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

2014-10-21邝念青

基层建设 2014年12期
关键词:后浇带

邝念青

身份证440184198110211214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展开了探讨,简要概述了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形式和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分析了基础底板后浇带渗水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基础底板;后浇带;原因分析;预防处理

所谓的后浇带,是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而后浇带施工是保证建筑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对后浇带施工有着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便保障施工的质量。

1 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形式

(1)抗水板无变形缝式

(2)抗水板有变形缝式

(3)无抗水板形式

(4)无超前止水后浇带形式

2 基础底板后浇带出现的质量问题

(1)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高低差现象,该现象出现的频率较少,一般发生在沉降后浇带两侧。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出现接缝处裂缝及渗水现象

(3)后浇带裂缝,在发现渗水时才知道,不出现渗水现象时不易发现。无渗漏的裂缝,在底板上地面出现裂缝后,通过查询原因才发现。发现此类裂缝的情况往往是地面施工时未留设伸缩缝,或者未及时切割地面伸缩缝。

3 基础底板后浇带渗水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后浇带分隔不良

基础底板有双层双向钢筋网,钢筋直径较大,底板下钢筋保护层厚50mm,分隔网片穿越钢筋时,网片开孔钢筋穿越,有网片开口反压,有钢筋下部浇素混凝土带。部分后浇带隔离网,支撑架焊接不良或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部分隔离网片失稳,混凝土流入后浇带。

3.2 后浇带内清理不干净

后浇带内杂物有三类:一是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溢出的混凝土和后浇带隔离网中渗出的混凝土浆料进入后浇带;二是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落入后浇带中,如混凝土料、模板片、锯末等;三是施工过程中灰尘及泥土随地面流水的作用淤积在后浇带中。

3.3 后浇带浇筑前停止降水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基础底板,由于停止降水后产生较大的浮力,有的后浇带按无水压力构造设计,有的虽然按提前止水构造设计,但其刚度和受力性能远不及基础底板已经浇筑部位,因此,会造成局部后浇带部位出现防水层破坏而渗水。对于刚浇筑完成混凝土的后浇带,由于混凝土强度较弱,不能抵抗地下水上浮压力,引起后浇带处混凝土裂缝和渗水。沉降后浇带两侧会因上浮力的影响而造成高低差,形成两侧底板的标高差异。

3.4 后浇带提前浇筑

对于温度后浇带,提前浇筑的后浇带可能会引起变形裂缝;沉降后浇带的提前浇筑可能会引起后浇带部分因沉降差异而形成裂缝。

4 基础底板后浇带存在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4.1 沉降后浇带高低差的处理

(1)发现高低差继续发展,应根据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如为沉降差异,则应继续观察,并根据沉降差异值的大小与设计院进行沟通联系。

(2)如果没有未发现高低差继续变化,对于较小的沉降差异可以通过调节地下室地面标高或者地面层的厚度来解决。

(3)高低差未继续变化,而已经出现两侧较大标高差异时,应核对地下室顶梁板是否存在两侧的标高差异。

如果同样存在,说明地下室在浇筑后浇带前已经产生不均匀沉降,或者是一侧存在因地下水的浮力而上浮。如果施工资料显示在施工阶段出现降水不良或强降雨,引起较长时间的地下泡水时,应对上浮部位的地下室的桩基进行抗浮验算,如抗浮不足,则应对该部分底板或基底进行加固处理。

4.2 底板后浇带渗水的处理

(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渗水的处理

在基础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如清理后浇带部位积水时,发现有明显渗水点(渗水较慢较小时难以发现),应采取在底板后浇带渗水区域两侧设置临时隔断措施,可以先用聚氨酯发泡剂筑低坝,也可以用“堵漏灵”作临时挡坝,然后,在该区域采用干湿两用吸尘器,或者用空压泵加吸管装置,将渗水区域的水迅速排出。

如果发现基础底板后浇带某区域渗水量较大,渗水速度较快时,应通过分段筑坝方式,准确查明渗水部位,然后,在渗水区域每侧延长1m左右长度作为防范区,然后选用1/4截面的Φ75mm的PVC管作为引水槽,紧贴后浇带底部渗水部位的阴角,管上开设2个引水管孔,如图5所示。將引水管插入后,用“堵漏灵”或“堵漏王”将PVC管与后浇带侧及底板间的间隙封闭严密,如图6所示,使渗出的水通过引水管排出后浇带。确认封堵部位无渗出水后,可以开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通过一根渗水引出管进行灌注丙烯酸盐浆料,另一根作为临时排水。

图5 底板后浇带渗水处理纵剖面

图6 底板后浇带渗水处理横剖面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地面未施工前渗水的处理

一般采取渗水区域点线钻孔压力注浆,如果发现有裂缝应沿裂缝连续间隔钻孔注浆,通常采用灌注丙烯酸盐灌 浆料进行压力注浆。在完成局部注浆后,应对该区域进行观察,如在该区域附近未发现渗水,则表示注浆成功,如发现附近出现渗水点,则应继续注浆,直至无渗水点为止。

(3)后浇带处地面施工后渗水的处理

①地面无填充层做法时,应将出现渗水点部位的地面面层机槽,范围应顺渗水处向外300mm,查找渗水及裂缝,再对渗水处采用丙烯酸盐灌浆料注浆堵漏。

②地面下有填充层时,先在渗水处1m范围剔除地面,查看该范围填充层的含水量,对含水量特别大区域的填充层进行刨除,用干布或吸湿吸尘器,吸除底板面浮水,查找渗水点。

4.3 底板后浇带裂缝的处理

底板后浇带裂缝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裂缝处存在渗水,二是裂缝处无渗水。处理方式和注浆料存在区别。

(1)裂缝处存在渗水时按4.2.2所述的方法进行处理。裂缝较长、较宽,且水压大或渗水量大的裂缝,对裂缝表面封缝,用聚氨酯灌浆料或者采用丙烯酸盐灌浆料斜向注浆。

(2)非渗水的裂缝,裂缝较宽时,采取钻孔,插注浆管,用环氧树脂灌浆料进行压力注浆。注浆点沿裂缝,布置于裂缝较宽的位置,间距宜为200~300mm。

5 基础底板后浇带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5.1 混凝土及杂物进入后浇带的预防

(1)模板采用“网易收”隔离钢板网,支架钢筋的直径及布置形式和间距,需根据基础底板的厚度来确定。也应根据后浇带中部的设计止水形式确定隔离网及支架的布置形式,隔离网支架需采用斜撑式支撑于基础底板钢筋上。隔离网也可以采用密目式钢丝网。

(2)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对后浇带部位预先堆积混凝土,先稍作短时间振捣,在间隔1h左右后再对后浇带侧混凝土进行振捣,避免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浆料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从隔离网处流淌至后浇带中。

猜你喜欢

后浇带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简析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浅析后浇带的施工要点
浅析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工艺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高层住宅房建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