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绿色草原牧场发展苜蓿种植的做法

2014-10-09刘增清蒋庆余金红喜

中国乳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承包户全场苜蓿

文∕刘增清 蒋庆余 金红喜

(黑龙江省绿色草原牧场)

1 绿色草原牧场的基本情况

绿色草原牧场地处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干旱牧区,是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以奶牛养殖为支柱产业、以完达山集团为龙头企业,集工、商、运、建、服于一体的农垦企业。全场共有1 935 户家庭,5 666 人,下设3 个管理区、12 个作业区,总面积57.2 万亩。

全场共有草原面积22.1 万亩,耕地面积11 万亩。2013年,全场奶牛存栏3 750 头,交售商品奶3 600 余吨。绿色草原牧场年有效积温2 900 ℃,年日照2 850 h,年降雨量300 mm左右,非常适宜苜蓿的生长。为了推动奶业,发展苜蓿产业,2012~2013年,绿色草原牧场在草原生态改良、发展苜蓿产业过程中,累计投入资金6 863.9 万元,其中,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投入资金4 757.4 万元,牧场配套资金1 070.5 万元,种植户投入资金1 036 万元。2013年全场累计种植苜蓿6.5 万亩。

2 发展苜蓿种植的几点做法

2012年,绿色草原牧场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财发〔2011〕85号)精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黑龙江省草原管理条例》的总体部署和总体要求,组织农业、农机、畜牧、兽医、水利等部门,采取分组划区的方式对全场草原进行确权,同时对全场适宜地块进行草原改良,种植苜蓿草,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2.1 加大一法一例宣传,坚决杜绝私开行为

为了进一步加大《草原法》、《草原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牧场草原站在2013年年初印制了《致广大草原承包户一封信》宣传页,向广大草原承包户宣传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意义和违法开垦的严肃后果;同时利用赶大集的契机张贴标语,发放《苜蓿高产栽培技术手册》1 030 份。为确保草原承包责任制落到实处,采取“三通告、一公示、一实地”制度,即:对草原勘界结果、承包方案、承包到户结果进行通告并公示,坚持实地勘查现场,划分界限。以作业区为单位下发《草原禁牧通知》,并成立草原禁牧工作队伍,对天然草原、苜蓿草的管护采取不定期巡查、群众举报、对照合同等方式管理,同时草原监理站、纪委监察科设立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组织苜蓿种植户成立牧草专业合作社,提高承包户合作经营、规避风险、增加收入的意识,解决承包户的生产后顾之忧,杜绝私开乱垦现象的发生。

2.2 结合确权宣传引导,依法备案签订合同

2012年,绿色草原牧场按照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管理局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场草原承包户进行草原确权并宣传到户,同时利用GPS进行测量、登记造册。对登记造册承包户的承包合同期限由2012年顺延至2016年(承包期为5 年),并续签草原承包合同。另外,牧场还出台了苜蓿种植惠民政策,引导符合种植苜蓿地块的承包户种植苜蓿。对种植苜蓿的草原承包户,按照个人提出的申请上报作业区,作业区会同草原监理站对种植苜蓿地块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再上报齐齐哈尔管理局草原监理站备案;牧场草原监理站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畜牧局统一组织进口加拿大苜蓿种子,统一调配整地作业机械等,对备案的草原承包户地块实施整地播种。按照有关规定,对已确权草原承包户,采取先公示后通过“一卡通”发放补贴资金的方式,发放禁牧补贴、牧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

2.3 规范草原执法行为,配齐配强执法人员

牧场为草原监理站配齐配强工作人员4 名、执法车辆1 台,并提供基础性资金保障;工作人员按照上级要求,通过考试取得执法证件。每年年初,牧场下发《草原管护》文件,并与各管理区、作业区主任签订责任状,明确要求发现违法私自开垦者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处理。由草原监理站牵头,会同农机站,与全场苜蓿整地作业机械户签订管理责任状;草原监理站在农作物种植季节和草原生长期间,对草原管理与保护、草原禁牧工作进行不定期巡查执法和督导检查。

