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新区大港区涉农街镇垃圾收运系统规划与设计

2014-10-16

环境卫生工程 2014年3期
关键词:转运站街镇收运

傅 饶

(天津市市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天津 300201)

1 滨海新区大港区涉农街镇垃圾产生量预测

1.1 常驻人口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环保市容管理局2013年统计,滨海新区涉农街镇分布在塘沽、汉沽、大港3个区,12个涉农街镇管辖143个行政村和4个小区,常驻人口33.86万人。其中大港区涉农街镇管辖75个行政村,辖区面积611 km2,常驻人口约13万人。详见表1。

表1 滨海新区大港区涉农街镇常驻人口分布

新区涉农街镇的村民目前主要居住在庭院平房中,这与主要居住在楼房中的城市居民相比,人口密度要低很多。但大港区太平街的同安小区,作为农村城镇化改革的示范小区,村民以楼房为主,人口密度与中心城区相近。滨海新区涉农街镇人口密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将逐渐提高,最终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相近。

1.2 2015年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调查数据显示,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以动植物类有机物和灰土类等无机物为主。由于冬季村民大多采用燃煤取暖方式,所以1a中11、12月及次年的1、2月,灰土成分较大,占生活垃圾总量的20%左右。全年平均密度为403 kg/m3。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活方式的逐步改进,生活垃圾的密度会逐步降低,灰土含量会逐渐减少,垃圾热值会逐渐增加。

根据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局2013年常驻人口及农村人口统计数据及分区调研结果,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1 kg/(人·d)计算,滨海新区涉农街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422.54 t/d。其中大港为162.61 t/d。

按照规划期限,规划的收运系统应满足2015年涉农街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需求。按照采用的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据滨海新区统计年鉴按2.6%选取;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确定为1.1kg/人·d。经预测,滨海新区涉农街镇2015年生活垃圾总产量为431.84 t/d,其中:大港为166.19 t/d。详见表2。

表2 滨海新区大港行政区涉农街镇农村人口数及垃圾产生量

2 滨海新区大港区涉农街镇生活垃圾收运模式

2.1 生活垃圾现存收运模式

部分偏远的人口较少的行政村,没有垃圾收运设施,居民直接将垃圾随处乱倒或倒入村内的垃圾池中,再由村保洁员用人力车或农用车将垃圾运至村外的垃圾集中点堆存,有时甚至直接倾倒在村镇的河道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在一些人口较多、较发达的村或街镇,居民将袋装生活垃圾先放入垃圾桶,再由保洁员用人力三轮车送至垃圾收集点,在收集点将垃圾装入农用车或垃圾收集车,然后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

滨海新区涉农街镇的生活垃圾以往主要运送至汉沽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大港垃圾处理场,汉沽生活垃圾填埋场现已封场,大港垃圾处理场经过多年运行,现正已进入封场前的准备。滨海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近几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先后建成了滨海新区第一、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滨海新区第一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汉沽,它是以垃圾为燃料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型小型发电厂,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减量化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工程,日处理生活垃圾1 500 t,现已投入运营。滨海新区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滨海新区海河以南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项目,设计能力为1000 t/d,也已投入运营。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已满足处理涉农村镇生活垃圾。

2.2 生活垃圾收运存在问题

1)村镇的垃圾收集点多为露天,没有任何有效的密封、清洁措施,而且收集点分散,离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不等,运输设备不规范,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垃圾收集容器、运输车辆等不能满足所辖村的生活垃圾收运要求,部分村镇居民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而垃圾清理和运输基本以人力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收运不及时;加之运输车辆密闭性差,垃圾中的灰尘和渗沥液沿街滴洒,更加剧了村镇街区脏乱差的局面。

3)采用垃圾转运站集装箱运输垃圾,基本可杜绝生活垃圾收运作业中散落、扬尘等对环境的影响;但部分地区还存在街边垃圾倒运点,垃圾在倒运和挤压过程中渗沥液洒漏、垃圾挤压的噪音、渗沥液恶臭造成的污染,对环境有较大影响。另有部分乡镇没有垃圾转运设施,垃圾收集后在收集点内暴露堆放、装卸,造成扬尘、恶臭、蚊蝇孳生等环境污染。

