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天地与南风古灶

2014-10-21欧惠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

欧惠冰

【摘要:在全国各地兴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热潮中,佛山市禅城区的两个历史街区(岭南天地、南风古灶)在文化特色营造的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本文通过分析两个街区在文化特色营造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同一地区的历史街区改造提出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色营造方法。

【关键词】岭南天地、南风古灶、历史街区、文化特色营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老街区已经不适应现代居住与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期的街区已经超过三十年历史,从二十一世纪初,全国各地兴起旧城改造大潮。面对一些有保护价值的历史街区,大多数的改造方法是:对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拆除,腾出空间,重新建设高密度高层建筑;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旧如旧,继续作旧功能使用或作展览参观;对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建筑,进行重点修复与封闭保护或供游客局部参观。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往往是破旧的建筑被焕然一新的高楼大厦所取代,零星角落里放着一两处保留建筑,给旧人怀缅历史。在失去了文化特色的街区中,就近回迁居民的生活环境的确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当地街区的历史与传统也随着“改善”而被新一代居民所遗忘。

由于各地政府在退二进三的进程中,开始纷纷挖掘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始注意到保护这些历史街区文化特色的重要性:首先,保持当地街区的文化特色,使当地的建筑与街道空间具有识别性,有别于当代流行的摩天大楼与堆砌的方正体块的建筑,吸引外地游客;第二,保留街区的文化特色,有助于延续当地人对旧有生活与传统文化的记忆,使老一代可以把这“活”的历史传递到下一代去。第三,保留街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保留当地的传统建筑技艺与生产产业等,有利于产业得到保存并发展壮大,更为相关的学术研究留下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保留历史街区文化特色的同时,怎样通过营造的手法去加强这些文化特色氛围,大概有三种有效方法:其一,与产业更新相结合;其二,与文化活动节事相结合;其三,文化符号在空间环境中的运用。其中广东省佛山市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中运用到以上的几种方式,在营造文化特色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本文针对佛山岭南天地与南风古灶的文化特色营造在各方面进行对比。

第一, 与产业更新相结合方面。岭南天地与南风古灶都花费大力气使产业更新的同时加强文化特色的营造。岭南天地的与南风古灶历史街区原来都是以居住功能为主,而岭南天地为原来城市中心,是过去商人与官员的理想居住地点,南风古灶片区原来是陶瓷工业中心,周边街区为工业从业者提供居住功能。改造之后的街区,岭南天地把街区的居住功能改成商业,把佛山传统的特色商业入驻于传统特色住宅当中,其中更引入百年老铺,使一度在街区中消失近三十年的传统技艺又重新出现,唤醒老一代人的记忆,也使新一代在修葺如新的老房子里认识当年的街区。南风古灶在改造后成为展览与陶瓷特色商业功能,个人特色的陶瓷作坊隐藏于平凡的老屋中,各式陶瓷产品在旧厂房改造的商铺中展示销售,南风古灶成为佛山城区中新的陶瓷艺术展览销售中心,吸引各地游客来重新认识这个当地盛极一时的陶瓷产业之都。

第二, 与文化活动节事相结合方面。岭南天地中的保留的嫁娶屋内,定时举行集体婚礼,使佛山传统嫁娶形式仍然受到年轻一代人的青睐。南风古灶中保留一个旧厂房作临时展厅使用,在农历新年期间会举行以当年生肖为主题的儿童陶艺展,在平时会举行古玩跳蚤市场及年轻人喜欢的cosplay等活动,使平时更多的人会来到老街区,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感受老街的文化气息。

第三, 文化符号在空间环境中的运用方面。岭南天地基本保留了原始的街巷肌理,原来的建筑通过加固并没有整体拆除,在规划过程中,为了在保证人流流线畅通同时又想保留宝贵的特色建筑,更有把建筑整体异地重建的做法。当地特色的“镬耳”屋,建筑工艺已经失传,但建筑师还是用现代做法,更新与替换原来破旧的“镬耳”屋顶,保留了岭南传统建筑特色。岭南天地中的庭园中新增的艺术雕塑也运用当地的特色元素,如旧街区中随处可见的瓦片等。而南风古灶文化符号的运用着重在于艺术雕塑上,例如长达50米,高达6米的马桶、洗手盆的艺术墙,呼应上世纪90年代当地陶瓷卫生洁具生产的鼎时期,再如由大型圆花盆组成的喷泉水景,也呼响应上世纪60年代,当地曾为陶瓷工艺品的生产中心。除了国家生点保护的“龙窑”外,还有历史悠久的红砖烟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有的辉煌,拆除的房子里的麻石重新利用,自然随意地铺在新规划的街道中,麻石中的门础洞仿佛提醒着游人这里曾是繁荣的居住区。

结语,岭南天地与南风古灶在佛山市内距离不到5公里,但是兩个历史街区文化各具特色,同样代表着岭南文化却各有侧重,使游人与当地人在游览历史街区的过程中,了解到岭南文化的多面性,这两个项目对其它地区的内的多个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项目有启示作用,说明并不是同一地区的街区就只有一种文化特色,政府与规划部门在挖掘当地文化时应紧贴当地的特色产业与历史,使近距离的旧街文化特色得到互补,做到和而不同,丰富当地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郑 憩,历史街区文化活力再生的途径[J].北京规划建设2013(06):87-90

2. 陈 濛 ,吴一洲,吴次芳,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绩效评估与优化策略--以宁波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规划师2013(10):86-96

3. 张延涛,对当前城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的探讨[J].交通与科学2014(08):162-163

4. 徐 冉,吕小勇,卞广萌,大城市历史街区活力调查与提升对策研究--以天津市鼓楼商业街地段为例[J].华中建筑 2014(07):109-112

5. 张乃健,洪惠群,历史街区保护性更新研究——以佛山“岭南天地”为例[J].中国名城2013(03):68-72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反思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反思
空间设计思路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创造性更新
增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互动性的必要性与发展动因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改造现状分析及保护研究
青岛信号山历史街区的街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