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唐代帝王的节令娱乐活动

2014-10-09华信辉

克拉玛依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唐代帝王

摘 要: 唐代节令娱乐活动蓬勃发展,丰富多彩的节令娱乐活动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帝王是活跃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积极、广泛地参与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令娱乐活动,而且也将自己的生日设为诞节并进行庆祝。

关键词: 唐代;帝王;节令娱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4-0068-04

收稿日期:2013-09-25

作者简介:华信辉,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隋唐史。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节令娱乐的传统。唐代,由于形成了大一统局面和蓬勃向上的盛世景象,大大激发了帝王参与节令娱乐活动的热情。目前学界对唐代帝王节令娱乐活动的研究不太深入。为深化人们对唐代娱乐活动的认识和为今天娱乐活动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笔者从唐代众多节令中选取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及诞节这四个倍受帝王青睐的节令略加论述。

一、元宵节

唐代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上、中、下三元。上元即元宵节,放灯、观灯是别具特色的节日活动。由于帝王的喜爱和参与,元宵节的娱乐活动内容渐趋丰富。

首先,取消夜禁,制造轻松的节日气氛。唐代制度明文规定城市平时日落坊门关闭,禁止人行,对犯禁的人给予严厉的惩罚。唐中宗非常喜欢元宵节,就放宽了这一规定,“神龙(705—707年)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1]127后来这一政策更为宽松,玄宗于天宝三年(744年)十一月“癸丑,每载依旧取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开坊市门燃灯,永以为常式”,[2]218为宣扬盛世,皇帝特许元宵节开禁三天。这种宽松的节日政策,促进了节日娱乐活动的兴盛,如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3]750把元宵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

其次,实行放假制度。普遍地以元宵节为法定假日,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人欢庆元宵,往往通宵达旦,上元之夜以京师长安最为精彩,各种彩灯争奇斗艳,观灯的人们倾城而出,前呼后拥,人声鼎沸,场面热烈。这对于居住在宫城深处的帝王来说,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从日本学者丸山裕美子的《唐宋节假制度的变迁——兼论“令”和“格敕”》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开元七年令、开元二十五年令、元和令和格敕中元宵节均有假期,且假期呈现出延长的趋势。①由此可见,自开元时期帝王就实行元宵节放假制度。

再次,帝王积极参与。由于实行了节假制度,帝王可以名正言顺地从浩瀚如烟和枯燥无味的政事中暂时解脱出来,亲自体验,尽情娱乐。如中宗于“(景龙)四年(710年)春正月……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是夜,放宫女数千人看灯,因此多有亡逸者。丁卯夜,又微行看灯。”[2]149中宗出宫观灯游玩,参与其中并享受节日带来的身心愉悦。另外连幽闭深宫的宫女也被允许出宫夜游,可见,此节日在当时是广受欢迎的。又如睿宗于先天二年(713年)“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2]161相比中宗,睿宗更是带领群臣公开娱乐。关于这次节日娱乐活动,有更详细的记载,“睿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宫女千数,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巾帔皆万钱,装束一妓女皆至三百贯。妙简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衣服、花钗、媚子亦称是,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4]69此时帝王成了娱乐活动的主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举办这场节日活动,并带领臣民共度佳节。以万盏秀丽花灯组成的巨大灯轮,把观灯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吸引于此,围绕灯轮载歌载舞,气势壮观,把节日推向高潮。盛唐时代的元宵娱乐活动以皇帝为中心,群臣、贵戚围绕左右,士庶聚观,歌舞竞作,热闹非凡。如玄宗“每正月望夜,又御勤政楼,观作乐。贵臣戚里,官设看楼。夜阑,即遣宫女于楼前歌舞以娱之。”[5]26

二、寒食清明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6]33可知寒食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且有禁火习俗。清明节在寒食后一二日。与寒食节相连,因此在节日习俗上相类似,以至于唐人将寒食清明并称。因此本文将其二者归为一个范畴,进行探讨。

寒食清明节受到官方的支持和倡导。开元二十年(732年)“五月癸卯,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2]198如此硬性、明确的规定,可见国家对此节日的重视。从日本学者丸山裕美子的《唐宋节假制度的变迁——兼论“令”和“格敕”》一文中,可以看出在开元二十五年令、元和令和格敕中官方规定寒食通清明放假天数分别是四天、五天和七天,在同时期所有节日假期中居首位。①

