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检查验收方法的探讨

2014-10-21钱城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造林生态环境

钱城

【摘要】现如今,造林是一项需要投入较多人力资源、涉及范围广泛并且延续时间相对来说较长的生产活动,造林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有基本建设工作性质的一项活动,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更加依赖于造林活动,本文对造林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造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内容,然后又介绍了造林检查验收的方法。

【关键词】造林;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检查验收

引言

现在,把植苗造林融入到国家的基本建设内容当中就是我们所说的工程造林活动,通过利用现代的管理方式、系统的观点以及较为先进的造林技术,在管理和实施工程项目的时候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执行。通过工程造林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工程造林相当于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现代管理科学与造林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这项活动的设计范围比较广阔,主要内容有育苗、育种、抚育管理以及整地造林等不同的阶段,此外,相关的调查设计单位、领导机关、施工执行的单位和科技咨询单位以及成果经营单位等不同功能和权益的单位也都包括在里面,其包括的所有制形式分为个人、集体和全民。

一、 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分析

规划设计是造林绿化系列工作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造林绿化的结构以及植物的配置等事项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优劣以及森林有害生物出现情况的轻重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从近几年来看,我国某些地区因为天然的森林减少迅速、人工造林的品种过于单调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的森林出现功能下降并且质量变劣等健康问题。森林的健康问题与造林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进行可学的规划设计,就有可能导致森林系统的生态失衡,出现植物病虫滋生的情况。所以说,规划设计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保护森林的因素。

(一)物种适地化

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对植物的选择要根据适地性原则就是所谓的物种适地化,主要就是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绿化选取的植物的关系。总的来看,乡土植物和其他植物相比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并且还有比较强烈的抗逆能力,生长状况相对良好,这也能够体现出和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关联。虽然说乡土植物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栽植乡土植物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当地的地下水位、光照强弱、污染情况以及土壤特点等具体情况,再来选择具体的、合适的植物种类,就像是桃李、池杉喜欢光照,就要种植在林地的边缘部位,而银杏、油松等植物比较怕涝,所以种植时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黄栌和沙棘比较耐盐碱,这就可以把他们栽培在富含钠盐的盐碱地上,构树、泡桐的抗污染能力比较强,适合种植在城镇的工厂去附近。如果我们不加考虑的随行引入外国或者是外地的森林植物,在引入之后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例如引入的物种不适应当地的环境变化,生长情况非常差,对病虫害的抗性也比较低,有时候一些有危险性的病虫害也会因为新引入的物种抵抗能力差而成灾。就比如说北方地区随意引进南方喜酸的香樟、楠木等树种,因土壤偏碱性而致使叶片发黄,遇到气温突变、冬季严寒时,机体容易受到冻害而死亡。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等侵入性病虫害,随着引进植物传入、蔓延,成为发生严重、防治困难的植物大敌。造林规划设计里面正确的设计原则就是,把乡土植物作为首要引入植物,引种的植物是辅助作用的,把当地的地域特色和造林绿化的格局协调起来,这样才能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绿化森林,并且还能够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品类多样化

我们要坚持在物种适地化的前提条件下进行造林规划,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品种多样化的重视。所谓的品种多样化,指的就是在对植物的种类进行选择时,要尽量选用多种类型、多品种的植物,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多目标、多功能的健康森林,这样更有利于把森林的多重效益发挥出来,同时也能让培育者对森林资源的培育需求得到满足。在进行造林规划时,我们要对野生植物相互之间的自然搭配进行模拟,把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充分考虑进来,把森林生态系统里面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循环充分的兼顾起来,尽力减少那种以人类暂时需求为中心而建造绿化森林的现象,并且还要极力避免出现因为森林植物搭配不合理而出现的生态系统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情况。要让喜阳、喜阴、耐涝、耐旱、阔叶、针叶、落叶、常绿、浅根、深根、直立、匍匐等多种类的植物充分混植,把它们各自的天资展示出来,相互补充,这样做就能相得益彰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多样性取决于品类多样性,生态系统要想足够的稳定,就要保证生物多样性,只有森林系统足够的稳定,才能够保证整个森林系统对病虫害有着较强的抵抗能力。像北方大批单一种植杨树、国槐树,杨树舟蛾类食叶害虫和槐树天牛类蛀干害虫就危害严重;而南方大量片面种植桉树、椰子树,也发生了较棘手的桉树枝枯病、椰心叶甲等病虫害问题。

二、造林检查验收方法分析

为了保证造林活动取得的效果足够好,就需要根据相关的造林施工设计书进行逐项的检查验收工作,施工单位要提前进行好全面的自检工作,然后再让上级的林业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和复查工作。

(一)施工作业检查验收

在理论上来讲,每一项造林施工工作结束后都要进行相关的检查验收,但是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在整地以及种苗之后进行的那两次检查验收工作。主要的检查内容就是施工完成后总体的面积以及施工工作的质量。对于施工面积就要进行实地的测量检查工作了,或者是进行图面勾绘检查和部分土地的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施工质量的检查就是通过相关规定的质量要求在现场进行逐项检查,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项目要尤其重视其质量的检查工作。

(二)幼林调查验收

一个新建造的幼林在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季后需要进行成活率的调查。成活率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标准行或者标准地方法,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成活的株数占总体种植数的百分比就是所谓的成活率。一般来讲,幼林在经过三到五年的抚育管理后,这时就要对造林密度的保存率以及造林面积的保存率,林木生长情况等进行调查,在调查结束后总体达标才能算作验收合格。

当幼林达到郁闭成林时,划为有林地面积,列入森林资源档案。

结语

森林绿化计划离不开造林规划设计,本文分析了造林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一个森林生态系统要想保证其有足够的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就必须保证森林的栽培植物是适合森林整体发展的种类,只有在造林规划设计中选对了种植的物种,才能保证造林计划成功实施。此外,对于造林检查验收的探究也表明,造林项目的实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理,筛选出最合适的方案才能取得最优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智娇. 造林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266.

[2]张立斌. 造林規划设计和造林检查验收方法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266.

[3]毕坤,史明昌,刘文博,朱沛林. GIS在造林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2013,16:189-192.

[4]吴发云. 基于GIS的北京造林规划设计及管理系统的研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5.

[5]甘丽,史明昌,黎昭咏,郑国柱,徐静. 造林规划设计系统研究与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2010,21:11634-11636.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造林生态环境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