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的友爱清又纯

2014-09-29

新晨 2013年12期
关键词:买买提力克升国旗

血浓于水的亲情

哈力克·买买提,是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夏乡巴扎尔村一名普通的维吾尔族退伍军人。陶辉,新疆军区某部一名排长。这两个不同民族的人,被人间的真情和民族的大爱联结在一起,成为一家人。

22年前,靠打工为生的陶金来带着失去母亲的儿子陶辉,租住在哈力克·买买提家。后来,陶金来因病去世,陶辉成为哈力克·买买提家的第4个孩子,陶辉在这个温暖的家庭中幸福成长。他考上大学成为部队优秀军官后,知恩图报,用实际行动回报家庭社会,孝敬养父母,续写民族团结的大爱篇章。

哈力克·买买提常说:“人和人相处,不要刻意地去划分民族界限,只要有爱就能够心连心、就是一家人。这族那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这句话不是挂在嘴上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落实到了行动中。为了给汉族孤儿陶辉一个完整的家,哈力克·买买提夫妇22年不离不弃,把陶辉当成亲生儿子抚养;为了帮助汉族朋友把生意做好,哈力克·买买提手把手教他学习维吾尔语;为了照顾患有糖尿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汉族邻居,哈力克·买买提发动全家照料他,每天端水送饭,亲如兄弟……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陶辉,把民族团结的基因传续了下来,先后资助了2名贫困学生,辅导3名少数民族战士考上军校……

陶辉失去母亲后,哈力克·买买提的妻子便成了陶辉的“妈妈”,给他无微不至的母爱;陶辉成为孤儿后,他们一家正式收养他,为他起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托合塔洪,意思是“留下来的孩子”。为了让陶辉感受到家的温馨,他们一家过起了汉族人的春节,学会了包饺子、炒小菜、做红烧鱼;为了把陶辉培养成材,他们宁可让亲生儿子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也要想尽办法供陶辉上大学。

受到养父母的熏陶感染,陶辉把这至真至纯的爱带到了学习工作中,成为民族大爱的传递者。他们演绎出的这种大道无形、大德无痕、大爱无言的感人故事,超越了民族的界限,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体现出真挚纯朴的人间真善美。

维吾尔族老人的国旗情缘

太阳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兰干村,维吾尔族老人胡达拜地·依明起床后,把手和脸仔细洗干净,整理了一下衣帽,看鞋上有土赶紧擦掉,然后打开一个木箱,双手捧出一面五星红旗。他跨出房门,挺直腰板,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院子里的旗杆前,把国旗与升旗绳连接好后,随着右手高高扬起把国旗展开,左手拉动升旗绳。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老人的注视下缓缓升起。

22年,7000多天,胡达拜地以日复一日在自家院子升国旗的方式,执著地表达着对祖国母亲的赤诚热爱!

大家都听说过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在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大院里升国旗,有谁听说过普通群众在自家院里升国旗?这个常人可能难以想象的事,当年54岁的维吾尔族群众胡达拜地·依明已经开始做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要在自家院里升国旗呢?这还得从21年前一个偶然的事情说起。

起初,当地群众还不理解他的举动,以为他想出名出风头,连老伴帕里木·托乎也说他天天起这么早升旗,到底图什么?他说,国旗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是国家、法律的象征,庄严的国旗一升起,坏人就害怕,群众就安心了。听到这个解释,老伴再也没说什么。

事实也是这样,村里人由起初的不理解,慢慢变成好奇,到后来有些明白他升旗初衷的群众隔三差五也陪他一起升旗,到了周末或学校寒暑假,村里的学生们也纷纷来到他家里看他升国旗。

胡达拜地·依明年复一年地升国旗,他对国旗产生深厚的感情,对祖国二字也有了深刻地理解。作为一名维吾尔族群众,他的思想、行动都发生了变化。一个最突出的变化是,1998年,不会写字的胡达拜地·依明通过自学,在边防官兵的帮助下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严格的考验和入党程序,1999年初,在吐木秀克边防派出所的推荐下,61岁的胡达拜地·依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族团结大棚结硕果

