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探讨

2014-10-21黄威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生态城市低碳

黄威

【摘要】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續发展的必经之路,已成为世界未来良性发展的首要选择。在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要认识到我国特殊的城市发展形势,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城市的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模式和相应措施。本文对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外经验,对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路径方法;建设模式

前言

在世界“城市化年”上人类历史首次有50%的人口集聚在城市,未来,城市人口将继续增加,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越来越凸显,综合研究大量的国内外城市发展案例发现,低碳生态城市遂成为世界各国城市良性发展的首要选择。

一、低碳生态城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概述

1.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发展概述

(1)生态城市发展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与行动实践按发展的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以前的思想萌动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学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生态城市理论研究阶段。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活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工业化国家公害泛滥成灾时期,公害严重的国家开始通过严格的立法和环境教育的普及推进大规模的城市生态化建设。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环境危机深刻化、全球化,很多国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开始加强城市的生态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低碳城市发展

低碳的概念最初在经济发展领域产生。英国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随后,低碳理念由经济发展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人民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力图通过改变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实施低碳技术和新的制度来保证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2007年“低碳城市”的概念开始得到关注,我们定义的低碳城市是“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和低碳化生产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发展旨在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

2.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在核心思想上是一致的,都是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但前者关注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而后者则主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博士在哈尔滨举行的“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上首次提出来的,他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发展理念进行了复合,并将两者的目标相结合,提出了建立起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二、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成功实践案例

笔者通过分析大量国内外成功的建设实践案例,总结出不同区域的国家和城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普遍共性经验和独特个性特征。

北美洲国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公害频发的情况后开始强化对土地的调控管理,一系列重要环境法令的颁布实施,在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立法先行与立法创新,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通过公民诉讼制度自下而上地推动城市环境问题得以解决是美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特色。

在南美洲的生态城市建设实例中,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堪称世界性的典范,把城市设计、规划和管理合为一体,实现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关注社会公益和市民教育,是南美洲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特征。大洋洲的城市也经历了高度的城市化过程,但没有经历后工业负面影响,他们普遍具有先天优美的生态环境。政府制定并不断修订环境保护标准,并借助奥运会等有利的契机使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上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以旅游产业等作为经济依托的大洋洲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生态城市建设早已成为全民化的参与项目。

欧洲的城市在经历了城市环境恶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等现象之后,多数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意识到了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从1973年第一个环境行动计划提出到2008年布鲁塞尔“市长公约”的提出,低碳生态城已被默认为未来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环境法治和公众参与意识强,政府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区域性战略的有效结合,是欧盟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特色。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等差异使得亚洲的生态城市建设区域差异性较为明显,基本可以划分为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为代表的三个典型区域。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新建的生态城,如深圳的光明新城、天津的中新生态城等;二是已有城镇向低碳生态城镇的转型,如青岛、威海、珠海、贵阳等城市。

三、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路径与方法

综合研究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结合国外低碳生态城市成功案例的建设经验和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得出多层面推进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1.重视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的作用

法律、政策上的保障可以相对比较快地提高和完善,且作用明显。当前我国的法制尚不健全,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该继续加大国家层面上的法律和政策支持,鼓励相关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法律趋于生态化。

2.重视城市规划在低碳生态城建设方面的作用

从国外的建设经验来看,各国都十分重视城市生态规划、完善城市规划立法,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核心作用。因此,我国的低碳生态城的规划也应该为未来的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路、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战略指导。

3.低碳生态城的建设与城市建设一体化进行

从国际经验来看,应将生态目标的实现融入到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使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低碳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的目的。

4.重视低碳经济产业发展、开发清洁能源

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注重能源技术的应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5.环境教育的普及

借鉴各国成功案例的建设经验,我国政府应积极支持环境教育,加强环境道德、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参与意识。

结语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焦点问题,以降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足迹为目标的低碳发展模式得到各方重视。本文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理论的发展和建设实践入手,分析和总结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城市在不同的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普遍共性经验和独特个性经验,并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独特的发展形势,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的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模式和措施。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的总体思路[J].建设科技,2010,(Z1):12-17

[2]熊青青,吴健.10措施建设低碳城市[J].城市住宅,2010,(Z1):68-69

[3]戴亦欣.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12-18

[4]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34-36

[5]张庆彩,计秋风.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历程、特色和经验.未来与发展,2008,(8):80-84

[6]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F].城市发展研究,2009,8(16):1-6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生态城市低碳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