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大公报》与新安黄宾虹

2014-10-11江志伟

收藏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大公报黄宾虹新安

江志伟

香港《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醉在黄宾虹故乡

这是一篇由记者孙冯燕采写并刊发于《黄山日报》头版上的《美丽中国,黄山是个缩影——访香港〈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姜在忠》的新闻专访,绘声绘色地为姜在忠先生的黄山之行留此存照: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风光果真名不虚传。”(2013年)4月1日,香港《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姜在忠在接受专访时,对黄山的雄奇壮美赞不绝口。

“这次采访时间紧,但又想多领略一些黄山美景,所以我一路跑着就想多看点。扎根石缝中的黄山松让我们惊叹,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学习这种顽强的精神,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坚持做下去,还要做好。我们看到的黄山是美丽的、安全的、干净的,感谢黄山人民为保护人类自然文化遗产所作出的努力!”姜在忠先生自豪地说,“我登上了黄山的最高峰,1864米!”

“美丽中国,黄山是个缩影。”站在歙县古城墙上,古城的沧桑厚重与新城区的现代便捷遥相呼应,姜在忠先生不禁感慨,徽文化是鲜活的、完整的,这种保护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姜在忠先生这样描述黄山。

黄宾虹艺术馆内,对书法颇有研究的他对每一幅作品都细细品读,并向同行人介绍新安画派的渊源和艺术成就。

姜在忠先生真诚地说:“黄山的山清水秀孕育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大公报》与新安画派颇有渊源,1961年香港《大公报》出版的《黄宾虹先生画集》至今仍是权威。”

香港《大公报》与新安黄宾虹颇有渊源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一批遗民画家以黄山及徽州山水为创作题材而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因其所在地为新安江畔的古新安郡,张庚在《浦山论画》中称其为“新安派”。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有:先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画派领袖僧渐江;鼎盛期主要成员方式玉、王瘭素、吴山涛、程邃、汪家珍、戴本孝、吴龙、程正揆、郑旼、汪之瑞、孙逸、查士标、汪洪度、雪庄;近代后继者黄宾虹、张氏三雄(张翰飞、张君逸、张仲平)等人。而徽州人黄宾虹,则是一位“将新安画派的道脉,薪传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开中国山水画一代画风”的、与齐白石同负“南黄北齐”盛名的一代宗师。

黄宾虹(1865~1955年),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其黑、密、厚、重的画风,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黄宾虹精研传统又关注写生,两者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80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其画苍浑华滋,意境深邃。除绘画之外,并从事绘画史论、篆刻的研究和教学。曾任杭州国立艺专教授等职。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黄宾虹为什么如此欣赏新安画派呢?除了笔墨技巧、思想情操、美学观点比较符合其个性之外,更看重的是新安画派书画的民族特性。新安画派绘画讲究的是笔线功夫,如黄宾虹所珍藏的元朱璟、明郑重、程正揆等山水画,都以清劲坚挺的笔墨线条而称绝。黄氏十分看重这些画面的用笔与用墨,特别是元画中的水墨淋漓深沉的面貌,不断地临摹学习,并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之中,故形成中晚年黑密浑厚、力透纸背的风格。因此,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新安画派作品是黄宾虹精神和笔墨的源泉。

《大公报》与新安画派、与黄宾虹之间的渊源,最为有力的见证就是关于黄宾虹研究的两部主要的著作竟然都是出自《大公报》之手,它们是1961年出版于香港上海书局、由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陈凡编撰的《黄宾虹画语录》和1961年5月出版于香港、由香港《大公报》编著的《黄宾虹先生画集》。在黄宾虹研究界,这两部著作堪称权威。多少从事黄宾虹研究的专家学者,一直都对《大公报》的如此壮举投以感激与赞誉。

最早的《黄宾虹画语录》出自《大公报》

陈凡编撰的《黄宾虹画语录》(约7万余字)在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等诸多与其同书名的著作中,不但是出版时间最早的一部,而且是特色独具、无以替代的。

