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支书的最后一次会议

2014-09-27杨仁海

当代贵州 2014年19期
关键词:信用社麦子村干部

杨仁海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支书杨国武仍然惦记着村里的大事小事。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用一辈子诠释了“恪尽职守”这四个字的意义。

这是一次特殊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有一名党员,罹患肝癌晚期,只能躺在家里床铺上宣誓。饱受病痛折磨的他,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可是,面对党旗,他一字一句,铿锵有力:“……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他,就是贵州施秉县城关镇上翁哨村原党支部书记杨国武。2014年4月16日,他最后一次参加支部会议。半个月后,这位一心为民的老支书与世长辞。

“不准到群众家吃喝”

1997年,杨国武就被推选为村干部,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得群众信任。2004年,他当选上翁哨村党支部书记。

从当上村干部那天起,杨国武就把群众放在了心上。他经常告诫其他的村干部:“我们几个本身就是老百姓,没有理由不对群众好。”他当上村支书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村“两委”会议,规定村干部下户不准到群众家吃喝、村里的收支必须24小时内上账公布。

村里的干部们都还记得,当时,杨国武再三强调:“如果哪个村干违反纪律,最好别干,趁早走人。”

2005年春节前夕,杨国武与现任村委会主任李明阳将抚恤金送到军属的手中。村民们都在杀年猪、吃“刨汤”,非要留他们吃饭。面对这些热情的村民,杨国武只得以一个“善意的谎言”来婉拒:“谢谢了,我们刚才从杨老者家过来,已经在他家吃过饭了”。

可到了麦子岭组李忠吉家,这一招就不灵了。推门进屋,李忠吉一家刚端上饭菜,“刨汤”的香味四溢。杨国武“故技重施”,说自己已经吃过饭了,实在吃不下。可是,李忠吉不听,把大门堵上,不吃就不准走。

这下,杨国武和李明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坚持不吃吧,会让李忠吉觉得村干部看不起自己;吃吧,又违反了村“两委”定下的规矩……

最后,双方都作了让步,杨国武和李明阳将两碗菜打包带走,送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

说起这件事,李明阳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闻到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吞口水。可是,杨国武坚持不能带头违反规矩,我们就强忍着,坚持到了最后。”

“一定让群众贷到款”

至今,村民都还记得,2013年8月,杨国武帮大伙担保贷款的事情。那时候,他的病情已经加重了,肝部疼痛频繁发作。可是,信用社要求尽快提交村民贷款信息,否则,超期就不能贷款了——这可关乎几十户农户的生计。

杨国武顾不得自己有病,整天埋头查阅户籍信息、填写贷款材料,连熬药喝药都顾不上。连续奋战两天之后,这些材料要送往县城,可是,杨国武的肝痛又发作了。

他妻子看到他疼痛难忍,又生气又心疼斥责道:“你是不是要拼尽最后一口气才罢休,赶紧吃完药休息一会。”

杨国武微微一笑:“只要自己还走得动,就要多为群众做点事。”吃完药后,咬咬牙,他又起身出发了。

妻子打算代他去县城,但杨国武不同意,说只有自己去了,村民的贷款才有保障,因为自己对信用社比较熟悉,换了别人他不放心。

那天,骄阳似火。出门时,杨国武连伞也顾不上打,头顶烈日,徒步六公里去送材料。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很快,村民们都从信用社贷到了款。

杨国武在村里干了七年的信贷联络员,他用自己的信誉,为村民担保贷款。事实上,作为担保人,他遇到过各种难题,有的村民不愿交还贷款,哭的哭,躲的躲,还经常让他吃“闭门羹”。可是,杨国武从没有退缩,总是耐心地做工作,赢得了信用社和村民两方面的信任。去年,七甲坝组50多岁的石光英家里要娶儿媳妇,拿不出彩礼,眼看婚事就要泡汤,杨国武二话不说,领着石光英到信用社担保贷款1万元。2014年,麦山头组邓富明开店经营根雕,急需资金,杨国武又为他担保,贷款5万元。