2.3 垃圾收运规划模式

滨海新区第一垃圾焚烧发电厂坐落于滨海新区汉沽塘汉路88号,滨海新区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坐落于滨海新区南港轻纺工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区东南角。依据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坐落位置,分析与新区涉农街镇各行政村的直线距离结果显示:大港行政区与滨海新区第一垃圾焚烧发电厂直线距离最近的是古林街,但古林街被大港中心城区分为南北2块,南面2个村直线距离在20 km左右;其它涉农街镇各村环绕着总面积147 km2北大港水库,直线距离大多在15~30 km。

由于滨海新区涉农街镇各村与2个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距离都较远,在各村与垃圾焚烧发电厂之间需建垃圾转运站,但考虑到各涉农街镇垃圾产出量较少,不需二次转运,故滨海新区涉农街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宜建一级垃圾转运网络。

按照《天津市滨海新区城乡总体规划》提出“村收集、镇新城转运、集中处理”的原则,本规划提出的“村收集、街镇运输、管委会转运、新区集中处理”原则,不仅考虑到管委会、街镇、行政村各级行政职能的划分,且考虑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确定滨海新区涉农街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模式为:村负责垃圾的收集,街镇负责将村收集的垃圾送到垃圾转运站,管委会将压缩后的垃圾从垃圾转运站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区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详见图1。

3 滨海新区大港区涉农街镇垃圾收集站设置标准及规划

3.1 垃圾收集站设置标准

1)数量:涉农街镇村庄分布比较分散、垃圾产生量较小的,宜就近集中设置垃圾收集站。

2)规模:考虑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垃圾收集站建设规模为转运量20 t/(d·座)。

3)选址:垃圾收集站宜设置在服务区域内市政设施较完善、方便环卫车辆安全作业的地方。

3.2 垃圾收集站设置数量

滨海新区大港行政区涉农街镇需建垃圾收集站1座。古林街有3个村,日产垃圾17.74 t,因村距离垃圾焚烧厂较远,为25.5 km,不适宜采用直运和建垃圾转运站,拟建收集站。每座转运规模20 t/d,占地100 m2。

4 滨海新区大港区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及规划

4.1 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

1)数量:涉农街镇人口数小于3万人,每镇宜设置1座转运站,若行政管辖区面积较大,村庄较多、分布较广,小于3万人也可设置2座;大于3万人的涉农街镇,每镇宜设置2座。

2)规模:考虑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垃圾转运站建设规模为转运量 30~100 t/(d·座)。

3)选址:垃圾转运站宜靠近各街镇农村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区域,生活垃圾产生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的集中地区。

4)街镇人口较少,且靠近城区中转站或处理厂,建议采用后装式压缩车直运。

4.2 垃圾转运站设置数量

大港小王庄镇农村人口数为2.17万人,虽不到3万人,但考虑到该镇有20个行政村并且管辖面积较大,各村较分散,该镇与滨海新区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最远,故该镇建设2座垃圾转运站;其它街镇按本规划设置标准确定。见表3。

表3 滨海新区大港区涉农街镇垃圾转运站设置数量

4.3 垃圾转运站设置规模

根据各涉农街镇垃圾转运站确定的位置,逐一测量各行政村到街镇垃圾转运站的运距,采用最短路径方法,确定了各垃圾转运站服务的村庄及每天的生活垃圾转运量。依照本设置标准及测算的每天垃圾转运量,考虑合理的经济规模,确定垃圾转运站处理规模设为30 t/d和50 t/d。详见表4。

表4 滨海新区大港区涉农街镇转运站建设规模

猜你喜欢

转运站街镇收运
基于DEA模型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街镇总工会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优秀案例
北京市某镇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及实施路径探讨
街镇资产管理探究
某竖式垃圾分类转运站结构设计探讨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员量化考核指标
当前街镇基层信访工作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