十年前,闫庆治带着妻子、孩子从河南老家来到轮台县阿克萨来乡阿克萨来村打工,由于贫困只能住用残破的石棉瓦搭建的房屋里;十年后,闫庆治已成为当地蔬菜大棚的带头人,改变了当地长期以来蔬菜靠外运的历史,他还搬进了200多平方米的富民安居房;如今,闫庆治通过以诚相待、肝胆相照,和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盖起了民族团结大棚,结下了深厚兄弟情意。

2003年到2007年,闫庆治靠着搞拱棚蔬菜,亩均收益达到近万元,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群众心目中的“英雄”。

艾则孜·力提甫是闫庆治的老邻居,看见闫庆治发家致富后,不禁也动起种大棚蔬菜的念头。闫庆治二话没说收下了这个“徒弟”,手把手地教他盖大棚、种蔬菜、防虫害等技术。艾则孜·力提甫学种大棚后,带动了很多农民来闫庆治的大棚学技术。55岁的亚生·阿不都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亚生·阿不都家的大棚种植的辣椒已上市,刚采摘了头茬辣椒就卖了3000元,乐得他每天都合不拢嘴。

前几年,阿克萨来乡针对人多地少的情况,提出了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思路,但由于技术方面原因,维吾尔族农民种植积极性始终不高。一开始,乡里就组织汉族种植户与维吾尔族农民结成“对子”,让汉族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全乡蔬菜大棚已达到200多座。现在,乡里的维吾尔族农民都争相和汉族农民结对子,蔬菜大棚也被当地农民称为“民族团结大棚”。

在闫庆治的帮扶带动下,已经有100余位维吾尔族农民开始发展大棚。如今,闫庆治不仅是阿克萨来乡的大棚致富带头人,还是当地学雷锋和民族团结的典型代表。

心系汶川的护边员

穆太力普·图尔迪,男,柯尔克孜族,1954年9月出生,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布伦口村牧民、护边员。

穆太力普·图尔迪在改革开放后,分到了一头牦牛,勤快的他每天精心喂养,以此为基础渐渐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每年仅养殖业纯收入就达2.5万元。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有了电视机、VCD、手机、摩托车等,生活幸福美满。这一切,穆太力普·图尔迪老人都深深的记在了心里,记住了是共产党给了他今天的幸福生活,记住了各民族团结,社会大局稳定才是今天幸福生活的保障。

2008年5月12日,穆太力普·图尔迪从电视上知道一个名字“汶川”,其实作为一名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深山的牧民来说,他并不知道“汶川”在什么地方,但是他却知道这是“中国”的地方,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死伤了不少同胞,大家都在开展抢险救灾,他骑着摩托车,赶着8头价值3万元的牦牛来到乡政府,要捐献给灾区,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当时有人看到后说他傻,老人却说:“以前我们家一分钱也没有,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富了,我们所有人都是中国人,现在那里的汉族同胞们受灾了,我应该帮助他们,就像帮助自己的亲人一样!”

2009年7月6日,老人从电视上得知乌鲁木齐发生“7·5”暴力犯罪事件后,穆太力普老人带着行囊骑着马,马走不了的地方就步行,辗转60余公里,走遍了布伦口村的5个草场,揭批“三股势力”的丑恶本质,用自己从贫穷到富裕的活生生的实例,宣传党的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向布伦口村200余户1000余名牧民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还捐款500元,在他的带动下布伦口村牧民也纷纷捐款捐物。

2009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穆太力普·图尔迪一大早赶着自家养的3只羊来到布伦口乡政府驻地,为布伦口乡边防连和边防派出所的战士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

因为老人的捐助行为,家里的牛羊少了,收入受到影响,家人埋怨他,他只是淡淡地说:“这是我该做的!”各种赞扬、荣誉来了,他也是那句“这都是我该做的。”这位59岁的柯尔克孜族牧民,以自己的方式,在帕米尔高原上谱写出一曲血浓于水的民族团结赞歌!■

猜你喜欢

买买提力克升国旗
没有观众的升国旗仪式
升国旗
升国旗
九年如一日,每天升国旗
力克收购Retviews,在共同愿景下并肩同行!
中国女排十夺冠
秘方
秘方
五千个买买提
床上触礁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