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配置

2014-10-21舒伶俐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生态学植物配置

舒伶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由于这些年来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失衡等威胁引发了人类的反思,生态观念不断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生态学理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需要对生态学理论加以应用和研究。本文以植物生态学为视角对植物在生态园林中造景的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提供了一些生态园林造型设计的创新思想,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生态学;植物配置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学观念已经深入忍心,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生态学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园林是建立在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以及园林学等环境科学基础上的。生态园林的是以植物为主体,结合其他的造景要素,建成的具备多种功能的园林生态系统。生态园林能够提高环境质量、有益身心健康、顺应自然发展。作为生态园林,需要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物种配置,形成联系互通的生态网络组织结构,达到生物多样性,形成食物链,保证生态园林系统的能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达到生态平衡。因此,生态园林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植物生态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既包括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也包括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态系统中,植物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发挥的作用。

1 植物配置过程中生态学原理在的运用

1.1 充分利用景观所在地的现有资源,遵循生态适宜性原理

由于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某些特定的环境进行了适应,因此对于当地的生物,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更容易进行培育,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充分利用生态适宜性原理。

在建设生态园林之前,要对当地的土壤状况、光照、温度、适度等自然条件进行考察,根据环境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达到适宜性。要尽可能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使其免受或者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建设场地往往已经经过长时间演化形成了植物生态系统,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场地已存在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性利用,尽可能按照原有的自然环境生态特征,将有价值的生态要素加以保留并利用。同时,在对生态园林进行设计时,还要在现有的生态演变的基础上考虑到将来的生态演变,并加以说明,以保证后续的工程和管理能够有参考性地进行。

1.2 根据生态位选择植物材料

植物群落是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植物个体并不是简单拼凑的,而是通过十分复杂的相互关系有机结合的,其相互关系包括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等关系,还包括不同植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利用及影响等。种群在群落中和其他种群在时空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态位就是生态位。因此,生态位的概念存在在各个群里中,如果在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发生多个物种占用同一个生态位,那么,势必只能留下一个物种。所以,在进行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构件时,要根据生态位原理合理配置群落中的优势树种、伴生树种等。通常,乔木多为优势树种,能够决定群落的结构功能,因此,其数量通常是最多的。

2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生物多样性理论的运用

广义上可以将生物多样性划分为四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以及景观多样性。而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我们需要最为关注的是物种和景观的多样性。

2.1 物种多样性

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充分按照物种多样性原则进行。物種多样性反映了群落和物种的丰富度以及均匀度,还反映了群落的稳定性以及各种环境和群落的相互关系。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系统的稳定性与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所以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生态园林系统的稳定性,尽可能设计多物种植物群落,避免单一物种,保证物种多样性。

2.2 景观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需要从景观生态学的3个基本要素入手:斑块、廊道和基质。地带外貌与周围不同的非线性区域称为斑块。斑块对与生物的多样性有着直接影响,大尺度的斑块有着丰富的物种,而小尺度的斑块则可以成为某些物种的避难所,因此,生态园林中既要有能够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大面积森林,也需要有能够起到保护特有或者稀有物种的小面积植物群。斑块的数量与物种能够得到的保护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且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在设计斑块时,边缘不规则的斑块要优于边缘规则的斑块。如果一个斑块中的物种灭绝,很可能被相邻斑块的同种物种所代替,延续整个稳重,因此,在园林设计时,需要将能够对园林其决定性作用的植物群落安排在园林的关键位置上。

当然,在进行园林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景观的多样性,也要同时顾及到过度多样性带来的生态位重叠问题。如果物种过多,造成多度竞争,会影响植物的发展,破坏景观的美感。

3 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生物学理论的运用

植物生物学理论指的是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特性,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以便更好地配置植物。比如,了解根冠比,能够在植物苗期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苗期根系的生长,使根冠比增大。

充分利用生物学理论,研究植物的生物特性,能够对生态学加以补充,比如为了保证植物根部的呼吸畅通,植物周围使用的地面铺装材料必须透气性好,这样才能使植物良性生长。因此,植物的生物学理论研究,能够帮助植物获得更利用生长的条件,减少不良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4 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创造适宜生活的生态环境。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在对生态环境不断造成影响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学原理,将其发展朝向好的一面。所以,在进行风景生态园林设计和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学原理,达到真正的生态园林设计,从而为人类构建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亮. 大型住宅地区园林设计及其植物配置初探[J]. 现代园艺. 2011(11)

[2] 陈灵芝,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0-62.

[3] 刘忠保. 居住区的植物选择与配植[J]. 现代农业. 2008(03)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生态学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研析树木修剪技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渗透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