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陉·十二朱”小型三孔布

2014-10-11戎畋松

收藏 2013年11期
关键词:井陉赵国中山

戎畋松

三孔布为先秦货币中的大名誉品,历来为泉家所重,每有新品出土或谱外品种面世,定会引起泉界和学者的关注。有关三孔布的著录,最早见之于清初尚龄《吉金所见录》一书,在“周正品”分类里载有一品“南行唐·十二朱”小型三孔布,书中文字记述为:“右一品形制同前,面文右类黄字,左类易字,而四隅有曲文。背左右俱有字不可识,上下有三穿孔。”三孔布的问世,使得当时的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藏泉家极为重视,分别对其国别、铸地、文字等多有考稽,并对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三孔布存世罕觏,且多流失海外和归藏于各大博物馆内,以致民间极难见到,故显得十分珍贵。从存世实物上看,三孔布面文多为战国时期的古城邑地名。据《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所载,计有三孔布34品,不同地名者为28种。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中所载则多达42品,不同地名者有33种。对于三孔布的铸造国别,学术界历来争议颇多,主要有赵铸、中山铸、秦铸三说;目前,根据其出土区域、地名、形制及历史文献等因素考证,泉界大多倾向于赵铸说。

三孔布的形制是由圆首圆肩圆裆圆足布发展演化而来,因其首部与两足各有一圆形穿孔而名之。三孔布分大小二等币值,采用“朱(铢)两制”纪重,大者一两,小者十二朱(铢)。据出土报道资料载:1983年,在山西朔县北旺庄露天煤矿工地八号墓葬中,曾出土了一枚“宋子”小型三孔布,其背文“十二朱”,首端有数字“一”,当为炉次或范次;通长55毫米,重6.8克。宋子:古邑名,战国时为赵地,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从现存文献资料上看,这枚宋子三孔布是目前唯一有准确考古出土记载的实物,其意义重大,弥足珍贵。

另据《收藏》杂志总259期赵梓凯《雪堂旧藏“封氏”三孔布闻见录》一文载:“2011年初,有一批罗振玉旧藏历代古泉面世,持者为罗氏后人,内中有‘封氏‘五陉二品小型三孔布。……据罗氏后人所言:‘此皆先祖所藏,文革时曾被抄家,落实政策后发还。……此‘封氏‘五陉三孔布,皆为方天仰《三孔布集》中原品,如今所见二品拓片,皆出于此。后再未见有新品发现,是故近百年来,此二品三孔布仍为孤品。”

是品“五陉·十二朱”小型三孔布(图1),经对照谱录拓片(图2),应是赵梓凯文中所述之一,当为罗振玉旧藏,方天仰《三孔布集》中原品,可谓传承有绪。其通长55.2毫米,重8.23克。为老生坑传世品,土花间尚留存绿锈和些许红斑。其文字清晰,铜质微红;面、背周沿有边廓,圆形穿孔亦有周廓,只是不甚规范;其首部留有残余浇口,合范较为准确,铸造尚属精美。面文“五陉”两字呈上下书写,“五”字起笔近于柄首根部,“陉”字阜部位置稍微朝上。背面首端似无记数,“十二朱”纪重则分为左右排列。面文中“五”字呈直笔交叉,“陉”字形声,从阜从巠,巠部写法上井下土为“坓”,按:井、巠古音近同,“阝坓 ”即陘,简体字为陉,本义为山脉中断的地方。《战国策·赵策二》:“逾九限之固,绝五俓之险,至榆中,辟地千里。”这里的俓通陘,五俓或为五陘之讹,讲的就是“太行八陉之第五陉”,素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的井陉。井陉为古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在今河北井陉县北的井陉山上。井陉以地形而名之,境内崇山峻岭,地势险要,自古就是燕晋通衢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载:春秋时期,井陉为鲜虞国属地。前489年,晋灭鲜虞,井陉归晋。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年),鲜虞在顾(今河北定州)复国为中山,井陉属之。到了中山桓公即位后,遭到魏国的攻伐。前408年,魏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占领了中山,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太子击就是后来的魏武侯。前378年,中山桓公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击败魏国驻军,夺回顾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次年,魏武侯派兵伐中山,与中山大战于浍水,魏军被击败,从此不敢再犯中山。就在中山全力抗击魏之时,赵国乘机出兵侵占了中山的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乡东部一带)等地。前374年,赵国因争立而发生内乱,中山桓公派大将乐池率军反攻,夺回了番吾(今河北平山南)、灵寿等城。前373年,中山国迁都灵寿。由于中山国领土横穿赵国,把赵地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因而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虽曾多次进攻中山国,但均遭到中山国的强烈抵抗而失败。到了赵武灵王时,通过风俗和军制改革,实行“胡服骑射”,建立起强大的骑兵,并不断地对中山国进行攻伐。

