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职业指导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2014-10-16叶凌春

职业·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叶凌春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得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愈发重要,要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需要转变观念,努力避免四个工作误区。同时还需要抓好专业队伍、课程体系、信息平台三个方面的建设,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职业指导 误区 队伍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 就业信息平台

当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后,2014年只能被冠以更难就业年的称谓。因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比2013年又多了28万。与增加的毕业生人数成正比的是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渴求。

2014年4月,笔者所在学校《建设高满意度大学学生的需求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就业服务”排在学生所有需求的首位,就业教育在94%的学生心目中都是重要的,几乎所有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教育都有非常高的期待。去年2月,北京市教工委组织北京大学等14所在京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并在对照近三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显示,近三年选择就业和自身前景问题是最大压力的学生比例高达45.6%、42.5%、42.5%,高于认为学习和科研压力大的学生比例。所以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全民瞩目的民生工程,毕业生就业状况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笔者认为,对高校来说,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亟须避免几个工作上的误区,同时要开展三方面的建设。

一、避免四个误区

1.误区一:就业指导从大四开始

笔者所在学校2010级同学小王从2013年9月进入大四以来,平均每周收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6~8条信息,包括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关于应考求职技巧培训的通知。其实,单纯地给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充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是非常狭义的就业指导。从大四才开始的就业指导容易定位于帮助学生找工作,以提供就业信息代替职业信息的供给,以传授学生求职应聘技巧和增强学生短期内的求职能力代替学生综合、长远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样做实质是没有认识到就业本身其实只是职业发展中的一个环节。虽然这个环节很重要,但不能代替职业发展的全过程。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就要把关注学生毕业时一次性的就业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

所以,高校的就业指导要体现全程性原则,学生大学生涯的全过程都应该有就业指导而不仅仅是大四这一学年或者是毕业这一阶段。这样一来,就业指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就要审时度势,引导学生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根据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的思想状况和需求,确立不同的就业教育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教育引导工作。

2.误区二:就业指导只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事

就业指导不仅仅是校长、主管校领导、就业指导部门和辅导员的工作,当就业成为关系全社会稳定的问题,当就业成为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就业指导更应强调高校职工全员参与,更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每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承担一份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责任,包括提出建议和意见。专业课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就业指导是提升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他们对本专业领域、本行业的了解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就业方向;他们对本行业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诠释对学生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性原则。全体员工的参与对于学校推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有重要作用。

3.误区三:就业指导只关注找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除了要关注学生找没找到工作、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还要关注伴随求职就业挫折出现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要加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随着1999年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矛盾、焦虑、挫折和自卑等心理状态,不仅严重影响本人顺利就业,而且有害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针对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心理咨询可以称之为职业咨询,要求较全面地把握学生的生活,通过个性调查,比如职业性向测验、人格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人格特点等情况,进而了解学生内在特质与社会的符合程度,有效解决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就业期望值过高、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就业自信,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适应的工作,避免追潮流、爆冷门,实现人职匹配。

4.误区四:就业指导就是职业指导

其实,就业指导的含义不等同于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方法,也可以称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质上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职业指导通过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品德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内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认知自我;对外要了解不同行业的从业要求,进而对内外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在内外结合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制订实施方案和计划。

起源于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职业指导已经完成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转变。而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职业生涯辅导带着很强的就业指导色彩,同时传统教育中缺乏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和系统的创业能力的训练,重视学习知识,待学有所成再谈论职业,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换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学生对不同行业的区别和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并不了解,职业显得比较“遥远”,一心埋头读书的学生自然无法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合理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于是,不少毕业生就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找工作随大流、盲从;有目标无计划,不知道怎样做准备;期望值过高,一旦遇挫信心大失;毕业在即仍不知何去何从。所以,毕业生在这一阶段出现种种思想问题和困惑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不能把职业指导简单地等同就业指导,如果能从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帮助学生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定好方向、选好目标、做好规划、调整好身心状态,才能为实现其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抓好三方面建设endprint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在避免上述四个误区的同时,还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建设,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