陈凡(1915~1997年),字百庸,广东三水人,曾用笔名周为等,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30年代曾任教师,1941年后曾任桂林《大公报》记者、采访科副主任、柳州办事处主任、广州办事处主任。1949年后历任香港《大公报》编辑、副主任、副总编辑。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海沙》《无华草》、诗集《往日集》、新闻报告集《转徙西南天地间》和武侠小说《风虎云龙传》。

1945年10月,他受命到广州设立《大公报》办事处,写下了第一篇闻名遐尔的通讯《凯旋牌坊上吊沙煲》,还留下了“拍错手掌,迎错老蒋,烧错炮仗”等大胆警句。此文一出即被远在延安的《解放日报》转载,国民党的恼怒更在意料之中。

1947年5月31日,中山大学学生罢课游行,他一路步随学生队伍采访,中途目击血案,立即向报馆拍发电报。后来不仅电报被扣,当夜他在睡梦中也被以检查户口的名义逮捕。紧接着,发生了重庆曾敏之等八记者被捕事件。6月5日,王芸生在上海《大公报》发表《逮捕记者与检查新闻》的社评,提出严正抗议,称“这固然是《大公报》的不幸,其实更是国家的不幸”。在胡政之、王芸生等的努力下,陈凡终于获释。

陈凡是《大公报》的名记者,走南闯北,写下了名篇巨章。34万余字的《一个记者的经历》只是其通讯的一部分。早年热衷新诗,有《往日集》刊行,中年以后改写旧诗兼于词,豪情勃发,写景抒怀,均臻绝境。钱钟书罕见地为他的旧诗词《壮岁集》作序,誉为“嬉笑怒骂,哀思激烈,一庄一谐,可歌可泣”。

1956年9月9日至1957年7月29日,陈凡的《风虎云龙传》也在《新晚报》“天方夜谭”版连载,署名为“百剑堂主”。大概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他从此不再写这类文字了。

几年后,金庸与《大公报》笔战,势成水火,左派的陈凡以“张恨奴”的笔名连写《明报的妖言和妖术》等文,攻击《明报》和金庸。“‘文革期间,陈凡行为失常,身藏小刀,以毛泽东‘大刀卫士自居,对于高举儒家思想的《明报》,自是口诛笔伐。”

陈凡在80年代中期退休。逝世前,曾致函金庸,讨金庸作品。金庸亲笔签署一套小说,专人送交。金庸认为:这大概是陈凡向他示好,希望和解。1997年9月30日,陈凡因心脏病猝发在香港去世。

关于陈凡编著《黄宾虹画语录》的逸事,当代著名画家范曾先生曾在《黄宾虹论》一文中予以记述,他回忆道:“记得40多年前,黄宾虹的画,被一般人视为古调自爱、今人不弹的骨董。而我则私心景慕。更由于恩师李可染的推重,颇想搜罗一些有关他的著述研究,然而市场上几乎没有。奇迹终于出现了,有一位傅雷先生的朋友、香港《大公报》的主笔陈凡先生从香港由二兄范临给我寄来了一本他编撰的厚厚的《黄宾虹画语录》,那时我们还见不到一本如此丰赡而全面的读本。后来,我终于有机会在国内见到了陈凡,他清癯而睿智,完全是一位蔼然学者。我想象不到他年轻时竟是一位革命斗士,富文采,擅词章,写得一手好字。从他那儿,我不但进一步认识了黄宾虹,也知道了中国文坛上两位仰之弥高的大师黄宾虹和傅雷的深挚友情。陈凡先生看过傅雷先生所藏的所有黄宾虹的杰构,而傅雷似乎吝于对当代其他画家的褒辞。”

