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柏拉图《会饮》对爱若斯的论述

2014-10-21刘一颖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柏拉图

刘一颖

摘 要 柏拉图《会饮》由六篇关于爱若斯,或是情爱及向善的颂辞组成。苏格拉底以忆述第俄提玛教诲的方式,阐述了对爱若斯的认知。苏格拉底通过反驳阿伽通“爱若斯是位了不起的神,什么情爱属于美的东西”的观点,顺势指出爱若斯既不美也不丑,并由此对爱若斯进行了全面而辩证的逻辑论述。本文将在总结菲德若等五人讲辞的基础上,梳理苏格拉底关于爱若斯的种种观点,结合笔者自身的理解,一探柏拉图式的爱若斯的真实面目。

关键词 会饮 爱若斯 柏拉图

柏拉图在《会饮》中记录了菲德若(Phaedrus)、泡赛尼阿斯(Pausanias)、 厄里克希马库斯(Eryximachus)、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阿伽通(Agaton)、 苏格拉底(Socrates)、阿尔喀比亚德(Alcibiades)等七人对于爱若斯的理解和论证。柏拉图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发声,展现了人们对爱若斯的种种看法与认识,并借苏格拉底这一人物形象在步步否定中,树立自己的观点,为爱若斯重下定义,升华了戏剧的主题。本文将从柏拉图式的爱若斯、苏格拉底的转述分析以及笔者对柏拉图“爱”的理解三部分,慢慢揭开《会饮》中“爱若斯”的朦胧面纱。

一、柏拉图式的爱若斯

“菲德若和泡赛尼阿斯关注行为的可见性——菲德若几乎完全从自我利益来讲,泡赛尼阿斯则更多从风格的角度来谈。厄里克希马库斯的中心主题是身体的可见性,阿伽通的主题是灵魂的可见性。苏格拉底追求美自身的可见性。第俄提玛让爱欲的种种神秘成为可见的,阿尔喀比亚德则使苏格拉底自然天性的种种神秘成为可见的。”①柏拉图在《会饮》中借不同人物形象,对爱若斯进行了各有侧重、不同角度的阐释,这也充分体现了爱若斯在柏拉图心中的多个形象。

柏拉图选择的人物各具特色,对同一主题爱若斯进行了不同纬度的解释,从俯视全景出发,涵盖爱若斯的全部。但柏拉图通过多人之口,最终对爱若斯表达了怎样的自我认知。

二、苏格拉底的转述分析

蘇格拉底以肯定阿伽通观点的方式自我反驳,从而引出第俄提玛的观点“爱若斯既不美又不丑”。又反驳“凡不美的就必然丑”,引申至“介乎洞悉和不明事理之间是正确的意见”。既然爱若斯不是“美”,那么它就不属于至美不死的神,那爱若斯不是神更不是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大精灵”居于神与人,不死与会死之间。

在苏格拉底的转述中,爱若斯是一位不美不丑,追求智慧的大精灵;爱若斯就是追求永远拥有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不死与大美。

三、笔者对柏拉图“爱”的理解

“This is further evidence that Plato is not concerned to propound a comprehensive and unified theory of love.”②柏拉图未曾想通过《会饮》为爱若斯确立明确无误的定义,而是给后世提供了思考线索与方式。

在六篇讲辞中,阿里斯托芬的讲辞颇具特色,很有意思。阿里斯托芬认为在开初的时候,人都是圆的,由两个完全相同的脸附属于同一个脑袋,所有器官数量也都是两倍。开初的人有三种性别,两个都是男人,两个都是女人或者是一男一女。宙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消除人类的进攻神类的威胁,所以将人分成两半,成为现在模样的人类。而人类之所以想寻找所谓的另一半,就是为了恢复人类最原始的状态,甚至一半死了,原来的那一半也会为此而死亡。阿里斯托芬将爱欲的源头追溯至人类最初始的状态,因此爱欲是人渴望完整本性的真切体现,是重现最初的迫切希望,也为爱若斯的存在赋予了权威性。

阿伽通的讲辞“温柔暖人”,最具有浪漫情怀。他说,爱若斯是神们中最年轻的,他天生讨厌老年,总是和年轻在一起。在现实中,爱欲或者情爱也往往在年轻人身上体现的热烈而奔放,在老年人身上往往显得温吞而平淡,如此看来,应和了阿伽通的爱若斯年轻论。此外,阿伽通认为爱若斯很“轻柔”,并且选择住在“心肠软的”性情和灵魂里。面对爱人时,人的心总是柔软而温暖的,“铁石心肠”必定不会是爱若斯驻足之地。阿伽通将爱情中的境况——往往年轻人更容易陷入爱河,爱人的心总是柔软宽容——转为爱神的本身性格特征来描述展现,从而将爱情上升到了神的高度,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凡人情感。这是阿伽通讲辞手法的一大特色,从而令讲辞富有更多主观性,而爱若斯神浪漫气质也体现地一览无余。

苏格拉底的讲辞思维严谨而缜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他基于爱若斯的出身与父母亲的遗传基因,阐释了他的性格特征——处于有智慧与不明事理之间,也正是因此爱若斯要追求智慧。而智慧是一种最美的东西,所以基于本身的欠缺以及先天因素的决定性,爱若斯就是对美的爱欲。追求美是想成为美的永远拥有者,而如何在有限中永远拥有,孕育生产的传承方式成为了唯一途径,包括灵魂与身体,从而实现不死。灵魂的生育就是睿智与美德,最重要的睿智就是明智与正义,这就是灵魂的子女。苏格拉底不是直接鼓舞宣扬明智与正义是多么的重要,而是采用步步推进的推理过程,推导出最后的定理。此外,苏格拉底宣称爱若斯为大精灵,介于人类与神之间,体现了爱欲高于凡夫俗子又低于神之世界,也充分反映爱情在人类社会的存在位置。“爱情是神圣的”,爱是具有部分神性的人类情感,高尚而真实,大精灵所处于的位置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会饮》的价值不局限于对爱若斯的讨论,爱若斯只是一个大的主题,其中对法制、诗歌的探讨也很有价值。信手拈来的神话故事,匠心独运的出场顺序都展现出柏拉图非凡的文学功底与智慧。不厚的一本《会饮》像一个浓缩的大千世界,令我们深深折服于千年前哲学家们探索世界、参透人情的智慧与追索。

注释:

①[美]罗森著,杨俊杰译.柏拉图的《会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237.

②[英]理查德·克劳特编.《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lato》[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6(5):268.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著.刘小枫译.柏拉图的《会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美]列奥·施特劳斯著.[美]伯纳德特编.邱立波译.论柏拉图的《会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柏拉图
漫画
爱情和婚姻
爱情和婚姻
苏格拉底识人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白
虚荣与嫉妒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白
现代柏拉图解读路向管窥
柏拉图之椅
让大脑绕个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