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校科技查新服务的调查与分析

2014-10-11张仁琼

关键词:合肥工业大学查新安徽

张仁琼

(合肥工业大学 图书馆,合肥 230009)

科技查新是以文献为基础,以情报检索和信息分析为手段,针对科研项目的新颖性、先进性进行查证的一种咨询服务工作[1,2]。科技查新对文献资源、查新人员结构、网络环境等都有很高的要求[2-6]。随着我国高校科研能力不断加强,高校已成为我国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2],高校图书馆在科技查新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为了解安徽省高校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进行了如下调查并得到了相应结论。

一、调查方法和说明

笔者于2013年9月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通过安徽高校省数图平台群、安徽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群等向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同仁发出填写问卷的请求,得到了很多高校图书馆同仁的大力支持。问卷共设计了19个大问题,其中单选题6个,多选题5个,填空题8个。

11月20日回收答卷。共收到答卷23份,剔除重复提交的4份,筛选出来自全省19个图书馆的有效答卷19份。这些答卷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等一本院校8所,二本及以下院校11所。填写答卷的有10份来自咨询部,3份来自技术部,1份来自采编技术部,5份来自信息技术与参考咨询部。

笔者对问卷进行了比较详实的统计分析,部分内容通过访问图书馆主页获得,初步了解了安徽省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现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问卷设计得比较复杂,加上是在网上完成,答卷中可能存在不准确之处,而且,参与调查的只是部分图书馆,所以,本文的统计数据和分析也许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

二、安徽省高校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现状

(1)科技查新资质情况 调查显示,19家图书馆中有15家开展了科技查新业务,大多设立在咨询部,4家目前没有开展;其中只有4家图书馆填写“具备查新资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查新资质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合肥工业大学的资质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教育厅指定为省内生物医学课题查新、成果鉴定定点查询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填写的是安徽省教育厅查新资质。

(2)查新人员情况及学校特色和优势学科 对问卷数据统计得出,15家开展了科技查新业务的图书馆共有专职查新员77人,平均每家5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人),其次是合肥工业大学(11人)和安徽医科大学(10人),5人及以上的有6家,巢湖学院等三家没有配备专职查新员;很多图书馆都配备了兼职查新员,但是兼职查新员都只有1人;共有审核员27人,平均每家1.8人,安徽师范大学最多(5人),其次是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各3人。据了解,有的图书馆填写的审核员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从事查新、审核工作的人数,未必都具有审核员证书。

12家图书馆配备有博士学位专职查新员,其中合肥工业大学1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人,安徽师范大学2人,共8人;14家图书馆共有硕士学位专职查新员37人,其中安徽医科大学7人,合肥工业大学6人,安徽建筑大学7人。由此可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职查新人员比例已高达近6成。

查新人员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结构是影响科技查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查新站都不可能配备所有专业的查新员。查新工作实践证明,理想的查新员队伍应该是由图书情报、外语以及学校相关专业学科背景人员组成。各学校查新员学科背景情况详见表1。

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决定了该校的文献资源配置情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填写的是非医学和生命科学;合肥工业大学为机械、电子、生物食品、管理工程等;采矿是安徽理工大学的特色专业;安徽大学的特色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和计算机等;生命科学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机械、电气、纺织是安徽工程大学的优势学科;安徽建筑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土建类;安徽医科大学的优势学科包括临床医学、药理学、皮肤病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中药、中西结合是强项;安徽师范大学的特色专业是教育学、化学,等等(详见表1)。

表1 查新人员情况及学校特色和优势学科一览表

(3)查新服务对象 13家有效填写了“校内/校外查新比例”的单位中,有3家(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只承接校内查新;另外10家图书馆中,安徽医科大学校内外所占比例为1:2,其他单位都是校内业务量远大于校外,其中不少学校校内/校外比例高于9:1。说明大部分图书馆主要针对本校开展查新服务,校外服务量很少。

(4)查新服务水平 对于多选题“开展查新业务形式”,15家选择“独立开展”,其中12家只填了该选项;4家选择了“与其他图书馆合作开展”。这种情况说明大部分图书馆是独立开展查新服务的,只有少部分图书馆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查新。“基于科技查新开展的深层次服务”一栏,有5家单位填写了“课题跟踪”,中国科技大学填写了“学科化服务”;有的是“查收查引”、“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功能”,其他大部分图书馆填写的是“尚未开展”。关于“是否购买了dialog用于科技查新”,7家选择了“是”,12家选“否”;“是否额外收费”一栏,6家选“否”,1家选择“是”。说明大多数图书馆还没有购买国际联机用于科技查新,即使使用国际联机,也都是不收取这块费用的。关于“是否聘请了查新咨询专家一栏”,只有合肥工业大学选“是”,其他都选“否”,说明大多数查新站都没有注意到发挥咨询专家在科技查新工作中的作用。事实上,在发挥咨询专家作用方面,也确实存在方方面面的困难,合肥工业大学查新站有切身感受。