前306年,赵武灵王攻取中山之地,一直打到宁葭(今河北获鹿县北);一说宁葭即蔓葭(今井陉威州镇一带),为中山国西南的重要城邑。同年,赵又向西攻取林胡之地,军锋直抵榆中(今内蒙古东胜一带),林胡王献良马以求和。《史记·赵世家》:“二十一年(前305年),攻中山。赵袑为右军,许钧为左军,公子章为中军,王并将之。牛翦将车骑,赵希并将胡、代。赵与之陉,合军曲阳,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王军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和,王许之,罢兵。”《集解》徐广曰:“陉者山绝之名。常山有井陉,中山有苦陉,上党有阏与。”《正义》:“然赵希并将代、赵之兵,与诸军向井陉之侧,共出定州上曲阳县,合军攻取丹丘、华阳、鸱上之关。”此次战争使中山国失去了大片土地,迫于无奈,只好割让四邑求和;赵国也因一时无法控制占领的中山腹地诸邑,便暂时撤军返回。但这种城下之盟的和平状态并未维持多久,只短短几年时间,赵国便连续发兵攻打中山国。前301年,赵一举攻入中山国都城灵寿,中山王出逃齐国,后死于齐。到了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中山国灭亡,迁其王于肤施(今榆林市南鱼河堡附近)。

至此,赵国不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领地得以连成一体,国力也更加强大起来。是时,井陉为赵地,属赵国番吾(今河北平山南)之西塞。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久攻井陉不下,遂用反间计,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诬陷前敌主帅李牧谋反,赵王信以为真,遂派人到井陉捕杀李牧。次年,秦大将王翦乘势攻赵,一举占据井陉,其地归于秦属,秦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井陉为恒山郡属县。西汉时,为避文帝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井陉为冀州常山郡属县。

是品“五陉·十二朱”小型三孔布的出现,对于研究和探讨三孔布的国别、铸期至关重要。因为井陉古邑经历了中山、赵、秦三个时期,那么,从其存在的时间段推算,它究竟是何国所铸呢?

首先来看一下井陉的归属。虽说战国时期列国的城池疆域时彼时此,但大致情况如下:中山国属地时段,应在中山桓公复国后至都城灵寿被赵攻破之间(前378~前301年);赵国属地时段,应在赵武灵王攻入中山都城以后至秦占据井陉之间(前301~前228年);秦属地则是王翦占据井陉以后至天下一统之间(前228~前221年)。如再从形制上看,三孔布无论大小,其制作工艺相对来说较为规范统一,这显然是按照同一时期内的标准和要求所铸造。再者,当时铢两制的应用并非为秦国所独有。在战国货币中,以赵铸币种类最为繁多,有布币、刀币、圜钱等;仅布币系列就有尖足、方足、圆足三种。如存世不多的圆足布蔺、离石,也存在着大小二等币值;在形制上除了没有三个穿孔外,其余均与三孔布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圆足布背面有记数而无纪重,三孔布则背面有纪重或兼有记数;这说明三孔布很有可能是从其演化而来,同为赵铸币的可能性极大。另外,赵地蔺(今山西柳林孟门镇一带)、离石(今山西离石境内)最后入秦的时间据《史记·周本纪》载:周赧王“三十四年(前281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如此,能否旁证或推测出三孔布的铸期尚待考究。

除此外,又有学者认为:“一说‘五‘苦音近,‘五陉当读为‘苦陉。苦陉在河北省无极县东北,战国时为赵邑。”(裘锡圭《古文字论集·战国货币考(十二篇)》)如是,此论甚有见地,可备一说。在先秦货币中,三孔布币文之古地名多为赵地,故殆为赵铸币似应无疑。是品“五陉·十二朱”小型三孔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孤品,且出自名家旧藏,传承有绪。其学术价值极高,对于佐证史料,研讨三孔布国别、铸期以及考究衡制演变和地理位置变迁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编 水清

猜你喜欢

井陉赵国中山
井陉地望考辨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希望在肩上
新时代井陉拉花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历史上的“中山人”
师与书·赵国华
水与战争之三 井陉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