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有脚本还是先有“戏”?

2014-10-17杨星野

关键词:党教脚本本子

杨星野

案例链接:某县远程办接到部里的一项紧急制片任务,由于想在制片上有所创新,便没有像以往的工作流程那样进行先期案头工作,而是直接投入了拍摄,在现场直接策划并选材。虽然拍摄很顺利,然而部领导在审片时,却对成片很不满意,批评远程办拍得“没有政治性”。与此事形成对照的是,某区远程办严格按照制片流程,每次制片前都要写好解说词文字脚本并送审,但由于送审耽误了一定时间,导致每部片子的拍摄进程都显得“急匆匆”的,如此急就章的作品,引起了党员群众的非议。由此看来,先有脚本或先有“戏”,在党教制片实践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执行难度。

背景介绍:在党教制片中,是应在采访拍摄之前就完成脚本创作,还是全片拍摄结束后再整理文字脚本,历来是个存在争议的话题。争议到了现在,弄得很多基层党教制片工作者已经无所适从了,有人认为必须“先有脚本”,也有人坚持“先有戏”。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听听双方的代表性意见。

正方:应该“主题先行”,先有脚本。

反方:应该“素材先行”,先有“戏”。

某县委组织部分管党建副部长:党教制片有自身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把好“政治关”。就一部党教片而言,怎么把握好它的政治导向?当然就是审读脚本了。没本子,我怎么审片?等成片后再让我审,还有什么意义?这不是乱弹琴吗?有了本子,自然就能对全片的主题特别是政治导向先行把关,所以说,必须得先创作脚本。

某县远程办摄像:没有脚本,怎么拍呢?景别怎么设置,镜头怎么调度,机位怎么摆放?那不是都乱套了?不可能什么都在现场做决定吧?那样拍摄也太盲目了。反正我觉得没本就没法拍,简直干不了。

某电视台资深编导:就我个人经验,先将解说词文字脚本创作出来,然后以此为基础,去进行拍摄,还是符合制片艺术规律的。这样,编导才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撰写——采访——拍摄——后期等一系列工作,从而时刻把制片进度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某区远程办主任:在拍摄之前,先有个脚本,还是很有必要的。党教制片任务往往时间紧、任务急,有了脚本,形象地说,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到哪一步了该拍什么,心里都有数,既快捷又稳妥,很符合基层实际制片需要。

某省远程办工作人员:实际上,仅就把握政治导向而言,也不一定必须审脚本,完全可以让编导简略汇报下策划提纲、拍摄方向,从而敏锐地把握住全片的主题。这样,审片工作在这简短的交流中就可以完成。那种必须按照文字脚本一个字一个字去抠的“审”,也未免有些效率过低。因此,完全可以先有“戏”,没必要一定先有脚本。

某市远程办主任:实际上没本子完全可以拍得更精彩。让素材先走一步,带着思路去拍摄现场捕捉那些能激发灵感的突发细节,才是我们制片人最大的快乐。那些离了本子就变得无所适从的编导,实际上还是主观能动性不够,缺乏那种制片的现场驾驭感。

某传媒大学教授:其实制片理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与时俱进的。尤其当代社会是个创新型社会,就目前的制片领域而言,其实很多大导演都不使用剧本而率先进行拍摄,比如王家卫,拍电影就从来不用剧本,以现场发挥为主,也很成功。当然,党教制片虽然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但实际上其制片规律都脱胎于电影制片,那为何不考虑借鉴无脚本创作呢?

某镇党委办主任:平时总带着基层党员去集中收看党教片,接受教育,但看多了,总感觉没什么意思。按脚本一步步地拍,很容易就拍出来“党八股”。这种千篇一律的成片模式很难让基层党员认可,自然也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党教脚本本子
本子的心愿
酒驾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扔掉的本子
小本子大梦想为2021 年挑选一本手账吧!
安奇奇与小cool 龙(第二回)
我的新本子
数据库系统shell脚本应用
党教微动漫的发展趋势
快乐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