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反而会诱发抵触情绪。

第二,功利性太强,精神安慰明显不足,人格关注有心无力。物质和利益的导向会扭转学生的价值观。利益驱动使得人失去方向而朝着利益的方向奔跑。更重要的是,物质第一的观念,将把人从形而上的精神需要拉向低级的物质需要层面,这必将导致精神的空虚。人是精神至上的动物,精神需要是高级需要,物质需要是低级需要。趋利是导致精神空虚的诱因。

第三,管理手段简单化、管理过程形式化、管理目标大而空。从管理手段看,目前几乎形成了一个“三段论”式的模式:说服、惩罚、作检讨。手段过于简单化。其实,还有一些非常好的教育手段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形势教育报告会;道德模范报告会;校企合作互访互助;先进人物采访活动;专业社团活动。目前,在职教生的管理中,由于活动内容多,为了应付这些检查,许多活动不免流于形式。管理的目标不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考虑到作为人的根本问题和作为学生的当前问题。隐藏在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很少有人真正考虑。

第四,过分追求短期和眼前,忽视长期。有些学校在活动中表现出只追求短期效益和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倾向。比如学生活动,文体活动只能满足情绪宣泄的需要,不能对学生树立对专业的兴趣和对职业的感性认识。情绪的宣泄是短期的是暂时的,树立对专业的兴趣和对职业的热爱则是长期的。很明显,专业活动的长期价值优越于文体活动的短期价值。如果把活动的重心和主体力量转移到文体活动中来,是管理理念的偏误。

第五,重视制度建设轻视道德建设。这一管理观念源自于整个社会的管理观念的方向性偏差和平衡感的缺失。制度管人总是滞后的。由于人先天的缺陷而使得人的自由意志受到了影响,因此人面对压力、危机表现出情绪不能受到理智和意志的约束的状态。人的道德源自于人的内心,内心的自由才能对社会规则表现出适应感。因此,解决人的道德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心理问题。虽然目前各个职业学校都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心理干预的力量显得软弱无力。道德建设投入的时间、人力、資源、资金、项目数量、执行力度等明显低于对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制度与道德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解决问题应该从源头解决,并且应该优先考虑源头问题。

三、学生管理理念的正确方向

1.针对职教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性,必须从学生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和学生长远的发展两个维度着眼,标本兼治,治标为先的原则,处理好学生管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不能从管理者的主观愿望出发去安排和设计学生的活动。应该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从学生的基本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情感心理和长远发展;从先完善人格后考虑专业和职业的阶段性发展规律出发;从求实、求善、求真、求美的阶梯式成长规律出发,优先考虑个人修养建设,优先考虑思想成长和伦理道德建设,优先考虑道德责任与价值判断,优先考虑激励教育与榜样教育,使学生管理转向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从事职业教育管理的人员应该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反。举一个中观的例子。在主题班会的设计中,如果按照社会生活的节奏与步骤甚至为迎合政治的需要而规划的各类活动方案,其实是非常短期的行为,也是非常功利的行为,是一种政治模式对学生成长的人为干预,其依据并不合理,也不切合职教生的实际需要。九月有教师节学生要尊师重教,十月有国庆节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是消防月要放火。而九月到十一月期间,新生入学最重要的是如何修复中考失利带来的心灵创伤,是如何与新同学建立友谊,如何独立面对新问题,如何去适应集体宿舍的生活,是对专业的初步认识,是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性问题。考虑到了这种学生实际,学生管理才能有一个正确的基础和方向。

2.职业教育的任务应简化,应专注于职业素养的培养。目前职业教育管得太宽,管得太多。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人格问题、心理问题,养成习惯问题,学习动机问题、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问题,学习习惯问题等消耗了太多的精力。职业教育就应该把职业素养作为优先发展目标。学校的各类活动应该贯彻职业素养优先的理念。因为职业素养涉及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社会对职业教育应该有足够的宽容。全社会对职业教育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社会结构的缺失,社会正面力量、主流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支援与贡献极低,企业需要马上能用的人才,但是,大部分企业却对对口的职业教育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投入。因为人才不能等同于商品来交换的。社会也缺乏相应的安全的渠道对职教生实施有效的道德干预和心理危机支持。而职业教育管理者本身在管理理念上也与先进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衍生的管理行为不能满足客观实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恩典与自由.江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张青连,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

作者简介:

陈泽新(1967.4-),男,本科学历,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湖北赤壁人。1987年毕业,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邓尚平,副主任医师,从事学生管理10余年。学生科科长。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管理理念弊端
张银珍:拓展性课外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跟踪导练(四)
基于价值链导向的会展旅游产业链提升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探析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理念探究
《琅琊榜》浅评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探讨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