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特点及合理化发展

2014-10-21常雅芳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32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

常雅芳

摘要:以2002-2012年我国本科高校的院校数量、学科专业布点以及毕业生数量为基本数据和分析对象,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变动轨迹和特点进行分析,以学科结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三者的协调发展为依据,提出学科结构合理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学科结构合理化;高等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009-02

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开始,学科结构的调整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对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尽管近年来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调整步骤日益加快,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时至今日,学科结构、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契合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是当下进一步促进本科层次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合理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本科高校学科结构的变动轨迹及特点

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发展状况往往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而学生是不同学科内资源配置中的最基本的因素。因而,选择本科高校数和本科毕业生数、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布点作为研究对象,其变动情况能够反映本科层次学科结构变化的基本特点。

1.本科教育的规模发展状况及特点

毛入学率是衡量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18~22岁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9年的10.5%上升到2003年的17%,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从2002~2003年期间开始步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到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0%。[1]而我国本科高校数从2002年的629所增加到2012年的1145所,本科高校数增加516所(见表1),增长幅度达到82%,各年度平均增幅为6.2%。其中2007~2008年我国本科高校数增幅达45%,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数量从2002年的655763人增加到2012年的3038473人(见表2),接受本科层次教育的人数在这十年间增加2382710人,增长幅度为363%,各年度平均增幅为13.04%。其中2003~2004年、2005~2006年、2007~2008年期间本科毕业生数量增幅较高,达28%、23%和25%。显示出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发展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表2 2002-2012年我国本科高校毕业生人数(单位:人)

年份 本科高校毕业生数

2002 655763

2003 929598

2004 1196290

2005 1396671

2006 1726674

2007 1804284

2008 2256783

2009 2455359

2010 2590535

2011 2796229

2012 3038473

注:數据来自2002-2012《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布点的变动状况及特点

学科的科类布点主要是针对高等院校学科结构自身所呈现的各个学科与不同专业之间所形成的布局形式和比例关系。本科高校学科科类的院校布点,能够揭示各学科在院校中的存在状态和发展状况。

自2009~2013年,哲学学科的院校布点数增加了7所,经济学学科的院校布点数增加了74所,法学学科的院校布点数增加45所,教育学和文学学科的院校布点数各增加70所,历史学学科的院校增加26所,理学学科的院校布点增加114所,工学学科的院校布点增加95所,农学的院校布点增加47所,医学的院校布点22所,管理学的院校布点增加102所,艺术学的院校布点由2012~2013年期间增加8所(见表3)。学科布点的变化显示下列特点:一是所有学科的院校布点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二是部分学科布点增加较快、排列于前3位的学科,依次是理学、管理学、工学;学科布点增加较为平缓的是医学、历史学和哲学。

3.本科高校分学科毕业生人数变动情况及特点

从2008~2012年,我国分学科毕业生数出现了一些变动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出我国本科层次学科结构的变动情况(见表4)。

表4 2008-2012年我国本科高校各学科分学科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哲学 1610 1652 1952 2167 2038

