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FG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014-10-21陶雨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CFG桩处理方法常见问题

陶雨

【摘要】本文详细列举了CFG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对出现的各个问题逐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及预防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CFG桩 常见问题 处理方法

1 前言

所谓CFG桩是在碎石桩体中掺入石子、砂、粉煤灰和水泥加水拌和,制成一种粘结强度较高的桩体,又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基复合地基技术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的一项新的地基加固技术。该技术于1994年被列为建设部全国重点推广项目,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级全国重点推广项目。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工法,并制定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企业标准,现正列入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2 工程概况

武康二线襄胡段II标一工区施工范围由铁四院设计,基础设施设计时速为200KN,地基加固处理形式主要为CFG桩,桩体材料由石子、砂、粉煤灰和水泥加水拌和组成,设计桩体强度为C15,桩径0.4m,桩长13~18m,间距1.4m,正方形布置,共计8.9万延米。

3 施工工艺简况

3.1 施工机械

采用振动沉管桩机,桩尖采用活瓣试桩靴,沉管直径38cm,滚筒搅拌机。

3.2 工艺流程

3.2.1 沉管振动下沉至设计桩底标高

3.2.2 拌制混合料,拌合时间1~2min/盘,坍落度3~5cm。

3.2.3 向管内投料,直到混合料与进料口齐平。

3.2.4 留振5~10S,开始拔管,提升速度为1.2~1.5 m/min,直至成桩。

4 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在CFG桩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造成事故,影响成桩质量及承载力。所以,在施工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及解決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下面对CFG桩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分析:

4.1缩径和断桩

在施工前,对桩位处的地质情况不了解,施工方法不当极易出现缩径和断桩。在饱和软土中成桩,桩机的振动力较小,新打桩对已打桩的作用表现为挤压,使得已打桩被挤扁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的则产生缩径和断桩。在上部有较硬的土层或中间夹有硬土层的地层中成桩,桩机振动力较大,对已打桩的影响主要为振动破坏。若已打桩结硬强度不太高,将会被新打桩时的机桩振动力震裂。

针对此现象,施工前须查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并进行工艺性试桩确定施打顺序,主要考虑新打桩对已打桩的影响。施打顺序分两种类型:一是连续施打,如图(一),从1号桩开始,依次连续打下去。二是间隔跳打,可以隔一根桩也可以隔多根桩。如图(二),先打1、3、5······,后打2、4、6······。

连续施打可能造成的缺陷是桩径被挤扁或缩径。如果桩距不太小,混合料尚未初凝,连打一般较少发生断桩现象。隔桩跳打,先打桩的桩径发生缩径现象,但土质较硬时,在已打桩中间补打新桩时,已打的桩可能发生被震裂或震断。施打顺序与土性和桩距有关,在软土中,桩距较大可采取隔桩跳打;在饱和的松散粉土中施工,如果桩距较小不宜采用隔桩跳大,因为松散粉土振密效果较好,先打桩施工完后,土体密度会有明显增加,而且打的桩越多,土的密度越大,桩越难打。因此,在补打新桩时,一是加大了沉管的难度,二是非常容易造成已打桩断桩。

为了避免缩径和断桩现象,必须在正式施工前进行工艺性试桩,掌握确切的地质资料,通过试桩确定正确的施打顺序。

4.2 桩体强度不均匀

在CFG桩施工过程中,桩体强度不均匀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提升沉管的速度没有控制好所造成的。提升速度太快时,提升过程中,一般采用提升一段距离,留振一段时间,而在非留振时,可能造成桩径不均,导致桩体强度不均匀;提升太慢或留振时间过长,使得桩体的端部水泥含量较少,且混合料容易产生离析现象,导致桩体强度不均匀。

提升速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桩机本身的机械性能造成的。由于国产振动沉管桩机的拔管速率都较快,可以通过增加卷扬机系统中滑轮组的动滑轮数量来改变提升速度,也可以通过电动机的变速箱系统来实现。二是施工工艺中确定的提升速度不当造成的。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桩确定提升速度,提升速度一般以1.2~1.5m/min的线速度控制,并根据地层的变化调整档位、变换提升的线速度,如遇淤泥或淤泥质土,提管速率还应放慢。

4.3土、料混合

在采用活瓣桩靴成桩时,可能出现桩靴开口打开的宽度不够,混合料下落不充分,造成桩端与土接触不密实,或桩端一段桩径较小。此问题在施工中不容易被发现,有时会被误认为缩径。

由于CFG桩与其它散体桩不同,后者可通过反插来解决此问题,而CFG桩若采用反插的方法,则会导致由于桩管垂直度很难保证,反插容易使土与桩体材料混合,导致桩身掺土,影响桩体强度及承载力。在施工中,发现采取在沉管提升前先留振一段时间,再边振动、边拔管,使桩靴的活瓣充分的打开,留振时间一般为5~10S,便可以解决此问题。

4.4 桩顶浮浆过多

上面提到的提升速度太慢容易造成桩顶浮浆过多,施工中如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控制提升速度,此问题便容易解决。造成桩顶浮浆过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合料的坍落度过大。在我工区的CFG桩试桩过程中,试验现场进行了坍落度为8~10cm和3~5cm的沉管制桩试验,发现坍落度为8~10cm的混合料沉管制桩完毕,桩顶浮浆较多,最大厚度达1m左右。坍落度为3~5cm的混合料沉管制桩完毕,桩顶浮浆较少,只有0.1m左右,见表一。坍落度大,浆液较多、较稀,由于拔管的振动作用使混合料密实,填满孔隙后多余的浮浆均被振至桩顶,因而影响桩身质量。坍落度较小,桩顶浮浆较少,对桩身质量有利。另外,由室内配比试验得出,坍落度小,需水量少,水灰比大,混合料强度高。

通过试验得出,CFG桩桩身混合料采用3~5cm左右的坍落度,成桩后桩顶浮浆较少,比较适合施工过程中坍落的的控制。

5 结语

目前,CFG桩在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技术中已广泛应用,而在施工过程中,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造成事故。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改建铁路沪汉蓉通道武汉至老河口东段增建二线工程施工图集

2、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3、 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猜你喜欢

CFG桩处理方法常见问题
浅谈CFG桩的质量和安全监理要点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CFG桩的使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