此节,天气已渐渐变暖,人们纷纷开展多种习俗活动。对娱乐习俗的热衷和喜好,帝王也不例外。蹴鞠,即古典式足球,深受帝王喜欢,并广泛开展。德宗在贞元元年(785年)的寒食节就“与诸将击鞠于内殿。”[2]348唐文宗在寒食节时也“内宴百寮。上因击球,巡班慰劳。”[7]112而皇家也每年保留着“寒食日,赐侍臣帖缲球”的习俗。[8]2秋千,唐时称为彩索,也深受帝王喜爱,“天宝(742—756年)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9]41

拔河也是帝王在寒食清明期间经常举行的活动,“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贵人多,西朋奏输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仆射韦巨源、少师康休,年老,随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左右扶起。玄宗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进士河东薛胜为《拔河赋》。其词甚美,时人竞传之。”[10]55

斗鸡是唐人特别钟爱的娱乐方式。每值寒食清明,人们总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让雄鸡出笼搏斗,一决高下。在这方面皇帝也毫不逊色,唐太宗就非常喜欢这种娱乐,曾让杜淹咏寒食斗鸡,“寒食东郊道,扬鞴竞出笼。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扫阵,利爪屡通中。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然百战胜,会自不论功。”[3]116诗中生动地描绘了雄鸡相互厮杀的激烈紧张场景。根据《东城老父传》记载,玄宗对斗鸡活动也喜爱至极,曾兴师动众地让神鸡童贾昌在清明节指挥大规模的斗鸡比赛。

由于寒食节要禁火,违者受罚。寒食之后又有清明的乞新火习俗。唐人多于此日清晨点燃新火,以示去旧迎新。重新燃火的习俗连皇家也不例外。“至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绢三疋,一口。”[11]21在位帝王每值清明,按惯例把钻来的新火作为一种恩惠赐给大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620“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诗句描述的就是这种习俗。

三、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节日,唐人视为大节日。端午节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端午竞龙舟,“俗五月五日为竞渡戏,自襄州已南,所向相传云:屈原初沉江之时,其乡人乘舟求之,意急而争前,后因为此戏。”[12]51-52

每逢端午,人们精心布置龙舟,举行声势浩大的比赛。帝王也多以观竞渡的形式来庆祝。宫廷为了增添更多的节日气氛,多次在宫庄池、兴庆池、新池举行过宫廷龙舟赛。帝王也先后多次前去观赏竞渡。尤其唐敬宗,不仅多次幸鱼藻宫观竞渡,而且还于宝历元年(825年)七月“己未,诏王播造竞渡船二十艘,运材于京师造之,计用转运半年之费。谏议大夫张仲方等力谏,乃减其半。”[13]7844

不仅如此,帝王还会有别出心裁的玩法,从而把端午点缀得更别有趣味。如玄宗“五月五日,明皇避暑游兴庆池,与妃子昼寝于水殿中。宫嫔辈凭栏倚槛,争看雌雄二戏于水中。帝时拥贵妃于绡帐内,谓宫嫔曰:‘尔等爱水中,争如我被底鸳鸯。”[9]40

同普通百姓一样,帝王以充满娱乐色彩的多种节令活动,丰富着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帝王为了享受欢乐热闹的节日气氛,节日娱乐活动花样不断翻新,新意层出不穷。

四、诞节

诞节即皇帝的寿诞节,以帝王的生日为节并举国欢庆,是从唐代兴起的。唐玄宗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2]193从此,帝王的生日作为节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唐玄宗的后世子孙予以效法,每遇皇帝生日,全国休假且普天同庆,遂成定例。由于帝王喜好不同,在自己节日举办的活动各异。加之此节日没有传统的约束,随意性很大。帝王们可尽情发挥,雅乐俗乐、歌舞戏弄轮番上演,精彩纷呈。这成为大唐社会一道迷人的风景,格外引人注目。

