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2014-10-11思静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积极性初中数学

思静

摘 要: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把握它、运用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把数学课讲深、讲透、讲活。

关键词:初中数学;温故知新;积极性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1.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2.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3.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4.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5.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6.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7.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8.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动手试验而巧妙的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打开,滴一滴墨水在折痕边或折痕上,合上,压一压,打开观察。得到一些漂亮的图案,学生惊喜万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很自然的引如新课。

9.实例导入法。

实例导入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同时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世界中处处充满数学。这种导入类型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尤其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采用这种方法更显得优越。

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提问:小明买4千克苹果,3千克梨需27元;若买4千克苹果,2千克梨需22元,问梨和苹果每千克各多少钱?学生很快得出答案:苹果都是4千克,梨多一千克多了5元,所以梨每千克5元,得出苹果每千克3元。比直接给出方程组引入好的多。

数学教学如何导入新课,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方法,比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热点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等各种方法也可以相互融合、交叉使用,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把握它、运用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把数学课讲深、讲透、讲活。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就会学得有趣,也就乐于学.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并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学习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上最终达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性初中数学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