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创新教育

2014-10-11周俊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民主创新

周俊艳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教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创新教育提供前提和保证;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参与实践,融入社会,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民主;创新;发散思维

一、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经常关心、鼓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共鸣,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教学使学生形成了唯师是从的心态,闭锁了学生的情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扼杀了学生创新的火花,“民主式”的教学让学生自觉地、目标明确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了自我调节,自我安排,并经过教师的点拨与教师的教学协调配合。因为关系的平等,学生便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思维自由驰骋的宽松式的创造性学习状态,就完全成为活动主体。学生不仅十分投入地主动探索学习,而且其个人爱好,个性品质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创新的欲望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创设情景,利用兴趣,调动学生的创新激情

思想品德活动课中用得最多的教学模式是情景教学,情景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积极地质疑、释疑,创造性地思维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特质。大胆实际、精心组织,创设生动活泼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接受知识、内化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通常采用的有讨论、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同时,我们不要拘泥于常规思想,还可以选择、采用一些新颖的形式。政治教师如能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制作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注意自己的教态语言,把学生思维带到情境中去。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那些离他们生活很远的东西搬到了荧屏,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以打破思维定势,突破陈腐观念的束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扩散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思想品课堂上设计一些教学栏目:“各抒己见”、“异想天开”、“我的建议”、“畅想未来”等等。这些栏目的设计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随时发现自己的创新灵感,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如对“口袋书的利弊”的辩论,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或撰写文章,利用课堂进行论辩,学生的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课上得精彩极了。在这样的活动中,由于展开充分的独立的思考,所以学生能常常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见解,得到了及时肯定后,会感觉到莫大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些积极情感反过来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参与实践,融入社会,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是最大的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学生是教师的指导下,融入社会生活,实践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检验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并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转化中,内化情感,坚定信念,指导行动,形成能力。加强活动实践教学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我带领学生走访调查了本地经常为乡亲写春联、喜庆对联的艺人。走访后,我请同学们思考对联中出现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多数同学从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辉煌,还有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学习需要,达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例如,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等,举办展览、墙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社会实践内容的增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用学到的理论解释一些社会现象,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以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松年.当代教育素质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民主创新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