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储能:探索电力发展新方式的重要实践

2014-10-09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

电器工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储能电网能源

/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 王永干/

储能:探索电力发展新方式的重要实践

/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 王永干/

在电力系统探索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储能市场也非常活跃,建设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充分融入,储能已经逐渐成为构建智能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6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的讲话,积极推进我国能源生产,强调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目的是建立我国能源安全体系,解决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电力储能是能源安全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电力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大气治理、电力多元化的供应。储能驱动发展是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大力开展利用国际资源等的重要战略举措,储能的发展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广泛的关注和日益的重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发展的规模不断迈向新的台阶,电源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电网配置能力明显提升,电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现在我国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为12.47亿千瓦,是2004年的3倍,我国电源和电网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但由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快速崛起,不稳定的电力特性向电网安全运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能源自身发展的特性,加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结构的矛盾,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传统电源的调峰调频,系统经济性和效率性显得无奈。围绕绿色与转换效率双重主线,我国电力行业当前的发展已经定格在安全、绿色、开放的理念上,顺应历史潮流,储能无可争辩地成为人类发展和能源可继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当前,电力储能技术的发展,正孕育着重大的新的突破,在此我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对电力结构调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储能技术加入电力系统,改变即发即用的传统模式,使得电力系统原来的一组发电和用电的变量,组成两组时刻保持平衡的体系,改变为三组,便利平衡系统,从而使得电力的平衡可最优化。储能技术的引入对传统电力系统概念是一次新的革命,是人们探索电力发展新方式的重要实践。

大规模的储能可以助力传统的水电、火电的调控。电力系统主要还是靠抽水蓄能,也就是物理储能。如果储能系统规模化投入之后,可以使火电机组维持运行经济出力,促进从外延扩张向内涵转变,同时,新型储能技术由于具备快速精确的功率响应能力,提升机组发电效率和使用效率,帮助电网更优质地完成调控目标。

第二,应该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我国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现在已经出现,将来还会继续扩大,许多大型的集中发电厂,可再生能源存在间隙性,储能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自身出力的随机性和不可控的问题,减少新能源对电网的冲击,除了进一步加大电网输送能力和建设大型储能电站外,将会出现多种分布式发电,这意味着未来电网各级配电系统,也同时可能是电力的供应方,普通家庭也可能成为能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特别是电动汽车大量使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大量充电桩,也可以用可再生能源供电。每个企业,每个家庭,都可能参与生产和电力平衡。这些同时都需要智能电网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储能技术的加入和发展,智能电网的发展也会陷入困境。

未来电网各级配电系统,也同时可能是电力的供应方,普通家庭也可能成为能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在电力系统探索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储能市场也非常活跃,建设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充分融入,储能已经逐渐成为构建智能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2009年,由国家电网公司牵头建设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正式启动。项目建成后,实现了有效平滑上网、削峰填谷、系统调频、计划跟踪四大科技成果,确定了风光互补、储能调节、智能输电、平稳可控的技术路线。而南方电网公司也已完成了中国最大的、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座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的建设及并网工作。这些已经投入运行的示范项目,为我国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两家电网公司已经宣布向全社会资本开放,我国整个能源系统和传统的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将会发生革命性的飞跃。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目前我们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掌握得不够,材料技术也有待突破,体制和政策缺乏基础措施,很多政策都亟待建立健全。为此,我建议:第一,将储能的发展与新能源发展和电网建设同步规划。按照实现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效率最优化的选择,电网的输送、智能电网、节能环保和储能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进一步加强示范项目的管理。储能的产业链很长,带动的产业几乎是全部的新兴产业,包括正负级的材料等都是新兴的产业。针对试验示范项目运行当中提出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深入研究各项政策,管理政策、产业政策,投资和融资的政策等,为大规模推动电力储能做好政策准备。

第二,按照新能源电价,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的储能机制。

第三,加大对大容量技术研发的投入,应尽快发展国家的科技重点技术,鼓励创新,还要统筹各个层次储能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骨干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作用。

最后,扩大国际交流。我们要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交流思路,努力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确定我国电力产业发展技术路线。

(本文根据作者在储能国际峰会2014的讲话整理,未经作者审核。)

储能

猜你喜欢

储能电网能源
穿越电网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真要起飞了?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