关于国内外查新所占比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较高,大部分图书馆局限于国内中文文献检索,国内外查新比例有待提高(见表2)。

表2 国内外查新比例一览表

(5)查新高峰应对策略 多选题“查新高峰时采用的对策”共计有16个有效答案,13家选“加班”,4家选“寻求其他机构帮忙”,6家填“其他方式”。看来,加班是应对查新高峰最普遍的对策,有6家选择在加班的同时,寻求其他机构帮忙或者是其他办法解决,比如,推荐到其他查新机构查新。

(6)查新面临的主要困难 统计显示,查新资质、文献资源、查新人员、查新数量是大多数图书馆在科技查新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见表3)。

表3 查新面临的主要困难一览表

(7)学校教师查新渠道 18份有效答卷中,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查新最多,其次是安徽省情报所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庆师范学院等江南高校还选择了南大等南京高校(见表4)。

表4 学校教师查新渠道一览表

(8)查新提交途径 多选题“提交途径”16个有效答卷中,12家选择的是“电子邮箱”;3家选择了“查新平台”(分别是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亳州师专);12家还选择了“其他方式提交”。说明大多数查新站是通过“电子邮箱”等方式提交查新委托的,通过查新平台提交委托的并不多。

网络调查表明,安徽工程大学和亳州师专图书馆跟省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一样,在图书馆主页中开辟有“科技查新”专栏,而且被置于“信息服务”中的显著位置,内容一般包括查新须知、查新流程、收费标准、查新规范、政策法规、委托单或合同链接以及联系方式等等,少数图书馆还制定了自己的查新管理办法和质量评价体系。但是,这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查新平台。

合肥工业大学于2010年自主开发了科技查新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除以上内容外,能实现委托人远程注册、提交查新委托,随时掌握查新进展情况,在线修改、打印委托书和合同;值班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查新委托,分配查新任务;查新员可以修改委托人的委托申请,在线完成查新报告;高级管理员可以进行委托人信息管理、查新项目管理、查新文档中固定数据管理、公开信息管理等。该平台曾经为本校的科技查新工作带来不少便利;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完善。

(9)查新合作意向和建议 19家图书馆都有开展合作查新的意向。将科技查新任务切分为可以独立操作的三个环节(受理、查新、审核),合作方式可以包括:单馆独立操作方式,即独立完成受理、查新、审核全过程;两馆合作模式、总分馆模式以及其他模式。关于“合作模式意向”的调查结果详见表5。

表5 查新合作意向一览表

另外,关于图书馆间科技查新合作的建议,归纳10家图书馆给出的建议,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出总馆提供场地、空间、计算机网络和资源,给合作馆人员提供实地查新条件;合肥师范学院和安徽科技学院提出建设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查新;安庆师范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巢湖学院等提出需要查新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交流和合作机会;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亳州师专等希望有资质的查新单位给其他单位提供查新整个环节的帮助。

三、安徽省高校科技查新服务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全省范围看,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科技查新服务具有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有较高资质的查新站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两家,都集中在省会合肥,其他地区高校大多不具备查新资质,很多对资质有要求的查新项目在本校没办法做,这样的情形不但不利于单位查新服务水平的提升,而且给有查新需求的老师带来很多不便。

(2)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以及合作查新机制 4家具备查新资质的查新站分属中国科学院院、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各部门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认定标准、管理细则、查新员等要求不一,有的系统甚至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即使暂时不具备查新资质的图书馆也或多或少开展了查新相关业务,承接本校对查新资质要求比较低的查新项目,这样的状况也很难使查新员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查新站各自独立,只注重自己的发展,相互交流少,没有形成一个与其他查新机构协调共进的良好氛围,省内不同查新站之间的查新报告格式、报告质量、完成时间、收费标准等存在很大差异。另外,校内/校外查新比例居高不下说明高校的查新服务对象大多数是本校老师,很少量校外查新;而且大部分图书馆是独立开展查新服务,只有少数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合作开展查新;查新高峰应对策略大多数是“加班”,只有少数单位寻求其他机构帮忙;查新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查新资质、文献资源、查新人员、查新数量等,如果安徽省高校之间能建立查新合作机制,很多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3)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 通过各图书馆主页的调查发现,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安徽省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了,特别是中文数据库,大多数图书馆购买了CNKI、万方、维普等综合全文库,安徽医科大学还购买了CBM、安徽建筑大学购买了智能建筑数据库和智能节能数据库,安徽中医药大学拥有一批生物医学、药学、中药学文献数据库,基本能满足国内中文查新需要。