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村里的事,杨国武都会负责到底。麦子岭是一个苗族、彝族和汉族杂居的村寨,地处偏远。51户220人的寨子只有一口古井,只要天干地旱,村民觉都睡不好,半夜爬起来排队挑水,甚至满坡打井找水。有一年大旱,水井干涸了,整个寨子的人连农活也不干了,每天到县城挑水背水,村民洗菜、洗脸、喂猪都是“一水多用”。这种状况持续了多年,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多小伙子都娶不到老婆。

杨国武决定把这事解决,他到镇里签了“军令状”,承诺“不把麦子岭饮水和道路难题解决,请组织开除我的党籍”。

距麦子岭最近的水源是在6公里外的邻村龙王庙水井处,但这两个寨子的村民素有隔阂,很少来往。要去那里接水,杨国武一点把握都没有。

可是,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花钱买酒菜,逐个登门拜访村、组干部及寨老,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四次……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两个寨子签订了协议,麦子岭用上了邻村的水。接着,杨国武又通过群众集资等方式,争取到“人畜饮水工程”项目,使麦子岭群众喝水的问题迎刃而解。

饮水问题解决了,杨国武又开始东奔西走,为麦子岭争取到道路硬化项目,并主动带领群众打岩石、挑水泥,将困扰村民出行的“烂泥路”变成了“水泥道”。

最后一次宣誓

2012年,杨国武开始觉得身体不适,逐渐变得又黑又瘦,还经常觉得肝部疼痛。2013年6月,经医院确诊,杨国武患了肝癌,而且已进入晚期。

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杨国武同意了。可是,不到半个月,村里遭遇旱灾,他坐不住了,便找借口溜出医院,回到了村里。

8月13日,气温高达39℃,毒辣的阳光把田里的水都烤干了,地面裂开了巨大的缝,部分地区的秧苗已经枯死。杨国武心急如焚,这一天,他带领村干部赶到“靠天吃水”的古树坪组查看灾情。

杨国武走下一个田坎时,突然停住了。他慢慢蹲下,右手用力捂住肝部——原来,病痛发作了。他大汗淋漓,脸色煞白,半天说不出话来。

同行的村干部劝道:“太阳太晒了,支书你先回家休息。”

“不,这是暂时的,离死还有一排长(土话,还有一段距离的意思)。”杨国武缓过劲来,故作轻松地回答。说话间,他伸出双手,比划着“一排长”的距离,做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其余的干部却笑不出来,他们明白,杨国武的病已经很严重了。

2014年4月16日,杨国武躺在床上,连开口说话都很困难。无奈之下,他就动手慢慢地写,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他要求村“两委”再给他一次机会,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他有一些事情需要交代。

村干部都围拢到了他的病榻前,每个人都强忍心中的悲痛——这位老支书,不仅是他们的好搭档、好同志,更是好兄弟。在工作中,杨国武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团结”,他认为只有班子团结了,工作才能推动起来,否则,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哪怕遇到分歧,大家摆出来商量、讨论,谁说得有道理,就采纳谁的说法和建议。

会议开始了,李明阳问道:“杨支书,你对村里还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杨国武强打起精神,点了点头。

“你们新一届班子一定要团结。”这是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杨国武强忍病痛,断断续续地说道:“希望你们搞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把我未完成的心愿完成。”

设法为古树坪组、白果窝组解决饮水问题;开通麻山坳至古树坪公路;硬化各小组的进寨公路……这些,便是他未完成的心愿。

说完这些话,杨国武已是满头大汗。他不顾劝说,坚持要求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村干部们都噙着眼泪,随着杨国武一字一句地背诵誓词。(作者单位:施秉县委宣传部责任编辑/姚远)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支书杨国武仍然惦记着村里的大事小事。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用一辈子诠释了“恪尽职守”这四个字的意义。

