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零容忍的廉政文化

2014-10-21本刊评论员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公私分明违章外交官

本刊评论员

腐败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反腐领域热议的话题。两者之间有关系吗,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教授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任职的各国外交官——这些外交官来自拥有巨大文化差异的国家,他们的行为会因此受到影响吗?

这两位教授从纽约市政厅获得了所有外交官的违章停车信息。在纽约,尤其是繁华的曼哈顿(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停车,是件很困难的事。外交官在违章停车上有一个便利,即外交豁免权,他们违章会被记录,却不用交罚款。

面对这样一个制度“特权”,各国外交官的违章情况却有天壤之别。来自北欧的外交官相当自律,十年间的违章记录为零;而来自中东某国家的外交官一年违章超过400次,平均算起来,就是每天至少有一次违章。

该研究发现,一名外交官违章停车的次数与其所在国家的腐败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在同样的制度环境下,文化对个体行为有重要影响。

既然腐败也算是一个文化问题,那么反腐败亦如此。制度会给社会行为增加成本,因此每当一项制度出台,个体就有绕开制度而行动的倾向。如果不断地强化制度,社会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永无尽头。这时就需要文化力量来打开这个无限循环。

具体到我国当下的反腐败形势,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缺乏“零容忍”的廉政文化。

尽管痛恨腐败的言论比比皆是,但在解决腐败问题的时候,总有一个难以解开的症结——面对抽象的腐败行为,大家都持抵制和反对的态度;但当面临具体情境时,其实并没有一个对腐败“零容忍”的政治文化。

换句话说,我们很难完全跳出自身利益,在公与私之间画出清晰的界线。

而塑造“零容忍”的政治文化,是根治腐败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至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更好。

首先是更深入人心的廉政文化宣传。在这方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近来进行了积极探索。继播放廉政电视剧之后,该网站从7月22日起推出“聆听大家”系列访谈,实录中外大家谈人生、谈历史、谈文化、谈反腐。

其次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公私分明的观念。在这方面我们的初等教育亟待反思,有没有高度重视培养孩子公私分明的廉政观念?有没有树立公私分明、廉洁奉公的净土环境?现实是,有些家长为求孩子能得到特殊关照,给学校、给教师送的“礼物”早已超出人情交往的正常范围,甚至还有教师索贿的情况出现,这给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孩子留下非常消极的印象。

再其次,要对涉及公共权力的行业进行系统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这应该是持续的和专业的相关教育,香港警察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作为借鉴的样本之一。

总而言之,在坚持打“老虎”、拍“苍蝇”的同时,推进积极的廉政文化建设,倡导各种形式的反腐文化创新,是抗击腐败的法宝之一。塑造零容忍的反腐败文化,树立清廉的社会风气,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的教育、制度、监督等合力推进,相互配合,才能告别运动式反腐,形成一套腐败难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公私分明违章外交官
Panda pride 萌宠外交官
如何引导领导干部做到公私分明
大将黄克诚“公私分明”好家训
车祸的罪魁祸首就是违章
处理违章
教育資源投放“公私分明”或“一視同仁”?
争做世博外交官
争做世博外交官
争做世博外交官
放着河水不洗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