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2014-10-21郭渊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社会经济工商管理能力培养

郭渊

摘 要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工商管理 能力培养 社会经济

人类的综合素质随着高新精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提高,企业中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也需要加快提高,尤其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团结协作能力、信息数据收集和管理能力、以及改革和创新能力,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集团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针对目前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走势,企业如何脱颖而出,培养一批综合能力顶尖的市场需要的工商管理类精英人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现状

第一,目标培养定位不精准。这样的定位不能有效的将技术型和理论型人才准确的区分开来,实际工作在开展中不能有效的完成。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精英教育必将逐步走向大众化的普通教育,更加剧了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与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程度,工商管理人才目前的着眼定位完全不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

第二,课程培养结构体系存在缺陷。首先,基于在定位时企业将工商管理人才都普遍和笼统的定位成高级型管理类人才,产生了在培养过程中目标雷同性。造成培养设置和培养课程都没有明显的特色,课程结构体系雷同相似度较大,没有可以变化的灵活性,致使培养的目标与市场需求的没有融合性,走上工作岗位的工商管理人才结构知识体系简单,不具备市场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的相互不衔接更是课程结构体系的又一漏洞和缺陷。因为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然而目前的工商管理课程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严重的缺乏项目应用性,即使部分企业有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环节,但是还是缺乏有完备性和针对性的结构体系设计和实践操作体系,造成工商管理人员的真正动手技能不够优秀,适应相对岗位职业发展非常迟缓。最后,理论知识在课程设置中偏于重视,随着长期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人才在企业培养过程中仅仅只注重理论性知识的灌输,自始至终都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培养方针的的课程体系,即使课程内容相对丰满,总课时不断膨胀,但是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获得多少。

第三,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培养。一对多的传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型技能培养。“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方法,大多都已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意识,严重阻碍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分析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走上社会,不具备熟练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因此一直以来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举步维艰。不牢固的结合实际运用,不发挥培养对象的创新自主意识,最终培养的管理人才都是机械式的“批量生产产品”。

二、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第一,培养目标要精准定位。现在,我国的管理人才培养大多分成研究型和学术型。因此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也应该具有针对性。理论型的管理人才应该重视理论基本知识的培养和学习,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侧重指导学生的实践;应用型的企业管理人才则注重管理者熟练的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并且具有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去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于此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整个目标培养上,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做一区别对待:“培养出能够熟练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并且会运用法律、生产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外语交流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实用性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综合服务管理,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思路和实务性研究的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首先,依托人才培养计划和标准,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分析现有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不同设置,满足企业不同管理职能部门的职业要求,设置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同时在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简化和整合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学时,而相对加强与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强、具有操作性课程的比例和学时。”其次,完善学科交叉的培养计划。同时优化生产经营一线的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操作性、适用性较强的部分课程,实施的学科全方位立体交叉,不断拓展工商管理人才的就业知识面。实现多种应用技能的统一结合。最后,建立完善整体的模块培养教学体系。

第三,加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只有人才的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的促进和加快企业的前进步伐,才能与时代同进步同呼吸。因此,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整个过程,必定要牢牢抓住其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才能有效的实现管理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军者要有放眼世界的目光以及深入学习和借鉴的能力,完善企业的管理理念,采用电子信息化的技术方法进行渗透。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理论。加强完善实践性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注重时间的探索、积累和验证。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计划目标上,进行整体思维创新:以学科为基点,职业技能为导向,创造性的發挥培养目标的能动意识,充分发挥培养目标的创新能力。最后,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加强完善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通过现有市场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分析,契合企业经营生产管理职能岗位需要,有目的的培养其所急需的技能和知识型人才,并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社会交流沟通能力。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特色和就业能力强、创业竞争力高,并具备后续可发展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时俊.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

[2]张红专.一般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的分析与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8.

[3]金春花,黄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

猜你喜欢

社会经济工商管理能力培养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简论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