经济学 141475 150666 158286 172583 188257

法学 116100 117182 114588 117923 121634

教育学 80937 86705 90327 95140 103884

文学 406946 458761 487520 537958 588198

历史学 12732 13544 13713 14309 15588

理学 251610 264494 269053 279101 294060

工学 704604 753635 813218 884542 964583

农学 45649 46847 48442 51148 53789

医学 139105 152392 162401 168582 178085

管理学 356015 399481 431035 472776 528357

艺术学 141806 172719 186888 216458 240957

注:数据来自2008-2012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从我国分学科毕业生数的变动情况来看,呈现出三个特点:首先,学科规模普遍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工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的学科毕业生数增长较快。其中,工学学科毕业生数自2008年到2012年期间增长了约25.99万人;文学学科在此时间跨度内的毕业生数增长了约18.12万人;管理学科的毕业生增长了约17.23万人。在2011~2012年期间,哲学学科毕业生数呈现减少趋势;法学学科在2009~2011年间的毕业生数呈现波动变化的态势,2009~2010年期间的毕业生数呈现减少趋势,到了2011年毕业生数的规模又回归原来的状态并有所增长。其次,学科热度发生变化,艺术学、管理学和文学学科毕业生增长率较高。在12个学科科类中,毕业生平均增长率为31%。其中,艺术学科毕业生在五年内增长率达69.92%;管理学科毕业生增长率达48%;文学学科毕业生增长率达44%。工学依然为传统强势学科,毕业生增长率达36%。在理学学科的毕业生增长率为16%,在自然学科的传统发展优势中,明显呈现弱势发展趋势。再次,传统学科持续稳定的发展。经济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的毕业生增长率与毕业生平均增长率基本持平,属于稳定发展的学科。

二、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尽管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步寻求与人才市场需求相协调的模式。从本科高校学科结构的变动情况中,高校对于学科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从未间断。然而,审视当下学科结构的现状,不难发现,学科结构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首先,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比例失调,学科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其次,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盲目现象。一些高校盲目扩大学科门类,大量设置热门专业,导致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再次,高校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依然明显。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在面向市场时,不能够完全满足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人才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的矛盾。最后,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比例较少,不能满足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探寻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方向,是高等教育紧随时代发展,提升服务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需要。

1.我国高等教育合理学科结构的判别依据

合理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既要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又要与社会发展节奏相一致,并能通过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来协调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而,判别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是否合理,应依据下列三方面的判据。

第一,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是否一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中包含12个门类的五百多个二级学科,高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高校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方面受到地区自然、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科结构本身的发展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而演进的,因此,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不能够脱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高校的重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符合知识逻辑的学科知识才能够培养出优秀合格的人才。然而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周期并不能够完全相一致,因此,需要高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调整学科结构,促使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实现高校培养高质量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第二,高校学科结构体系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相适应。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社会功能的不断增多和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得高等教育既要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同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做出理性的判断。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及时根据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内容和方向,并对所预期的社会发展方向做出超前的应对措施。因此,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应该以社会发展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对学科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地区资源结构的不同,社会发展不能不受制于自然条件,这使得差异化的社会发展形态成就了区域特色的竞争力。因此,高校学科结构体系要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避免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脱节。

第三,高校学科结构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是否相协调。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呈现着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2]产业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会引发技术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这些结构性变化对人才需求也产生相应的变化。而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高等教育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必须依靠调整高校学科结构予以实现。高等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为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提供人才资源的重要保障,高等教育通过人才结构来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的相互协调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合理的学科结构可为适应这些变化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和保障,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人才结构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2.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合理化发展趋势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前提下,逐步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在产业结构从合理化向高级化发展、生产模式由制造型向创新型转变的过程中,人才需求反映着产业发展、社会需要及市场变化,引领着高校学科结构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第一,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应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学科结构的均衡发展是学科结构合理化的具体体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均衡发展是保障人才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也是保持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反之,学科结构处于非均衡状态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近现代以后,一些传统的欧洲国家在国力和科技发展上逐渐落后于美、日等国,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这些国家深受了欧洲传统文化的影响,重理轻文,致使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处于非均衡状态。所以,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调整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均衡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在进一步增加。为了适应当前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需要加强与第三产业发展密切关联的人文、管理学、医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第二,要重视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的思路,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将会朝着更专业和更具特色的趋势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科专业划分过细,传统惰性依然存在,致使学科间相互隔绝,师生们株守于自己狭隘的学术领地,缺乏广阔的视野和拓展的活力,这就使一些学科不断趋于萎缩、退变、老化,甚至濒临绝境。”[3]所以,重视和加强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合理化的要求。“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4]因而,要更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学科设置上注重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亟需加强。

第三,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调整要超前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调整超前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支撑和带动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三次产业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满足产业升级需要。因此,调整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使之超前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学科结构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就业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

参考文献:

[1]2012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35/index.html.2013-8-16.

[2]李战国,谢仁业.美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46-49.

[3]金薇吟.高校交叉学科组织模式及其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4):127-131.

[4]谢和平.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与跨越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44-50.

(责任编辑:刘翠枝)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高校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