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在薪火永传承”

2014-10-08杨连元

党建 2014年7期
关键词:连队官兵战士

杨连元

辽宁省海城市,有个声名远播的英雄连队——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的“红八连”。“红八连”因为党支部建设过硬,有着“党员当先进,身边无后进,全连齐奋进”的政治优势,一直让“支部像团火,党员个顶个”的旗帜飘扬至今。

“红八连”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八连的前身是朱德军官教育团警卫连。1927年,连队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连队在井冈山会师后进行改编,建立党支部。从此,这个连队有党旗指航向,让军魂铸心中,红色薪火代代传承,以善打硬战恶战和作风勇猛顽强而著称,战争年代获得“铁的堡垒”、“团结模范连”、“战斗模范连”等43个荣誉称号,涌现出58位英模人物。

新的历史年代,“红八连”以坚强的战斗堡垒和过硬的党员队伍,带动连队建设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曾被中组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三次表彰为全国、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解放军四总部联合表彰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被沈阳军区授予“基层建设模范连”等荣誉称号,4次荣立集体一等功,8次荣立二等功,22次荣立三等功。

80多年的风雨历程,听党指挥的红色基因,融入一代又一代官兵的血液中。

“我们聚集在党的旗帜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战士们来了一茬又一茬,进了八连,每个官兵都会听到一个故事。

1934年,湘江战役,那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当时,我军与优势之敌一番苦战,终于撕开了敌军重兵设防的封锁线。当然,一场气贯长虹的湘江战役,也不啻一场惨烈的较量。渡过湘江,中央红军也由8.6万人减至3万人,八连的官兵牺牲过半。

紧要关头,何去何从?当时,八连的党代表韩光荣眼含热泪说:“党的声音就是母亲的话语,作为孩子的我们,都要听党的话,勇敢地把建立新中国的这条路走下去。”

一段振聋发聩的话语犹如强有力的黏合剂,把身处困境的官兵们凝聚起来。大家重整旗鼓,再赴征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多少年过去了——“军魂熔铸心中,官兵跟着党旗走,红色土壤铺就”。

那么,“红八连”如何把红色的种子播撒官兵心田呢?现任八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寇星星实话实说:“就是党支部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尽到心、真感情、指明路,不让官兵政治上出现一次偏差,不让一名战士思想上掉队。我们聚集在党的旗帜下,永远爱党信党跟党走。”

采访中,一些做法给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常忆常新,在弘扬传统中坚定信念。官兵一入连,先到荣誉室报到,在《红军传人册》上签下名字,再由支委系统介绍连史和传统。“红色基因”化为一种文化、一种情结、一种动力,引导官兵们前行。

——创新发展,历史和现代融会贯通。如今,八连党支部运用动漫、微电影等,已将63个传统故事由“过去时”变成“现在时”,持续开展“忠心向党、铁心跟党、一心为党”主题实践活动,把历史和现代连接起来。

——思想上释疑解惑,理论上求得真知。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八连针对物价上涨、收入差距拉大等敏感问题,设计模拟“记者会”,由战士组成“记者团”,党员干部进入“专家组”,依据十八大报告,一问一答,析事明理,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

疑惑时时解,道理日日明。许多战士当兵两年,退伍多年,仍然保留“红八连”的“精气神”。

“在这样的连队当兵,注定无怨无悔”

已经担任营教导员的老指导员张硕感慨而言:“我们八连有这样一句话,‘红八连为什么红,红在党旗指航程,红在军魂刻心中,红在薪火永传承。”这句话道出八连党建工作的真谛。

一种难能可贵的政治氛围,一种绵延至今的光荣传统,离不开为之忠诚奋斗的后来人。

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二排长朱丹峰说道:“如果不是到了八连,我可能早成了逃兵。”

何出此言?原来,2012年8月,国防生学习结束,朱丹峰来到八连任职排长。繁忙的军事训练,枯燥的军营生活,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也觉得乏味,当年那股“男儿有志挥金戈”的豪情壮志没了,开始打听国防生如何“脱下军装把家还”。

朱丹峰的变化引起八连党支部一班人关注。连队领导和他谈心,还把每年一度组织新兵下连仪式的任务交给他,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回忆连队传统,介绍连队荣誉。

再次走进八连那个170多平方米的荣誉室,那43面锦旗组成的“荣誉墙”,58位英模写就的“英雄谱”,63个传统故事合成的“故事集”,都让朱丹峰不无汗颜。回到宿舍,他就翻出写了很长时间的“悲情日记”,一页一页撕得粉碎。

一年之后,朱丹峰夺得干部军事训练成绩第一名,还考取装甲步兵通信专业特级手,荣立三等功,现在担任八连团支部书记。今年5月,八连团支部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说到此处,朱丹峰动情不已:“真的,我们八连就是一座熔炉,只要经得住锻炼,肯定能成一块好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八连对党员要求很严,对支委们要求更严。训练操作装备,有“党员示范班”;站岗有“党员先锋哨”。八连现有29名党员,5人立过功,17人受到表彰。

大学生士兵李凯在日记中写到:“从早到晚,连队的党员、干部都是带头干、带头学、带头练,我们和他们一起奔跑,一起上进,一起成功成才。在这样的连队当兵,注定无怨无悔。”

“每个人的军旅人生都要出彩”

近10年来,八连有40多名干部到了团以上领导和营连主官岗位;80人被表彰为“执勤能手”、“训练标兵”;两人荣获优秀士官人才奖;11名训练标兵考入军校或提干;168人拿到各类技能证书,249人实现学历升级;220多名岗位成才的“小能人”,退伍之后成为公务员、企业经理、村支书等。

维护官兵利益,推动官兵进步,促进官兵发展,八连党支部用真情触动官兵的心灵,让每个人的军旅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八连驻地,辽宁海城,靠山近海,绿色环境,能到八连当兵,再选为士官,也是战士和父母的心愿。每到老兵退伍之际,改选士官成为棘手的问题。党支部成员明白,事关战士切身利益的背后是其父母。为此,八连每年公开设立比武现场,由全连官兵公平打分,确定士官候选人名单,再把实况录像寄到亲人手上,让其全程了解官兵评选结果。这一招真灵,也让很多战士家长打消替孩子说情、跑关系的念头。

“党支部行公道,战士们走正道”。5年来,连队有31人入党、69人选晋士官、30人选送技术学兵,没有一个“跑、找、要”,所有人都会拍着胸脯告诉你:“我是干出来的,我是选出来的!”

这些年,八连第一个开设连队局域网,可以网上冲浪;第一个给官兵买了擦鞋机,脚下的皮鞋锃亮;第一个为战士设立隐私柜,可享“隐私权”;重视文化育人,文化带兵,通过政工网开设微博广场,让战士把所思所想都说出来,包括“灌水”、“拍砖”曝光问题。很多人感叹:在八连能听到时代发展的足音,能感受时代催人奋进的热浪。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曾经展出八连的“五件宝”:“党员日记”、“党员荣耻录”、“党员入党纪念日活动实录”、“党旗下宣誓签名登记本”,这“四本一旗”光耀至今,也是“红八连”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连队官兵战士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南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连队经济发展调研
国际主义战士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浅析后进连队主官的五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