1.提升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既然职业指导开展的是系统的教育辅导活动,那么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就应该具有专业从业资格,比如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尽管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队伍工作业绩不错。但要承认,以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主的队伍中,不是每一位成员都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又没有定期接受职业指导培训,而且大部分时间忙于就业的事务性工作,必然无法得心应手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而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要求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要求高校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能为学校开展职业指导进行教职工动员,能够为毕业生做就业指导报告,能够撰写职业指导典型案例并组织人员实施训练,还要能够根据实际工作撰写职业指导文章。同时,学校对这支队伍还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使之逐步向专家化方向发展。通过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工作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和学生的满意度,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2.加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一项滴水穿石、耳濡目染的工程,效果一般不会立刻显现。如果在大一到大四开设适应不同年龄段特点的职业指导课程,构建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服务,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他们学会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

比如,大一新生面临着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还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新的人际交往环境的适应、自身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生们既有高考过后的松懈又有刚进入大学校园的紧张与欣喜;既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又容易以个人为中心。这时的职业指导课程应结合入学适应性教育,让学生开始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初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初步了解专业设计,了解职业指导的目的、形式、内容,认识职业指导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设计这些课程和训练项目,如导入课程包括“如何发现更好的自己”“如何走你的就业路”;职业和就业准入课程包括“盘点360行”“有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工作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训练:课程包括验责任、感受规范等。

大二阶段,学生对本专业的现状、前景和用人需求有了一定了解,可以开设具体的职业探索课程和训练项目。比如开展职业意识训练指导,如质量意识训练课内容包括认知质量,获取信誉得保障;服务意识训练课内容包括学会服务,立足奉献;沟通能力训练课内容包括胸怀理解,善解人意;团队合作意识训练课内容包括合作为成功之本。通过训练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具体的职业目标,体验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作用,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开始为职业生涯做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多了解不同行业的现状和从业要求,使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之间不断调校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大三阶段是学生择业的萌动期,可以开设就业政策解读、职业素质塑造等课程和成功校友分享经验、不同职业体验等讲座,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和企业调研,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职业目标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从而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特别是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和适应性教育,使学生为踏入职场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鼓励学生利用大三的节假日和寒暑假到目标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为大四进入实质择业期奠定牢固的基础。

大四阶段,是学生进入就业的实战阶段,开设的课程以求职方法和技巧为主,还有政策和心理指导。如掌握求职途径、撰写求职简历、个人形象设计、体验求职面试等。让学生熟悉五种以上求职途径,学会打造自己的职业形象,写出一份好的个人简历,掌握面试基本技能。使学生较顺利地从校园走向职场,并能及时校正自己的择业目标和调整计划步骤,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对于有创业愿望并且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技能基础指导,包括个人创业条件分析、市场分析、财务管理基本方法、撰写创业计划书等内容。

3.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调查显示,学生日常使用微博的比例为61.9%,通过微博获取信息表达想法的比例为83.5%,选择浏览群组公告或群中其他人的发言发帖的比例为70.0%,参加网上圈子“小组”群组的学生为84.2%。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13年90后大学生的微博使用率为71.1%,微信的使用率为82.3%,而82.7%的受访学生几乎天天接触网络,主要是为了搜寻信息、社交沟通和休闲娱乐。

可见,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喜爱和受影响的程度不断增强,这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即时、意愿表达自由等特点密不可分。尽管网络虚假信息陷阱重重,学生一旦误入歧途非常危险,但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找到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职业指导的方法和路径是高校就业工作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比如,高校可以建设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微信平台,信息推送要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高推送率变成高阅读率。可以建设就业网,加大信息收集力度,为毕业生提供更丰富的需求信息。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要在广度与深度上同时下工夫,拓宽学生就业渠道:2014年3月29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2014届毕业生春季大型校园招聘会有百家企业现场招聘,提供岗位近千个;2014年3月26日,中国传媒大学与朝阳区政府共同主办“文创专场招聘会”,百余家文化创意企业现场提供1500余个工作岗位。

因此,如果高校能在职业指导工作中避免上述的四个工作误区,同时搞好这三方面的建设,就是在向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林辉.高校职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2]苏静,王亦晨.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J].人民论坛,2010(29).

[3]王晓葵.论职业指导在帮助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4]王瑞.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高教高职研究,2013(34).

[5]王玲玲,沙登阁.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职教探索,2013(3).

[6]王达品,寇红江,丁贞栋,周举坤,马驰知.2013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报告[J],北京教育(德育),2013(5).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