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生态退化模式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分析

2014-10-21肖志斌

基层建设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

肖志斌

东莞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近几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都开始想要追求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恢复生态系统和改善地表环境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根据我国目前主要生态退化模式分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退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已经表现得非常严重,而且分布的地区非常广泛,水土流失的强度也很大,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第一大难题。水土流失的原因由于生态退化类型也各不相同,这就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考验。

一、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简介

早在1985年出版的《恢复生态学》一书中就涉及到了“恢复生态学”这一个概念,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是将生态系统恢复到它被干扰前的自然状态,表现在它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等方面。但是由于被干扰之前的状态难以界定而且各方面生理机制都已被破坏,恢复到干扰之前的状态条件并不满足,所以这个定义还称不上是成熟的生态恢复定义。生态修复这一称谓主要是流传在我国和日本较为广泛,但是日本学者的主要观念是借用外力恢复生态并重建和改造。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的一种类型,目前在国内认知较为普遍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的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将生态体系原本超出的负荷都解除,然后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根据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对这些水土流失的地区进行调节,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促进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所包含的含义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最主要的是以自然生态自我修复为主;第二,人工修复在生态修复中所占的地位是辅助和引导,而非主导;第三,充分遵循自然规律;第四,想要实现生态环境自我修复,需先将过度负荷的认为因素去掉;第五,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六,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质并非让生态环境恢复到未被干预的状态,而是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第七,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并不是在某些地区实施,对于各种程度水土流失的地区都适宜。

二、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类型分析

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但是以人为因素为主。而且不同类型的生态退化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程度也各不相同,相同的地方就是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差,林木覆盖率下降,生物减少,生态功能变弱。

(一)自然因素造成的生态退化

我国地域跨度非常大,气候和土壤性质差距也非常大,如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较为肥沃,西北地区土壤贫瘠,以高山和沙漠居多,植被覆盖率低。但是由于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区的地域较多,受季风气候影响,春季大多是降水量少,而且多风。降水集中在夏季,特别是梅雨季节来临时,会导致地表冲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西部,土壤大多是黑土和暗棕土,这些土质表面轻而且松散、不耐冲、不耐蚀,土质低下粘性重,容易被水冲蚀从而形成盐碱地。在我国东北地区,低平原、低山、丘陵多,容易形成集水导致地表径流。所以在我国东北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二)沿河活动所引起的生态退化

沿河活动所引起的生态退化主要是因人类活动或者是人为驱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如修路、采矿、河岸放牧、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等。

(三)过度开垦引起的生态退化

过度开垦主要是当地以农业为主,人口多而耕地少,农作物产量低下,为解决生活问题和温饱问题而过度开垦林地,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生态严重退化。而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道路不畅通导致的物质短缺,基本上都是依靠开垦林区为生,这样不仅会破坏森林的整体结构,也会造成生态功能退化甚至是丧失。植被开垦,地表裸露在外,雨水冲刷作用下就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更甚者会诱发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四)过度开发经济林引起的生态退化

目前国内有很多地区都以开垦林区经济业为生,很多农民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对山体的开发毫无节制,局部开发山体,毫无计划,导致大量土壤保留在空气中,没有任何植被遮盖,更有农民大量开垦陡坡,变成耕地或者是经济林。这种过度开垦的行为不仅会导致次生灌木无法生长,还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

(五)开发建设引起的生态退化

在我国不少山体中都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都罔顾当地的山体特征,直接对山体进行开发,挖土取石、大肆修路,为山体植物生长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开挖山体的过程中,缺乏对水土的保养,导致形成二次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六)过度放牧引起的生态退化

我国有许多地区都是以畜牧业为主,而且畜牧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很多牧民在发展畜牧的过程中都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的再生能力和生态构造,导致他们大多数的放牧方式都是靠天蓄养或者是直接放养。畜牧业的发展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直接导致了水土流失。表1为我国主要河域牧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比例,如表1:

表1 沿河流域活动牧区造成水土流失比例

流域面积 牧区流域面

积/万km? 水力侵蚀面积/万km 水利侵蚀模数/t/(km?·y) 占流域

比例/%

全国牧区 415.99 33.71

黄河流域 30.00 13.20 3071~30000 39.16

黑龙江流域 28.00 1.14 3.38

长江流域 46.00 1.69 5.01

辽河流域 15.00 3.18 1870~15100 9.43

三、针对不同生态退化模式的相應水土保持策略

由于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的原因各不想同,所以在治理方针上也要注重针对性。要对生态退化进行修复首先要明白具体的修复流程,如图1:

图1 生态退化修复流程

(一)针对自然因素的生态修复策略

要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所导致的生态退化,主要是要根据具体的水土流失地进行适宜的治理。例如在盐碱地区可以种植抗盐碱的植被,或者是修建一定的社火活动工程,如水利工程、引地表水井等,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社会环境。

(二)针对过度开垦的生态修复策略

在生态较为脆弱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退草还林等活动,同时在地势适宜的地方修建一定的梯田。按照国家规定,25°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种植生态林草,对于20°以上的坡地可以限量开垦梯田,15°以下的坡地则根据居民生活的具体位置改建梯田,保障正常的生产活动,提高人们的生态保养意识。对于小流域地区的生态修复措施,主要是围绕小流域在沟谷内进行径流调节或者是蓄拦利用的手法,提高水土梨园的生产效率

下转第258页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浅议将水土保持管护经费纳入水保项目预算的必要性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