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遇上“云技术”

2014-10-16吴家宏

职业·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改资源库教学资源

吴家宏

当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遇上“云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是冗杂技能实训仪器隐藏于课桌夹层后的整洁规范,是领取任务自助式学习“任务卡”的以“习”为本,还是实物型教学痕迹到数字化教学痕迹的华丽转变?

5月27日,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一堂“云实训”观摩课,以其别开生面的形式告诉了我们答案。

新兴“云技术”使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它为技能教学的个性化、技能操作的规范化、教学痕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大众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如何借助互联网“云技术”进行技能提炼和融通,如何解决师生对新课改的“高原反应”……成了观摩课后众专家探讨的话题。

自助式的“云实训”

宣琪老师的“云实训”观摩课一开始,40位学生就领到了这节课的“任务卡”——音频小功放电路排故与整机组装实训工单。在宣琪老师几分钟的简单介绍后,学生们立即分成两人一组,进入实训环节。令不少观摩老师惊讶的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马上按照工单上的步骤进行实训操作,而是点开了实训平台的视频资源库,观看起相关的教学视频。

据宣琪老师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视频有12个,包括电源故障排除、万用表测电压、万用表测通断、芯片引脚顺序的排列、音频小功放总调等等。有了这样详细的一份“网络教学菜单”,学生们在操作时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机点播视频,也可循环播放视频,就像吃“自助餐”一样。

与此同时,通过讲台上的两台液晶显示器,宣琪老师可以记录下实训课的全过程,可以捕捉到每个学生的每个操作步骤。而这,都要归功于“云实训”设备的一个“特别设计”——摄像头。记者看到,在每台电脑前都有一个摄像头,能将学生的操作正确与否尽可能客观完整地记录下来。

“这就是云实训的精华所在。现代化实训操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和现代化多媒体平台共同构成了云实训技能教学平台,借助互联网这一云技术载体,每一个知识点、技能点说明、视频都能在数字化的资源库中找到,让学习从老师单向灌输变为师生双向互动,从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一说到“云实训”,宣琪老师立马两眼放光。据悉,在“云实训”技能教学模式下,计算机这一多媒体平台替代教师,成为学生的“机器人”教师,人手一台电脑等同于“一对一”教学。

依托“云实训”平台,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线上教学”。这就意味着,“云实训”将原先实训课的一师增加到了三师——教师、计算机和在线的行业专家。学生从三个方面获取知识,如同享受“三明治”知识大餐。

“老大难”迎刃而解

目前,职业学校的实训课堂形式仍然停留在“以教为本、以师为本”的基础上,即以教师讲授,配合教学课件、视频、教案等来开展,课堂的聚焦点在教师身上,一个班的学生只有教师一个资源。教师资源的匮乏,使得一堂课40名学生“争夺”一名教师。这样的“争夺战”往往令任课老师“揪心”:面对40个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老师疲于应对;面对老师的“顾此失彼”,学生难以“公平”享受教学资源。

“云实训”的诞生使得这个“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云实训”技能教学促使课堂大“翻转”,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通过任务项目,按照自己的需求点击相应的教学资源,自学、自助,从而形成“整个课堂中心围绕学生转”的氛围。

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还给宣琪老师带来了另一个惊喜:可以避免一些学生“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咽不下”的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事实上每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快速抓住教学要点,有些学习能力较弱,需要反复思考和训练。但作为教师,只能兼顾整体,从而会忽略一部分学生。自助式的“云实训”有效解决了“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云实训”平台中具有实时帮助系统,教学资源库中有项目相关的知识点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学生可以“按需索取”,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尊重学生的独特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以实现。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还推进了技能教学的规范化。”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看来,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教师也有一千种技能操作。技能传授不能规范统一,使得学生的技能操作也不规范,这对最终进入“标准化作业”企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憾。“云实训”技能教学则把技能拆解为几个关联的技能点,让学生按照要求,选取、对照标准化的技能操作视频完成对应技能点的操作。从实操角度来说,“云实训”显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标准化”:一方面,让学生以标准的技能教学视频为范本,边模仿,边寻找其中的差异,逐步接近标准化的技能操作;另一方面引入行业专家,用企业标准要求学生,引导学生的技能操作符合企业标准。

“云实训”的应用,将技能教学痕迹以视频、图片、电子文档等数字化形式保存。这就把学生操作过程的正确与否完整记录下来作为新一类教学资源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在此之前,宣琪老师上课时只能看到视线范围内学生的动作,原始的“巡视”无法将每位学生的动作步骤记录下来。“这也是我们积极倡导‘云实训的原因。”杭州市职教教研室主任张金英告诉记者,技能教学中学生的操作过程被称为教学痕迹,是教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传统的教学痕迹主要是学生完成的电路成品或者实训报告,即实物型教学痕迹,这样的教学痕迹存储和保存需要比较大的空间,而且查询非常麻烦。以学生为主的“云档案”教学资源库,既有助于教师通过对错误的汇总和反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云实训”还可以通过平台将学生实训过程的所有数据记录下来,如万用表使用正确的人数、故障排除的正确率和时间等,对本次课堂的评价结果做统计分析等等。

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校长邵阳认为,这种极具生命力的教学资源实际上也能成为学生的“学历”,可以让企业借助视频、图片等了解学生的技能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依托大数据,“云实训”还能颠覆传统的以成绩册为主要保存形式的教学评价,强调以过程为主的评价方式,填补“过于单一”的评价方式。

新尝试引发讨论

“14号桌的同学使用万用表姿势很标准。”

“1号同学焊锡的成果图已经上传。”

“今天课堂上完成电路检测排故的时间较长。”

……

通过教学资源共享、教育个性化的“云实训”技能教学平台,观摩嘉宾捕捉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实训操作。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中职学生的实训环境,改变了课堂知识传递、技能习得的方式,展示了“云实训”即时交互的魅力。萌芽阶段的“云实训”虽然惊喜多多,但也存在一些瑕疵,引起了观摩课后嘉宾们的大讨论。

“‘云实训课堂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我们的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参与‘高大上的‘云实训的素质呢?”浙江省职教教研室沈佳乐博士认为,“云实训”技能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应具有合作、求助、提问、应用资源等综合素养,这对目前的中职学生尤其是高一、高二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从观摩课现场来看,有不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很低,存在“两个人合作,却只有一个人做事”的现象。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则建议加强“云实训”技能教学对数据分析的应用。虽然现有的技术水平可以统计整堂课的基本情况,但对教学资源使用等的统计还不够,譬如缺乏对个别视频点击率的统计,而这却是反应学生某一技能点掌握程度的关键要素。“数据是‘云实训强有力的优势,我们要用好这一优势,把数据分析更加细分。”方展画说。

除了学生素养、数据分析之外,技能提炼也是讨论焦点。现实生活中,技能操作是有层次的。虽然“云实训”技能教学针对企业岗位操作标准提炼了相应的技能点,但仍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一个技能点只有一个教学视频,缺少对技能点的深度剖析,缺少纵向的、由易到难的过程视频。这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只好“模仿”,照着资源库中的教学视频“跟着做”。对此,杭州市职教教研室主任张金英建议,教师在提炼技能时应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注意层层递进。

鉴于专家们对“云实训”技能教学的合理建议,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将从素质教育、新功能开发、核心技能视频拍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深化“云实训”技能教学,真正发挥“云实训”技能教学自助式学习、数字化资源整合、教学数据统计与共享的功能,把技能教学推向新的高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改资源库教学资源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