这是一次特殊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有一名党员,罹患肝癌晚期,只能躺在家里床铺上宣誓。饱受病痛折磨的他,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可是,面对党旗,他一字一句,铿锵有力:“……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他,就是贵州施秉县城关镇上翁哨村原党支部书记杨国武。2014年4月16日,他最后一次参加支部会议。半个月后,这位一心为民的老支书与世长辞。

“不准到群众家吃喝”

1997年,杨国武就被推选为村干部,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得群众信任。2004年,他当选上翁哨村党支部书记。

从当上村干部那天起,杨国武就把群众放在了心上。他经常告诫其他的村干部:“我们几个本身就是老百姓,没有理由不对群众好。”他当上村支书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村“两委”会议,规定村干部下户不准到群众家吃喝、村里的收支必须24小时内上账公布。

村里的干部们都还记得,当时,杨国武再三强调:“如果哪个村干违反纪律,最好别干,趁早走人。”

2005年春节前夕,杨国武与现任村委会主任李明阳将抚恤金送到军属的手中。村民们都在杀年猪、吃“刨汤”,非要留他们吃饭。面对这些热情的村民,杨国武只得以一个“善意的谎言”来婉拒:“谢谢了,我们刚才从杨老者家过来,已经在他家吃过饭了”。

可到了麦子岭组李忠吉家,这一招就不灵了。推门进屋,李忠吉一家刚端上饭菜,“刨汤”的香味四溢。杨国武“故技重施”,说自己已经吃过饭了,实在吃不下。可是,李忠吉不听,把大门堵上,不吃就不准走。

这下,杨国武和李明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坚持不吃吧,会让李忠吉觉得村干部看不起自己;吃吧,又违反了村“两委”定下的规矩……

最后,双方都作了让步,杨国武和李明阳将两碗菜打包带走,送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

说起这件事,李明阳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闻到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吞口水。可是,杨国武坚持不能带头违反规矩,我们就强忍着,坚持到了最后。”

“一定让群众贷到款”

至今,村民都还记得,2013年8月,杨国武帮大伙担保贷款的事情。那时候,他的病情已经加重了,肝部疼痛频繁发作。可是,信用社要求尽快提交村民贷款信息,否则,超期就不能贷款了——这可关乎几十户农户的生计。

杨国武顾不得自己有病,整天埋头查阅户籍信息、填写贷款材料,连熬药喝药都顾不上。连续奋战两天之后,这些材料要送往县城,可是,杨国武的肝痛又发作了。

他妻子看到他疼痛难忍,又生气又心疼斥责道:“你是不是要拼尽最后一口气才罢休,赶紧吃完药休息一会。”

杨国武微微一笑:“只要自己还走得动,就要多为群众做点事。”吃完药后,咬咬牙,他又起身出发了。

妻子打算代他去县城,但杨国武不同意,说只有自己去了,村民的贷款才有保障,因为自己对信用社比较熟悉,换了别人他不放心。

那天,骄阳似火。出门时,杨国武连伞也顾不上打,头顶烈日,徒步六公里去送材料。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很快,村民们都从信用社贷到了款。

杨国武在村里干了七年的信贷联络员,他用自己的信誉,为村民担保贷款。事实上,作为担保人,他遇到过各种难题,有的村民不愿交还贷款,哭的哭,躲的躲,还经常让他吃“闭门羹”。可是,杨国武从没有退缩,总是耐心地做工作,赢得了信用社和村民两方面的信任。去年,七甲坝组50多岁的石光英家里要娶儿媳妇,拿不出彩礼,眼看婚事就要泡汤,杨国武二话不说,领着石光英到信用社担保贷款1万元。2014年,麦山头组邓富明开店经营根雕,急需资金,杨国武又为他担保,贷款5万元。

