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探析

2014-10-21聂雪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建筑施工设计

聂雪峰

【摘要】绿色建筑的理念开始在我国广泛兴起。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绿色建筑技术被广泛作用于建筑设计以及施工领域当中,成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生态平衡共存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实现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已成为各方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尝试围绕该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绿色建筑技术;设计;

1、绿色建筑定义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发世界委员会报告指出“所谓可持续的开发是指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能够满足现在需要的开发”,当代人在利用现代高科技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应考虑到后代的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符合今后人类的发展方向,为经济发展指出了明确目标。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的节能、节材和减少污染排放,另一方面是控制建筑的使用周期和对未来变化的适应性以减少建设的浪费。

绿色建筑,即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利用建筑空间与环境的融合统一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绿色建筑理念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建筑要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建筑是当地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建筑设计初期应充分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符合周围的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在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等方面更要符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温度及湿度等环境条件。

2.舒适性原则

健康舒适是建筑建造的最终目标。只有达到使用目的才能完成建筑的价值,所有建筑应具有舒适的使用功能,宜于居住并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因此在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种生活条件的便利性,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绿色的生活环境。

3.合理性原则

解决建筑行业的高耗能、低利用的问题。建筑行业浪费大量建筑材料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改进工艺,采用新能源,加强采光通风,从细节上合理安排,做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实现环境的和谐共处。

2 、设计初始阶段的绿色建筑技术

在设计初始阶段当中,从宏观角度入手,根据建筑项目的设计要求,结合周边环境以及其它特征,对可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形成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此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能源以及气候控制的角度上来说,需要建设项目所制定的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靠。通过对建筑项目所处区域周边气候环境条件的调查研究,尽可能的利用新型能源,如太阳能光伏电、风能等。对于我国而言,绝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能资源都是比较丰富的,而西北部地区建筑还可尝试应用风能资源,而东南部地区建筑还可尝试利用海洋生物能以及潮汐能。

其次,从功能性要求的角度上来说,需要遵循以人为本、自然环境相适应为主导的设计理念,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实施不同标准的要求。例如,在建筑物理方面可侧重于对新型光环境的设计,同时注意对吸声材料以及反射材料的应用,综合多种新型技术,分解小单元,对单元功能性要求进行仔细分析,应用绿色建筑各项适应性技术,形成综合性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最后,从经济性要求的角度上来说,需要考虑整体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实施下的初期投资,同时评估出绿色建筑的性价比,根据其与常规设计投资之间的差值以及预期效益目标来确定该方案是否就拥有可行性,应用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集成,让建筑适应周边的生态环境,打造具有确切绿色建筑效果的建筑。

3 、设计过程中的绿色建筑技术

在设计初始阶段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方案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以后,进入设计过程,需要重点结合建筑构造的具体特点,将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一一作用于建筑施工中。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建筑形式的角度上来说,节能建筑一般体形系数小,但是具体选择节能体型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当地冬、夏季气温、日辐射照度、建筑朝向和局部风环境状态等,要权衡并优化组合各种影响因素才能确定。而从空间布局的角度上来说,需要根据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做出温度区域的划分,依次为依据,确定建筑物的朝向以及所选用的设备布置情况。而从建筑立面的角度上来说,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建筑外观需要尽可能和周边环境互融合,,利用智能化遮阳设备可较好地解决太阳光日照幅射的影响。内部布局以功能性为主,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辅助新风和智能化、模块化小中央空调系统,提高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其次,从建筑构造的角度上来说,对于建筑围护结构而言,尽可能使用地产环保节能材料,应用一体化外保温隔热外装饰系统。 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单一墙体自保温的热工性能来达到节能效果最理想;复合墙体还要考虑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的层次顺序,及所选用的复合材料本身的特性。同时要满足建筑外立面的防火、防水、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基本要求。从屋面角度上来说,基本构造可考虑蓄水屋面,屋面绿化等以及双层通风屋面为首选的方案。还需要注意的是:面层材料反射率和表面的颜色会影响节能效果:反射率强、热辐射系数大的节能效果明显,对延长屋面使用寿命、保护环境也有益处。

再次,从资源回收的角度上来说。以热量回收来说,针对当前建筑室内大量应用中央空调的实际情况来看,可在中央空调中增设热回收机组。利用换热装置,将空调系统所排出的空气与送入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达到降低送入热空气温度(或提高送入冷空气温度),降低空调负荷的目的,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以雨水回收来说,可以结合建筑场地实际情况,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初期雨水在经过多道预处理环节后能够保障其水质的前提下,然后使用地下蓄水池进行蓄水,具有不占用空间,安全方便且环保的优势。在此基础之上,还可对用水做用进一步细化。即,由于我国人口密集,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时空分布存在比较大的失衡问题,一部分地区严重缺水,另一部分地区则水资源严重浪费。因此确定节水的思路以“开源节流”为主。对于民用建筑而言,居民对水的需求主要是饮水以及使用两个方面。因此,以这一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可以尝试在绿色住宅小区内根据水资源不同的使用目的设置两套独立的供水系统,A系统专门提供饮用水(要求符合饮用水标准);B系统专门提供使用水(要求能够实现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最后,从建筑环境的角度上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将其与照明系统结合。在对自然采光进行利用的过程当中,可以引入光反射、光折射等多种技术,将天然光源引入并传输到使用地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包括导光管、光隔板在内的多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同时,在照明设计过程当中,需要优先采用优质的光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光谱、光源照度,并避免频闪以避免视觉疲劳或损害眼睛。同时要根据使用场合和需要,尽量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同时,照明方式的设计要保证照度均匀稳定,无眩光和过重的阴影。

4 、结束语

绿色建筑的核心在于:在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内,将水、地、材料、能源等各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在建筑过程当中对环境进行全面保护,使大众能够得到高效且健康的使用空间,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从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积极探索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方法。本文尝试围绕绿色建筑技术以及建筑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系统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進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宪德.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实践--评价·示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张彤阳.适宜性绿色建筑技术初探——合肥工业大学综合实验楼(建筑馆)[J].华中建筑,2012,(10):63-65.

[4] 许嘉桢,季亮.中南地区绿色建筑技术调研——方兴梅溪湖绿建展示中心示范项目研究(二)[J].建设科技,2014,(6):99-104.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技术建筑施工设计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BUBA台灯设计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AHP的绿色建筑技术评价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
初探绿色建筑技术在环境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