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层民用建筑防雷接地

2014-10-21王新源李博涛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

王新源 李博涛

【摘要】近年来高层民用建筑防雷技术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用建筑的防雷保护安全性,但是雷击危害依然无法避免,为将雷击危害降至最低,防雷设计研究应更深入,更细致。本文首先对高层民用建筑防雷接地问题进行表述,论述了高层民用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的种类及其作用,并对高层民用建筑防雷接地相关措施作了细致分析。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 防雷接地技术 接闪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高层民用建筑在我国建筑比例中的不断增长,高层民用建筑的防雷技术要求越发严格,防雷设计应做到更深入,更细致。

一、防雷设计常见问题

1、接闪器设计常见问题。图纸缺少主要轴线、标高和接闪带材料型号、规格、安装方式、网格尺寸等。或遗漏了高出屋面的构筑物(如设备间、飘板、排烟口、结构墙等)的防雷设计。防雷平面图在没有绘制基础接地平面图时,应标明等电位接地端子、预留端子、室外测试点等位置。建筑物顶部设计飘板可达到美观效果,易受雷击的部位(女儿墙、屋顶构架、屋角、屋脊、屋檐、檐角)部位应沿外檐采取明敷方式;低于楼顶飘板的女儿墙和楼体外侧阳台也应有防直击雷措施,应严格遵循GB50057—2010规范要求,按照滚球法方法进行计算,当不在保护范围内时,仍须采取明敷方式,在保护范围内时,可采取暗敷方式。明敷接闪带、屋面暗敷接闪网在图纸上要有区别。

2、引下线布置:没有设置在突出位置和裙楼外沿位置,或间距过大,或与接地图不对应,或没有标明利用柱筋规格和根数,或不同高度楼面(转换层)没有分流处理等。不少设计院在高层民用建筑物楼顶的设备间四角和低层裙楼外沿都设置引下线,给泄放雷电流入地提供尽可能多的通道。为抑制雷电流流经很长引下线时四周产生的雷电磁场和感应电压,在不同高度楼面的分流措施和与均压环有机结合成屏蔽网以抑制LEMP破坏作用。

二、接地系统的种类及其作用

1、防雷接地:在高层民用建筑三大类接地系统中,防雷接地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建筑物受到雷击时,防雷接地能快速地将雷电瞬时电流导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内每个部件以及建筑物内的人员及设备的安全。由于雷击时瞬间雷电流可达到几十至几百千安培,瞬时感应电压可达到几十至几百千伏,有可能使建筑物内的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受到雷电电击或感应过电压的破坏。因此防雷接地系统还必须具有均压、等电位以及多层屏蔽的设置。

2、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装置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装置连接起来,以防止该部分在故障情况下突然带电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代号为PE。保护接地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设备的金属外壳各自的PE线分别直接接地,即传统的保护接地,新国标中称为IT系统,多用于企业高压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三相三线制系统;另一种是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PE线或PEN线接地,即传统的保护接零,多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低压三相四线制系统,又可分为TN系统和TT系统

3、工作接地:(1)工作接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建筑物内各种用电设备能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接地系统。(2)工作接地的分类.工作接地可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又称大电流接地系统)和中性点不接或经特殊装置(或消弧线圈接地)接地(又称小电流接地系统)两种。另外防雷设备的接地也属于工作接地,各种工作接地有各自功能,例如中性点直接接地可防止系统发生接地故障后引起的过电压,并能避免由于单相接地后系统继续运行而形成的不对称性。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则可消除单相接地的断电电弧,防止系统出现过电压。一般而言,超高压和高压电力系统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工业企业的35kV及6~10kV高压系统则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工业企业380/220V低压系统则多数为中性点接地系统,但矿山企业则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三、建筑物内部防雷技术

内部防雷主要采取屏蔽、等电位连接等措施。

1、合理的屏蔽。建筑物中做屏蔽的主要目的是对微电子设备的防护。对有大量微电子设备房间要采取屏蔽措施,使仪器处于无干扰的环境中。屏蔽的有效性不仅与房间加装的屏蔽网和仪器金属外壳-屏蔽体本身有关,还与微电子设备的电源线和信号线接口的防过电压、等电位联结和接地等措施有关。

2、等电位联结。等电位是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保护器将处在需要防雷空间内的防雷装置、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装置、外来的导体物、电气和电讯装置等连接起来。为保证建筑物内部不产生反击和危险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应当使建筑物地面、墙板和金属管、线路等都处于同一电位,为此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应在各层的适当位置预埋与房屋结构内防雷导体相连的等电位连接板,以便与接地主干线相连。由于电力、电信线路不能直接接到地线上,电涌保护器(SPD)实现了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的等电位联结。

四、建筑物的外部防雷技术

高层民用建筑的外部防雷主要是指防直击雷和防侧击雷,其作用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遭受雷击,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1、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地线,接地装置的优劣与接地电阻和接地方式有关。为便于與各种入户金属管道相连,降低跨步电压,建筑物防雷接地一般采用周圈式接地。防雷接地应尽量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只要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基础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可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装置否则应加设人工接地装置。

2、接闪器是防直击雷接受雷电流的金属导体,其形式有接闪网(带)、接闪针、金属屋面等。接闪网(带)应沿屋脊、屋角、屋檐、檐角、女儿墙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并按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在整个屋面组成。根据雷击建筑物部位的规律,在建筑物上装设接闪针(网、带),就能可靠吸引强雷和弱雷。屋面接闪网(带)一般采用热镀锌的圆钢或扁钢及热镀锌件,敷设应平正顺直、固定可靠,搭焊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接闪网(带)在经过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处理,接闪带在女儿墙敷设时,一般敷设在女儿墙的中间,当女儿墙宽度较大时,应将接闪带移向女儿墙的外侧处为宜,因为女儿墙的外沿易受雷击。

3、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网(带)与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使雷电流构成通路,通常利用主体结构的柱主筋或剪力墙中钢筋作暗装引下线。引下线的数量及布置直接影响分流效果。引下线数量多且间距较小时,雷电流在局部区域分布也就较均匀,引下线上电压降减小,反击危险也相应减少。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规范的要求,应尽可能增加引下线的数量,适当减少引下线间距。由于高层民用建筑物引下线很长,雷电流的电感应压降很大,需要在每隔一定的高度处用均压环将各引下线在同一高度连接起来,并接到同一高度的屋内金属物体上,以减小其间的电位差,避免发生反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必须要重视高层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工作,因为其事关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明确高层民用建筑防雷接地工作的要点和难点,从关键环节着手,提高高层民用建筑防雷的效果,从而保证高层民用建筑和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

[2]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

[3] 刘思亮,建筑供配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周 瀛、李鸿儒,工业企业供电(第2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防火排烟设计分析
小议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
建筑类论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高层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关键
高层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关键
谈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探讨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分析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方案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