但是各高校外文数据库的数量和年限存在很大差距,外文资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全最多,各种参考类数据库、综合全文库和专业数据库非常全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同时购买有SCIE、EI,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等买了SCIE,安徽建筑大学购买了EI,另外,这些学校大多还购买有Elsevier、EBSCO、Springer、Emerald等常用的综合全文库,各学校的专业库情况主要是根据学校经费和专业设置而定。另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购买了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等专利数据库。其他图书馆有的购买了常用的综合库以及部分专业全文库,条件弱一点的图书馆只购买了部分综合数据库甚至没有能力购买外文库。总之,老本科以上院校的外文数据库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其他院校就要弱很多,很难独自满足查新工作对外文文献资源的需求。

(4)查新咨询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从查新面临的主要困难、查新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老师、国内外查新的比例偏低等调查结果看,安徽省大部分高校的查新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随着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使得高校和社会对查新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和复杂,而每一个查新站的信息资源、技术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没有哪一家查新站能独自满足所有的查新需求。由于缺少合作和沟通,致使查新的数量和质量都难有保证。

四、改善安徽省高校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安徽省高校馆际合作查新机制[4-8]

针对安徽省高校科技查新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查新咨询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现状,应缓解有资质查新站查新高峰人手紧张等问题,建议由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或者安徽省教育厅牵头设立安徽省高校查新工作协会,由协会协调管理省内高校查新队伍、查新报告质量、查新收费标准等等。建立省内高校馆际合作查新机制,制定馆际合作查新工作方案、合作查新细则、专兼职查新员认证、培训、交流制度等。根据各高校文献资源情况及查新员专业特色协调管理查新课题,尽量实现分专业查新[9,10]。实现查新资源共建共享,全省高校均衡受益,提高安徽省高校科技查新整体服务水平。

合作的模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单馆独立操作,也可以是总分馆模式或者是两馆合作模式等。根据各馆的查新员学科背景、学校的专业特色和资源条件,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图书馆培养相应学科背景的查新员,负责本校申报项目的查新工作;基础较差的学校,可以只负责受理,由其他单位协助完成查新和审核;或者适合本校的其他合作模式。

查新规范要求查新所需检索数据库是与查新项目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内外数据库,包括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中、外文数据库检索必查数据库都应不少于10个。如果必查综合数据库或专业数据库欠缺,须采用国际联机进行补充检索,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牵头团购了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图书馆可以采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弥补文献资源的不足。其次,安徽高校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为全省各高校图书馆共享文献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馆可以通过省数图统一检索平台检索全省大多数图书馆的资源,获得快捷免费的文献互助。越来越多的免费网络资源也为查新工作提供了文献支持。如果有了合作查新机制,还可由合作馆授权,通过远程访问的方式解决文献资源不足的问题。

2.查新服务平台的建设[2,8]

为提升查新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合作查新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合作查新工作平台,为各查新机构搭建一个集成、高效、协同的工作环境[8]。平台应能实现以下功能:各查新机构之间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协同工作;查新委托人可以从网上了解查新相关信息和委托程序,并能实现远程网上委托、查询浏览服务进展,对所有查新机构的服务能整体了解;查新员可以从网上了解业务规范,查询共享信息与数据,建立个人档案与用户信息;可实现查新档案的自动管理与业务统计,自动制作报表;能够针对不同人员的工作需要和使用权限设置查新项目的分层次管理;建设查新人员的交流、学习与培训平台等等。

3.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整体服务水平[3,5]

科技查新在为科技项目立项、成果鉴定及申报奖励等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图书馆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图书馆可以在专利分析、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以及学科化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在建立了安徽省高校馆际合作查新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查新服务平台开展查新合作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宽合作内容,提升各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1]肖沪卫.科技查新: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赵 霞,张卓群,王春莉.区域科技查新协同服务模式的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2,19:47-49.

[3]崔 林.问题与对策:关于我国科技查新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07:30-31+17.

[4]鄂丽君.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调查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2,01:180-184.

[5]孙秀良,郭倩玲,高彦静.区域查新站的合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1,11:6-11.

[6]吴卫兵,张 红.馆际帮扶科技查新发展模式的探讨——以贵州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0:28-29.

[7]罗凌云.科技查新中的馆际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04:62-64.

[8]郑 菲,陈朝晖,王学勤,赵文忠.中国科学院查新检索联合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0,07:96-100.

[9]于世花,王荣宗.关于分专业查新模式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07:100-101.

[10]糜志勤,王 伟.专业分组查新模式对科技查新的促进作用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05:422.

猜你喜欢

合肥工业大学查新安徽
一类分数阶非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与镇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基于微信登陆的科技查新系统模块及流程设计和实现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评价指标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2004-2013年查新项目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