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初中语文学习的生态本质

2014-10-11李燕

关键词:生态课堂构建策略语文教学

李燕

摘要:课堂是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关于生态课堂的研究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而不是强迫接受,对此,构建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态课堂则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生态语文的内涵和意义入手,探讨了初中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87-1一、生态语文的内涵和意义

1.从语文学习的面貌上看,生态语文是生机语文。生机,指生命力的勃发状态。我们应该意识到语文是借助于语言形式外壳,诠释宇宙规则和生命序列等内容的。语文学习的本质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若能将文本生命图系与作者构思相契合,并与读者产生心灵感应,就能触发审美的共鸣,从而使得语文学习在课堂中呈现勃勃生机,也会彻底改革语文读本在学生眼里的“冷硬面孔”,变得娇美可爱,活力四射。

2.从语文学习所需情感介质分析,生态语文是生命语文。语文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层面,教师和学生是合作伙伴。因此语文教学和学生要力求寻找情感上的平衡点,“尊师爱生”是课堂呈现生机的必要条件。

3.从语文学习的外延分析,生态语文是生活语文。语文课堂有第一课堂,也有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语文学习不能仅限于一个“小小读本”,语文学习天地广阔,语文学习的外延必须伸展。而且语文学习不能割断与生活的血脉联系,语文生活也必须成为语文学习的补充形式。

4.从语文学习中的师生地位看,生态语文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语文。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摆架子,不能总是教师正确,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处于平等地位,两者应该是相互进行学习交流的伙伴。

5.从语文学习的形式上看,生态语文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语文。语文学习中要持“做事”观,具体,可操作。只要按既定程序、方法去做,就能收效。这样,学习成就感成为了学习渐进的动力,语文学习的价值得以体现。

二、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1.以课堂环境为例,要有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事可做,否则要避免。当前做课前伏笔也相应多起来,其实这都是让学生不耻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以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邓日的生态环境建设为例:他抓阅读和训练两条线。突出的阅读的做法包括:指导学生摘抄、剪贴;召开课外阅读讨论会等。加强课外练笔,以指导学生写生活速记为主要形式。使学生的得到了良好的指导,接触生活和大量的读本,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教师虽没施加强制力,但学生乐得完成。其中语文环境所起的导向作用不言而喻。

2.紧密围绕教学媒体进行优化整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要积极开发,合理运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可是纵观语文教学课堂,不少人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但倾向性的问题则令人不能相信这些新的教学方式的达成度,因为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体验性的实践;因为我们忽略了传统媒体的作用,过多的是学生和多媒体的互动;因为我们重视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利用,但利用的合理性值得怀疑,所以语文教学课堂在看似十分精彩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不利于生态课堂构建的弊端。因此,新的课程方式不是完全摒弃一切传统教学方式。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必须是创造性地优化整合教学媒体,必须是通过优化媒体的整合去推进教学流程,让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在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方面达到应有的能效。

3.在语文生态系统中,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要格外重视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养护。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有三种因素在起作用:强制性因素、亲和性因素和操作性因素。其中亲和性因素,对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状态影响最直接。按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冈德雄的说法,将课堂气氛分成两种:支持型气氛和防卫型气氛。支持型气氛是由积极学习心理形成的,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课堂支持型气氛的形成,取决于教师的四种行为:1.接纳感觉;2.赞赏或鼓励;3.接纳意见;4.善于发问。

因此,在课堂气氛的形成中,教师的行为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活泼,充满生气而学习状态又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学习中的个体生命状态才能得到优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构建策略语文教学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