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对利拉鲁肽的治疗满意度调查及使用评价

2014-10-17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过性利拉鲁体重

周 羽 王 镁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

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或)胰岛素抵抗和(或)胰高血糖素升高均可导致血糖升高[1]。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公布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了3.66亿,2030年,糖尿病人数将可能达到5.52亿[2]。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对治疗各方面要求也相应提高。

利拉鲁肽作为新型注射型抗高血糖药物,自2011年10月中国正式上市以来,国内未见2型糖尿病患者对利拉鲁肽的治疗满意度或使用评价的报道,本文就应用利拉鲁肽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利拉鲁肽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2011年 10月 1日~2013年4月20日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期间使用利拉鲁肽(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产品批号BP51601)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编号,利用随机数表抽取37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参照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DTSQ)[5],设计利拉鲁肽治疗满意度和使用评价问卷并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满意度评价及使用评价。满意度评价包含10个项目的测量,满意度评价1~6题采用Likert 5级标度值给予相应评分,即非常满意记5分、比较满意记4分、一般满意记3分、不太满意记2分、很不满意记1分。7~10题相应分为5个等级分别记1~5分。其中 1、2、5、6~10题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治疗满意度及费用满意度越高,而3、4题分数越高说明出现血糖过高或低血糖反应越频繁,治疗满意度通过使用利拉鲁肽前后满意度问卷得分进行对比评价,使用评价则从操作技术层面及社会层面分别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与等级资料均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共调查37例患者,其中男 20人,女 17人;年龄29~74 岁,平均(50.10±11.75)岁;糖尿病病程 1~18 年,平均(6.75±4.80)年;原使用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胰岛素等药物或联合用药以控制血糖,后使用利拉鲁肽0.6 mg或1.2 mg日1次皮下注射配合或不配合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其他降糖药物,使用1~18个月,平均(4.62±5.18)个月。 其中,合并血脂异常症23例次,占总人数的 62.2%,合并高血压病 15例次,占总人数40.5%,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 10例次,占总人数27.0%。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满意度情况

调查对象中有1人因出国失访,1人因用药第1天呕吐剧烈而停药,3人因经济原因停用本药退出研究。余32例调查对象降糖方案加用利拉鲁肽后,体重从(83.91±13.44)kg 降至(80.14±11.90)kg(P < 0.001);体重指数(BMI)明显下降,从(29.91±3.78)kg/m2降至(28.58±3.31)kg/m2(P < 0.001);空腹血糖及餐后 2 h血糖水平降低,空腹血糖从(9.03±1.76)mmol/L降至(6.31±1.13)mmol/L,餐后 2 h 血糖从(12.39±2.45)mmol/L降至(8.59±1.87)mmol/L(P < 0.001)。

满意度调查显示,使用利拉鲁肽后的体重控制满意度、血糖控制满意度、病情控制满意度、治疗效果满意度与原降糖方案相比均有提高(P<0.001)。血糖过高和低血糖发生频率均明显降低(P<0.001),其中,低血糖由原来8人(25.00%)偶尔发生降至3人(9.38%)偶尔发生,高血糖由20人(62.50%)降至5人(15.63%)。调查对象表示更愿意继续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原方案3人(9.4%)比较愿意继续当前方案,19人(59.4%)一般愿意,10人(31.3%)不太愿意继续当前方案治疗;使用利拉鲁肽后,1人(3.1%)非常愿意,13人(40.6%)比较愿意,13人(40.6%)一般愿意,5人(15.6%)不太愿意继续使用利拉鲁肽治疗。87.5%的患者认为医疗费用较原方案有所增加(P<0.001),生活质量变化不明显(P>0.05),推荐目前治疗方案给其他患者与原降糖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糖尿病患者满意度情况[n(%)]

表3 原方案和使用利拉鲁肽后治疗满意度调查得分情况(分,±s)

表3 原方案和使用利拉鲁肽后治疗满意度调查得分情况(分,±s)

问题 原方案 利拉鲁肽 Z值 P值1.你对目前体重控制满意吗?2.44±0.713.41±0.754.382<0.001 2.你对目前血糖控制满意吗?2.47±0.623.91±0.774.543<0.001 3.你经常出现血糖过高的情况吗?2.72±0.991.50±0.843.725<0.001 4.你经常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吗?1.41±0.491.09±0.292.8870.004 5.你对目前病情控制满意吗?2.72±0.454.09±0.684.928<0.001 6.你对目前治疗效果满意吗?2.72±0.633.94±0.714.601<0.001 7.你觉得现在的医疗费用贵吗?3.63±0.492.41±0.754.795<0.001 8.你觉得目前生活质量怎么样?2.25±0.562.44±0.711.7320.083 9.你愿意推荐目前的治疗方案给3.28±0.773.72±1.021.7180.086其他人吗?10.你愿意继续维持当前的治疗方2.78±0.603.31±0.782.8740.004案吗?

