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砼粱高支模技术与措施

2014-10-21林善祥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3期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常见门式架深砼梁高支模支撑系统设计、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要点。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采取了合适的方案和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以保证工程中危险性较大的高支模工程施工得以安全可靠的实施。

关键词:深砼高支模;梁板模板设计;混凝土;控制措施

前 言:

建筑工程施工中,现浇砼构件采用门式架深砼梁高支模支撑系统在施工还是比较常见,其特点是砼浇筑体积大、底部空间较高,门式架的连接,对模板体系的安全稳定要求高,在施工管理中必须有专项的施工方案。高支模大体积砼采用门式架支撑系统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支撑系统设计、施工技术,落实控制措施,一旦发生坍塌等安全事故,必将造成重大伤亡,应当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1 工程概况

李锦记会议中心工程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总建筑面积7326平方米,其中主要建筑物是会议中心,结构类型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1层含夹层,屋面为轻型网架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最大高度达18m,最大跨度26m。会议中心最高楼层7.9m,位于首层展览大厅夹层,梁截面从200×500~400×800不等,板厚为130mm ,梁截面尺寸:400×800,板厚度是130mm;在此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重大事故。本文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及物体打击紧急情况采取了应急准备和

响应。

2 会议中心首层大厅夹层板、模板设计、支架搭设

(1)楼板底模采用18mm厚夹板,支撑系统采用80×80mm的木枋、门式脚手架。

(2)所有楼板支撑体系均采用两个MF1219+两个MF1217及上下托沿楼板短向布置支模,通过调整底座及顶托的螺栓来满足支模的高度要求。跨距@900mm,排距为900m,两层木枋,上层横楞木枋为80×80mm@450,底层纵楞木枋为80×80mm@1200。剪刀撑在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门式架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门架水平拉杆沿高度设置,第一道水平拉杆离柱脚200mm处,415m以上部分纵横水平拉杆@1500mm布置一道。

3 会议中心首层大厅夹层梁、模板设计、支架搭设

(1)梁底模和侧模采用18mm厚夹板,支撑系统采用80×80mm的木枋、门式脚手架。

(2)作为模板垂直支撑的门式脚手架沿梁纵向方向布置,门式架间距为300mm,根据层高及梁高来考虑,采用三个MF1219 和一个MF1209及上下托支模,并通过调整底座及顶托的螺栓来满足支模的高度要求。侧模加竖向加劲板100mm(宽)×18mm间距300mm;梁高超过750mm的应加设对拉螺栓,梁底横楞为三条间隔450mm的80mm×80mm木枋,纵楞为两条80mm×80mm木枋。

4 会议中心首层大厅夹层高支模设计验算

4.1 计算的已知条件

梁截面尺寸为400×800,板厚度为130mm;门式脚手架沿梁纵向方向布置,间距是300mm,梁侧模加竖向加劲板100mm(宽)×18mm间距300mm,梁中一道Ф14的对拉螺栓,梁底横楞为三条间隔300mm的80mm×80mm木枋,纵楞为二条80mm×80mm木枋。其它同高支模构造。

4.2 楼面模板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楼板板厚130mm。

4.3 梁模板设计

大厅最大梁截面尺寸为400×800mm。

4.3.1 底模板验算 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4.3.2 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1.2×0.018×6=0.130kN/m

4.3.3 强度验算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查表得各系数如下:

6 技术安全措施

(1)门式脚手架搭设前,应按《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对门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门架、配件。

(3)搭设在已夯地坪上的门式脚手架立杆底座下应铺设垫板。

(4)不配套的门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竖直脚手架支撑系统。

(5)门式脚手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从两端向中间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6)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门式脚手架的搭设同步进行。

(7)水平加固杆应设于门式脚手架立杆内侧,剪刀撑应设于门架立杆外侧并连牢。

(8)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9)模板支撑和门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10)泵送混凝土時,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11)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门式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12)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13)门架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14)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

(15)拆除模板脚手架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7 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

(1)大截面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每层不超过500mm。

(2)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检查支顶有无松动、倾斜、弯曲,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修整完毕。

(3)泵管应用支架垫固放在梁上,不得直接与楼板接触。

高支模施工注意问题:高支模系统管理机构对本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做了充分的分析后,决定采用门式脚手架方式建立高支模系统;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支模完毕,经施工高支模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立即通知公司工程技术部和质保部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高支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上、爬下,应从施工便梯进入工作面;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混凝土浇筑时,安全员专职负责监测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待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8 文明施工措施

(1) 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必须于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入场三级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准许进场施工。

(2) 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安装模板时应搭设工作平台,并于其下1.5m处拉设兜底网。

(3) 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架。拆楼层外边的模板时应设脚手架或在拆除层的下边支挑安全网,防止高空坠落和防止模板向外倒跌。

(4) 平模存放时,必须满足地区条件所要求的自稳角。两块大模板应采用板面对板面的存放方法,长期存放应将模板联成整体。对没有支撑或自稳角不足的大模板,应存放在专用的堆放架上,或者平卧堆放,严禁靠放到其他模板或构件上,以防下脚滑移倾翻伤人。

(5) 组装时,应及时用卡具或螺栓将相邻模板连接好,防止倾倒,安装外板时,必须待悬挑扁担固定,位置调整好后,方可摘钩。

(6) 模板安装时,应先内后外,单面模板就位后,用工具将其支撑牢固。双面板就位后,用拉杆和螺栓固定,未就位和未固定前不得摘鉤。

(7) 里外角模和临时摘挂的面板与大模板必须连接牢固,防止脱开和断裂坠落

9 应急救援措施

项目部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部各部门主管领导及安全员等人员组成,公司本部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指挥部。

(1) 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汇报当地有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2) 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3) 事故发生时,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负责人指挥安排。

(4) 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小组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的损失。

(5) 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危险源,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测定事故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协助上级部门对事故调查

(6) 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结束语:该深砼粱高支模技术与措施(支撑系统设计、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经过具体项目实践证明,采取了合适的方案和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管理,门式架系统可靠稳定,保证了工程中危险性较大的高支模工程施工得以安全可靠的实施。也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

[3]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个人简介:

林善祥(1985—),男,广东广州人,本科,毕业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从

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