玄宗对诞节情有独钟,其诞节娱乐活动规模盛大、有声有色,如“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节,命舞于勤政楼下。”[5]45训练有素的舞马、惊心动魄的动作,无不让人惊叹和扣人心弦。又如开元十八年(730年)“八月丁亥,上御花萼楼,以千秋节百官献贺,赐四品已上金镜、珠囊、缣彩,赐五品已下束帛有差。上赋八韵诗,又制《秋景诗》。”[2]195玄宗接受百官朝贺,赏赐群臣,吟诗作赋,诞节活动多彩丰富。玄宗对自己的诞节非常重视,诞节娱乐活动花样迭出,并且不断进行创新。如绳妓活动,“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八月五日,御楼设绳妓。妓者先引长绳,两端属地,埋鹿卢以系之。鹿卢内数丈立柱以起绳,绳之直如弦。然后妓女自绳端蹑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而容俯仰者;或以画竿接胫,高五六尺;或蹋高蹈,顶至三四重,既而翻身掷倒,至绳还住曾无蹉跌;皆应严鼓之节,真奇观者。卫士胡嘉隐作《绳妓赋》献之,词甚宏畅。玄宗览之大悦,擢拜金吾仓曹参军。自胡寇覆荡,伶伦分散,外方始有此妓,军州宴会,时或为之。”[10]55-56

其他帝王的诞节娱乐活动也各具特色,如德宗在自己生日四月十九日这一天,别具一格举行三教讲论活动,“德宗降诞日,内殿三教讲论,以僧鉴虚对韦渠牟,以许孟容对赵需,以僧覃延对道士郄惟素。诸人皆谈毕,鉴虚曰:‘诸奏事云:玄元皇帝,天下之圣人;文宣王,古今之圣人;释迦如来,西方之圣人;今皇帝陛下,是南赡部洲之圣人。臣请讲御制《赐新罗铭》。讲罢,德宗有喜色。”[14]519这一天虽然没有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但德宗却也乐在其中。

唐敬宗在自己生日这一天,举行了精彩的百戏表演,“上降日,大张音乐,集天下百戏于殿前。时有妓女石火胡,本幽州人,挈养女五人,才八九岁。于百尺竿上张弓弦五条,令五女各居一条之上,衣五色衣,执戟持戈,舞《破阵乐》曲。俯仰来去,赴节如飞。是时观者目眩心怯。火胡立于十重朱画床子上,令诸女迭踏以至半空,手中皆执五彩小帜,床子大者始一尺余。俄而手足齐举,为之踏浑脱,歌呼抑扬,若履平地。上赐物甚厚。”[15]1387精彩纷呈的杂技表演,让人叹为观止。

唐代是我国节令娱乐发展的重要时期,节令娱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进行发展和创造,形成了隆重的节日气氛和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节令娱乐也与时代特征相应,呈现出盛世气象。在这些节令娱乐活动中,帝王积极参与热心提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方面表明了统治者操纵表演的特殊权利以及潜意识的炫耀心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统治者与民同乐的积极态度。君王赏乐之余,百官因君臣同乐得以同席观赏,百姓则由于雨露均霆而目睹乐戏之盛况。”[16]52帝王拥有无与伦比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积极参与和主导节令娱乐活动,掀起一股股全民狂欢的热潮,大大促进了节令与娱乐活动的融合。

注释:

①丸山裕美子在《唐宋节假制度的变迁——兼论“令”和“格敕”》一文中以“节假之变迁表”的形式呈现了唐宋时期节假制度的变迁,根据本文需要这里仅引用“唐代节假制度表”,其文参见张国刚主编的《中国社会历史详论》(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366—372页。

参考文献:

[1](唐)刘肃.大唐新语[M].许德楠,李鼎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后晋)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清)彭定求.全唐诗[M].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9.

[4](唐)张.朝野佥载[M].赵守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9.

[5](唐)郑处诲.明皇杂录[M].田廷柱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

[6](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M].宋金龙校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7](唐)裴庭裕.东观奏记[M].田廷柱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

[8](唐)段成式.酉阳杂俎[M].方南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

[9](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M].曾贻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唐)封演.封氏闻见记[M].赵贞信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

[11](宋)钱易.南部新书[M].黄寿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12](唐)刘.隋唐嘉话[M].程毅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9.

[1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4](宋)王谠.唐语林校证[M].周勋初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

[15](唐)苏鹗.杜阳杂编[A]//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下)[M].阳羡生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6]周侃.唐代中后期宫廷宴飨与乐舞、百戏表演场所考察——以勤政楼、花尊楼、麟德殿、曲江为考察中心[J].中华戏曲, 2008(2).

猜你喜欢

唐代帝王
走,去抓帝王蟹
汉代帝王饮食文化初探
帝王对弈,“棋”乐无穷
她与帝王为邻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辽代铜镜中龙纹样式初探
唐代卫尉寺职能考述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