2.4 严格种植管理程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牧场聘请国家和黑龙江省的有关专家到现场实地勘察苜蓿种植地块,并为苜蓿种植户举办培训班。牧场结合实际制定下发《苜蓿高产栽培技术手册》;实施“六统一”管理,即:统一种子、整地、播种、灭草、收获和销售。对种植积极性高、面积大、管理强的苜蓿种植户提供苜蓿喷灌机械60 眼,180 米深机井60 眼,380 伏高压线路近75 km,建设储草棚5 000 m2。2013年牧场共投资7 万元,设立草原保护区标识牌7 块;免费为苜蓿种植户提供苜蓿种子,机械作业费只收取成本费60 元/亩。牧场现已购置大型苜蓿割晒机、搂草机、打捆机、喷肥机等机械40 余台套,为牧场的苜蓿种植管理、收获和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发展苜蓿种植的效益测算

绿色草原牧场通过大力发展苜蓿草种植,既实现了职工增收、牧场增效的富民强场目标,也大大提升了牧场的生态效益。

3.1天然草原效益测算

目前绿色草原牧场的天然草原平均亩产干草100 kg左右,按当前市场价格1 000 元/吨计算,每亩草原打草收入为100 元,扣除草原承包费、机械作业费、运输费等成本45 元,每亩纯收益为55 元。

3.2 喷灌圈外苜蓿种植效益测算

按绿色草原牧场年均有效降雨情况,自然生长的苜蓿每年可收获两茬,亩产苜蓿干草0.35 吨(第一茬0.15 吨,第二茬0.2 吨),蛋白质含量为16%,按市场价格1 800 元/吨计算,每亩打草收入为630 元。

扣除打草、打捆、运输、施肥、种植均摊等费用258 元,喷灌圈外种植苜蓿的每亩纯收益为372 元,较天然草原高出317元,较绿豆种植的亩效益高出80元左右。

3.3 喷灌圈内苜蓿种植效益测算

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苜蓿年可收获三茬,亩产苜蓿干草0.6 吨(第一茬0.2 吨,第二茬0.24 吨,第三茬0.16 吨),蛋白质含量可达18%以上,按市场价格2 200 元/吨计算,每亩打草收入为1 320 元。

成本方面,喷灌圈内苜蓿种植每亩成本高于喷灌圈外苜蓿种植成本,具体为:承包费用150 元,打草作业及运输费用60 元,施肥支出66 元,喷灌费用80 元,喷灌设备均摊100 元(每个喷灌圈内平均投入机井15 万元,喷灌线路10 万元,喷灌设备25 万元,合计50 万元,按10 年均摊),亩成本合计714 元。

综合测算,喷灌圈内苜蓿种植的亩纯收益为606 元,较天然草原高出551 元,比喷灌圈外苜蓿增收234 元,高出本地玉米种植收益120 元以上。

3.4 其它经济效益

3.4.1 奶牛过腹增值效益

通过饲喂苜蓿干草,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可提高0.15 吨以上,生鲜乳的干物质含量以及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会显著提高,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奶牛各种疾病的发生率,成母牛的头均年饲养收益能增加500 元以上,每年合计可为牧场的奶牛养殖户增加收入100 万元以上。

3.4.2 苜蓿的外销收入

绿色草原牧场喷灌圈内外年产苜蓿3.05 万吨,牧场存栏奶牛年消耗苜蓿仅3 500 吨,其余2.7 万吨的苜蓿全部外销,按照2013年苜蓿的平均市场价格2 000 元/吨(蛋白质含量18%以上)计算,绿色牧场苜蓿种植可实现产值近5 400 万元。

3.4.3 草原承包费收入

绿色草原牧场计划从2017年开始调整苜蓿种植的草原承包费,按照喷灌圈内200 元/亩和喷灌圈外50 元/亩计算,仅目前的6.5 万亩苜蓿即可为牧场增加775 万元的承包费收入。

3.4.4 生态效益及周边产业效益

通过种植苜蓿可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另外,发展苜蓿种植可拉动物流运输、农机作业等周边产业发展,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职工经济收入。

猜你喜欢

承包户全场苜蓿
观全红婵跳水
苜蓿的种植技术
丹东市农业土地托管服务探究
爱逛超市的猫
要造就一片草原
中外萌娃T台走秀萌翻全场
珠光宝气
苜蓿:天马的食粮
石总场双泉集七连承包户争用“明星机车组”
要造就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