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尺水兴起小波澜

2014-10-15

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波澜砖头外表

待诊习作

神秘的礼物

老师走进教室,非常神秘地看着我们。咦?她手里还拿了一个袋子,我们都瞪大眼睛看着,那是一个金黄色的袋子,袋子口漏出里面一个黑白相间的袋子,上面有一个鲜亮的红心,非常漂亮。里面装的什么呀?老师说今天她带来一个宝贝。我想:老师的宝贝,一定是一本有趣的书吧?

大家都想知道,袋子里是啥好东西。老师让我上前摸了一下,它是长方形的,很硬很硬,就算是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捏不动,硬得简直像是一块石头。

此时,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用什么办法能看到这个礼物呢?正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候,老师终于要把这个神秘的礼物请出来了,我无比高兴。当时有的同学激动得叫了起来,有的拍手,有的做着鬼脸。这时,老师开始打开袋子,我们像一群鸡宝宝一样,叽叽喳喳跑上去把鸡妈妈围住了,大家瞪大眼睛盯着老师的手。老师终于打开第二个袋子了,里面有一层报纸,又打开了一层,奇迹出现了……“啊!”“天呀!”顿时,整个教室里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叫。我们都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原来它是一块长方形的砖头呀,上面还带着土,脏兮兮的,难看死了。可是,我还是有疑问:那块砖居然是老师的心肝宝贝,真是难以想像。

老师和蔼(ǎi)地对我们说:“你们不要小瞧了它,砖的用处可大了,如果没有砖,我们能住在这样的大房子里吗?如果没有砖,哪来宽阔的马路?看事物不能只注重表面呀。”这时,我们恍(huǎng)然大悟,原来砖有这么大的用处呀!

今天,这块砖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外表美不是真正的美,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以前,我并不喜欢砖,今天我终于懂得了,它不但是老师的心肝宝贝,也是全世界人的心肝宝贝。

作者系黑龙江省大庆市

让北第一小学 三(5)班学生

专家处方

我们平时的作文,写人记事居多。而这类文章如果平铺直叙,未免觉得寡淡乏味。如果充分利用好素材掀起文章的小波澜,让文章跌宕生姿,达到“风行水上,自然成纹”的效果,那该多好。

这篇习作《神秘的礼物》,将一块普通得近乎丑陋的砖头,一点点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认识它,了解它,继而对它充满敬意。整个过程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来叙述,但是,小作者巧设悬念、欲扬先抑,增加了叙述过程中的变化,使行文曲折多变,波澜起伏,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小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在文章开始,他就巧妙地为我们设置了悬念。一个被彩色包装纸包裹起来的礼物充满了神秘感,大家纷纷猜测,继而用手摸、捏,这一系列的描写,既表现了同学们十足的好奇心,也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大家越好奇越能造成悬念,越能吸引读者迫切阅读,最后,获得恍然大悟的快感,同时,也与后文的失望情绪形成对比,增强文章的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的主旨是,要通过对砖头的了解,表达对那种外表平凡却做出不平凡事的事物的赞美。为了使这一主题更加突出,作者没有一开篇就极尽褒(bāo)奖,而是在对砖头描写的环节上,采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技法,先进行了贬抑,构成一种由贬到褒的写作过程。先写它的外表缺点,上面还带着土,脏兮(xī)兮的,难看死了,大家看到这个礼物的真面目以后失望至极,垂头丧气。后来,通过老师的引导,一步步发现它的作用,感受到它的“伟大”,对它产生由衷的“敬意”。这种先抑后扬技法,写出了小作者在情感上对“砖头”的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真实可信,符合孩子的认识过程。感情是随着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而变化的,因此,这种写法自然贴切,一点也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也使行文有一定波澜,造成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作者对砖头的褒扬是由衷的,写的“抑”是假,抑中有扬,先抑是为了后扬,“扬”才是作者的真正用心,作者就是通过先抑后扬技法,竭尽心力,抒发了他对砖头的崇高敬意。这样写,不仅较一味地褒扬显得波澜(lán)曲折,而且更能显出强烈的效果,利于增强文章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指导 评析 王 姣

猜你喜欢

波澜砖头外表
可爱的外表下藏着恶毒的“心”
捡砖头思维
昆凌 甜美只是外表,我的心里住了个男孩
Response of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model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低调外表下的大惊喜 Rosso Fiorentino Pienza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