2.3 使用评价

从操作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分析,调查对象认为利拉鲁肽容易操作、时间控制灵活、调量简便、剂量视窗易读等方面高达100%,31人(96.88%)认为利拉鲁肽简单易学;31人(96.88%)因为注射时间灵活、步骤简单,认为利拉鲁肽私密性好、减少使用尴尬;30人(93.75%)认为能增加治疗信心(图1)。在刚使用利拉鲁肽时,有5例患者(15.6%)出现一过性恶心反应,1例患者(3.1%)出现一过性腹泻,1例患者(3.1%)有一过性呕吐,3~4 d后一过性症状均消失。13例患者(34.4%)表示食欲稍有减退,1例患者(3.1%)表示食欲严重减退,9例患者(28.1%)表示对食欲没有影响。

图1 利拉鲁肽使用评价

3 讨论

现有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往往会增加低血糖风险,使体重增加,导致患者依从性的下降,血糖控制不理想[6]。而利拉鲁肽在较好的降低血糖的同时能减轻体重,不增加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利拉鲁肽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7%、无体重增加、无低血糖事件的患者复合终点达标率远高于其他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7]。体重增加是传统降糖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如胰岛素类、磺脲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而体重指数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利拉鲁肽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和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均能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部分研究对象出现食欲减退、胃肠道反应,考虑其降低体重的机制可能是:其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大脑食欲的信号调节来抑制食欲[8],本调查结果中14例患者(43.8%)表示对食欲有抑制作用;其二,延缓胃排空以延缓食物吸收;其三,胃肠道副作用,使用利拉鲁肽虽然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过性胃肠道反应,本次研究中有7例患者(21.9%)出现一过性不良反应,但无论有无该反应,均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体重减轻,且邹大进[9]认为体重的减轻与胃肠道副作用无关。

在本研究中,使用利拉鲁肽与未使用利拉鲁肽的原方案相比总体治疗满意度提高,与国外关于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相比能提高治疗满意度[10]的研究结果相似。使用利拉鲁肽治疗的患者的血糖下降更显著,并伴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对于同等程度的体重下降,利拉鲁肽组比西格列汀组血糖改善更明显;调查对象体重减轻,血糖控制达标,且没有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血糖过高现象显著减少。患者血糖下降明显,考虑与联合用药,药物共同作用降低血糖相关。调查对象表示对体重控制、血糖控制、病情控制、治疗效果满意度显著提高,且表示愿意继续使用。治疗费用增加,与利拉鲁肽价格直接相关。推荐他人使用方面表示愿意推荐他人使用,与原方案相比未见明显差异,考虑与治疗费用密切相关。生活质量与原方案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考虑本调查研究未对生活质量做系统评价,将来可以参考健康调查简表(SF-36)、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DQOL)和糖尿病症状检测表(DSC-r)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系统评估,从而评价利拉鲁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使用评价方面,其操作技术层面评价及社会层面结果极高与利拉鲁肽为皮下注射剂,绝大多数患者有胰岛素皮下注射使用基础,且利拉鲁肽刻度值清晰、刻度少、注射时间灵活、一天一次使用及私密性好等方面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作为新型降糖药物,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满意度,并在使用者中使用评价极高,接受度良好。

[1]Gerasi E.胰岛素生成,胰岛素分泌及 2型糖尿病:问题的核心在于 β 细胞[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194-198.

[2]Whiting DR,Guariguata L,Weil C,et al.IDF diabetes atlas: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1 and 2030[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4(3):311-321.

[3]John B,Aristidis V.DPP 4 inhibitors a new approach in diabetes treatment[J].Adv Ther,2008,25(7):627-643.

[4]Russell JD.Molecular,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liraglutide,a once-daily human GLP-1 analogue[J].Mol Cell Endocrinol,2009,297(1-2):137-140.

[5]Bradley C.Handbook of Psychology and Diabetes:a Guide to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in Diabet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M].Chur Switzerland: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1994:111-32.

[6]Green J,Feinglos M.Update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the diabetes treatment paradig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2007,61(s154):3-11.

[7]陆菊明.利拉鲁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复合终点达标率[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7):609-612.

[8]Astrup A,Rossner S,Van Gaal L,et al.Effects of liraglu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a randomised,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The Lancet, 2009,374(9701):1606-1616.

[9]邹大进.人胰升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的作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8):703-706.

[10]Davies M,Pratley R,Hammer M,et al.Liraglutide improves treatment satisfaction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pared with sitagliptin,each as an add on to metformin[J].Diabetic Medicine,2011,28(3):333-337.

猜你喜欢

过性利拉鲁体重
鲜为人知的一过性骨质疏松症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一例牛一过性荨麻疹疾病的调查报告
称体重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你的体重超标吗
我为体重烦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7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