《黄宾虹先生画集》精选港、澳收藏家藏品

1961年5月出版于香港中央印务馆的由香港《大公报》编著的《黄宾虹先生画集》,收录黄宾虹各时期山水、花卉、书法作品共140幅,由章士钊先生题写书名,经销覆盖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可惜发行量甚少,故内地较为难寻。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举办黄宾虹书画展数次,而出版画册者则寥寥,因此更显得此书珍贵。

香港《大公报》版《黄宾虹先生画集》精选香港、澳门等收藏家藏品,因此画集中的诸多黄宾虹画作珍品都是其他选本所或缺的,这是其最大的特色与亮点。黄宾虹60岁后盛年力作占大多数,多幅寄赠香港、澳门好友及门生,数幅于1959年参展“黄宾虹书画欣赏会”及1980年6月在香港举办的“黄宾虹作品展”,并著录于展览画册,为不可多得的研究、收藏黄宾虹画作的重要出版物。此画集中作品近今颇有流通于拍卖会中者。

黄宾虹曾被《大公报》誉作“画香港之第一人”

在《黄宾虹年谱》中,有这么一段记录:

1928年戊辰(65岁)夏,去广西桂林讲学,遍览粤西名胜,以图画将桂林山水介绍于世人。归经广州、香港,游览写生,被誉为“画香港之第一人”。在广州发表演讲,论述世界美术流别及“五笔七墨”。撰《宾虹论画》稿,是文将虚与实突破构图学樊篱,融入神与形范畴……

关于此次黄宾虹的画香港之行,除了上述《黄宾虹年谱》中的记述之外,更可“以报为证”与“以画为证”。“以报为证”主要就是香港《大公报》自始至终地关注着黄宾虹此次的画香港之行,并将他誉作“画香港之第一人”;“以画为证”主要就是黄宾虹此次的画香港之行中所留下的一批“画于香港、写画香港”的画作,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香港写景图》与《香港风景》了。

黄宾虹的《香港写景图》,是黄宾虹画香港之旅中的一幅“香港登高峰望远海”的写景图。纸本立轴,尺幅95×49厘米,钤印:黄宾虹,予向。画面左上侧有七言律诗等款识,文曰:“碍石舟回曲港初,峦光波影路盘行。青蓝海淀琉璃界,丹垩云房缥缈居。夷夏销金开岛市,仙台摇佩接蓬壶。快登绝顶凝途睇,身入沧流万里图。香港登高峰望远海,黄宾虹画。”在上海博古斋2012年秋季“中国书画及油画专场”拍卖会上,黄宾虹的《香港写景图》的参考价为60万~120万元。

黄宾虹的《香港风景》,是黄宾虹画香港之旅中的又一幅“描摹香港深水湾、浅水湾二湾风光”的风景图。水墨纸本,尺幅58×33厘米,款识:“香港深水浅水二湾,晓气空蒙中更为华滋可喜。辛卯宾虹,年八十又八。”钤印:黄宾虹(白)。笔歌墨舞中,山光水色里,不难感受到88岁高龄的“画香港之第一人”黄宾虹先生心中的喜悦与酣畅之情。

《大公报》的历任老总均为黄宾虹的“粉丝”

《大公报》的多任老总中不乏书技画艺的行家里手,对于新安画派以及黄宾虹的喜爱均无以复加。诸如:

《大公报》总编李侠文是“黄宾虹画作收藏得最多的华人”。1979年,祖籍金华、曾先后任教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何炳棣途经香港时,李侠文知道他也是黄宾虹的至爱者,便对他说:“炳棣,我手头的黄宾虹画你可以挑一幅。”但何炳棣当时还不好意思,一幅也没有要。这件事儿,后来一直被何炳棣称作悔之又悔的憾事。

香港《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此次前来黄宾虹故里采访的姜在忠先生,本身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资深会员,而且据《大公书画》的消息,他还在2012年7月9日在杭州召开的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的副会长。

责编 潇然

猜你喜欢

大公报黄宾虹新安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新安滩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张新安教授简介
新安滩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