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不廉行为面面观

2014-10-21张国敏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现象对策

张国敏

摘 要 中小学教师中,客观存在收受或索要学生家长钱物的不廉行为。这类行为花样多多,隐秘性强,危害性大。这类行为的滋生、蔓延甚至恶化,有着复杂的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甚至学生等各方面的原因。因此,有针对性采取防控举措显得十分必要与重要。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不廉行为 现象 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1000多年前,封建士大夫韩愈就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何为传道,按笔者理解,即传授为人之规,处世之道,通俗理解,即告诫为人的基本道德。可时至今日,传道之责竟在不少中小学教师中渐行渐远,逐渐模糊,甚至有“破道”之嫌,严重违背了为师之职。其中不廉行为也愈演愈烈,以致发生了黑龙江依兰县某高中老师因在今年教师节没有收到学生礼物而责骂学生一节课时的丑闻,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其实,据了解,这类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主要是少数幼儿园、特别是小学及初中老师中更是不乏其例。这类现象的滋生、蔓延甚至恶化,客观上对家长造成了很大压力,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误导,更是败坏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形象。因此,加强对这类现象剖析与防控,就尤显重要与必要,本文欲就此课题作一探讨。

一、中小学教师中存在的种种不廉行为

不廉行为,这里主要指收受甚至索要别人钱物的行为。从中小学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单位式不廉,是指学校的组织行为,如乱收费、强制消费、集体补课等;二类是个体式不廉,主要指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的不廉行为。本文主要围绕后者而展开。

从现有资讯看,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是廉教的,只有少部分老师认识不高,动机不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廉洁行为,归纳梳理,主要存在这样几种以教图财、以教索物的行為表现。

一是以调整座位为诱饵索要钱物。这些老师常常利用学生,特别是家长“希望孩子能坐在靠近讲台的座位,让孩子听得清,看得见,特别是在老师眼皮底下,不能搞小动作,保持听讲注意力”的普遍心理,在调整座位上做文章。凡跟自己热络的,表达了“心意”的家长,他们就按要求调整,否则,则以种种理由推脱不办。

二是以经常批评为压力索要钱物。作为学生,他们都不愿挨老师批评,对于家长言,他们也不希望老师经常批评自己的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心智远未成熟的中小学生言。客观上,这也是孩子特别是家长的普遍心理。有些老师正是利用此点,热衷在批评人上搞小动作,而且不论学生成绩好坏,只要他们看准了对象,他们就会玩此“把戏”。有些孩子挨批评后,自然很沮丧,次数多了,孩子会焦虑,家长更会坐立不安,不得已,只得去向这些老师“打点、求情”。收到钱财后,他们可能会收敛点,时间一久,又会故伎重演。

三是以举手而不被点名设套索要钱物。课堂教学中,举手回答问题是经常发生的。对那些成绩好,好胜性强的学生言,更是如此。但少数心术不正的老师,在此方面也打起了歪主意。家长与自己走得近的孩子,经常被点名提问,而那些家长与老师走得不近的孩子,即使成绩好,抢着举手,这些老师也往往视而不见,不点其名。时间一久,势必给这些孩子造成打击,家长知道后,也不得不去打点、表示。

四是以调整班干部职位索要钱物。在中小学阶段,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上能有“一官半职”,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得到老师的关照,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少数家长喜欢在此方面打点老师,反过来,少数动机不纯的老师也热衷利用家长这一心理,来变相“敲诈”家长,谋取蝇头小利。

五是以“特别关注”为幌子来索要钱物。不得不承认,所有家长都期望老师能对自己孩子上心,在方方面面多关照一下,多给自己的孩子机会,多帮助自己孩子一点。因此,有少数家长主动与老师套近乎、拉关系。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本无可厚非,但有少数老师却不能正确理解与对待,相反,趁人之求,在此方面打歪主义,隔三差五地收受甚至索要财物。

六是以开“小灶”名义收受补课费。从现时看,社会上各种补课班、培优班林林总总,泛滥成灾,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反感。为此,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发文“禁止现任老师参与其中”。总体看,收效甚微。不仅如此,少数教师竟顶风而上,不仅在寒暑假忙于开班,甚至在教学期间也忙里偷闲,私开小灶,并以各种借口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参加。有些老师甚至“课上不讲补课讲”。这些老师之所以敢顶风违纪,直接动机显然不在帮助学生,看中的恰恰是高额的补课费。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从现实看,这些现象客观上造成了很坏影响。

一是给学生家长造成了很大压力。这些压力既有精神上的,更有经济上的。摊上这样的老师,对那些有上进心的孩子言,挫折感会大大增加,自尊心、自信心会受到伤害,加上辨别力、自控力不强,久而久之,会出现厌学、厌课倾向,看在眼里,家长只会急在心里,陡添精神负担,闹得全家不得安逸。投诉老师吧,一则事小,没有足够证据;二则怕影响孩子以后的求学。没办法,只能一次次去打点老师,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几年下来,白白花掉上万元甚至几万元,这无疑又会给家长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

二是给学生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老师的行为,正如前述,不仅会导致孩子厌课、厌学、厌老师,丧失学习兴趣,而且会导致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领教或感悟消极不当或邪门歪道,如拉关系、请客送礼、花钱办事等等,给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

三是严重败坏了中小学良好教风。这些年来,有关败坏中小学良好教风的事件不绝入耳,如教师体罚学生、强制学生住宿、强制购买学校用品等等,在社会上造成很坏影响。但相较而言,教师的不廉行为更具有普遍性、隐秘性、危害性,它不仅败坏了教师的声誉,也助长了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恶化了教学领域唯利是图现象,带坏了孩子,大大降低了“传道授业解惑”质量。

二、中小学教师不廉行为原因剖析

少部分中小学教师之所以发生不廉行为,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社会各种失范现象的不断刺激。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与乏力,不得不承认,导致整个社会以“唯利是图、自私自利、不计手段”为主轴的道德失范现象泛滥成灾,一直被世人尊称为“道德象牙塔”的教学领域也难幸免遭劫,一些自律较差的中小学老师经不住诱惑,盲目崇拜市场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也开始把“知识”当作商品进行疯狂交易。最终导致教师队伍中的不廉行为日渐盛行。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现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