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村里的事,杨国武都会负责到底。麦子岭是一个苗族、彝族和汉族杂居的村寨,地处偏远。51户220人的寨子只有一口古井,只要天干地旱,村民觉都睡不好,半夜爬起来排队挑水,甚至满坡打井找水。有一年大旱,水井干涸了,整个寨子的人连农活也不干了,每天到县城挑水背水,村民洗菜、洗脸、喂猪都是“一水多用”。这种状况持续了多年,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多小伙子都娶不到老婆。

杨国武决定把这事解决,他到镇里签了“军令状”,承诺“不把麦子岭饮水和道路难题解决,请组织开除我的党籍”。

距麦子岭最近的水源是在6公里外的邻村龙王庙水井处,但这两个寨子的村民素有隔阂,很少来往。要去那里接水,杨国武一点把握都没有。

可是,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花钱买酒菜,逐个登门拜访村、组干部及寨老,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四次……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两个寨子签订了协议,麦子岭用上了邻村的水。接着,杨国武又通过群众集资等方式,争取到“人畜饮水工程”项目,使麦子岭群众喝水的问题迎刃而解。

饮水问题解决了,杨国武又开始东奔西走,为麦子岭争取到道路硬化项目,并主动带领群众打岩石、挑水泥,将困扰村民出行的“烂泥路”变成了“水泥道”。

最后一次宣誓

2012年,杨国武开始觉得身体不适,逐渐变得又黑又瘦,还经常觉得肝部疼痛。2013年6月,经医院确诊,杨国武患了肝癌,而且已进入晚期。

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杨国武同意了。可是,不到半个月,村里遭遇旱灾,他坐不住了,便找借口溜出医院,回到了村里。

8月13日,气温高达39℃,毒辣的阳光把田里的水都烤干了,地面裂开了巨大的缝,部分地区的秧苗已经枯死。杨国武心急如焚,这一天,他带领村干部赶到“靠天吃水”的古树坪组查看灾情。

杨国武走下一个田坎时,突然停住了。他慢慢蹲下,右手用力捂住肝部——原来,病痛发作了。他大汗淋漓,脸色煞白,半天说不出话来。

同行的村干部劝道:“太阳太晒了,支书你先回家休息。”

“不,这是暂时的,离死还有一排长(土话,还有一段距离的意思)。”杨国武缓过劲来,故作轻松地回答。说话间,他伸出双手,比划着“一排长”的距离,做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其余的干部却笑不出来,他们明白,杨国武的病已经很严重了。

2014年4月16日,杨国武躺在床上,连开口说话都很困难。无奈之下,他就动手慢慢地写,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他要求村“两委”再给他一次机会,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他有一些事情需要交代。

村干部都围拢到了他的病榻前,每个人都强忍心中的悲痛——这位老支书,不仅是他们的好搭档、好同志,更是好兄弟。在工作中,杨国武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团结”,他认为只有班子团结了,工作才能推动起来,否则,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哪怕遇到分歧,大家摆出来商量、讨论,谁说得有道理,就采纳谁的说法和建议。

会议开始了,李明阳问道:“杨支书,你对村里还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杨国武强打起精神,点了点头。

“你们新一届班子一定要团结。”这是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杨国武强忍病痛,断断续续地说道:“希望你们搞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把我未完成的心愿完成。”

设法为古树坪组、白果窝组解决饮水问题;开通麻山坳至古树坪公路;硬化各小组的进寨公路……这些,便是他未完成的心愿。

说完这些话,杨国武已是满头大汗。他不顾劝说,坚持要求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村干部们都噙着眼泪,随着杨国武一字一句地背诵誓词。(作者单位:施秉县委宣传部责任编辑/姚远)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支书杨国武仍然惦记着村里的大事小事。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用一辈子诠释了“恪尽职守”这四个字的意义。

这是一次特殊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有一名党员,罹患肝癌晚期,只能躺在家里床铺上宣誓。饱受病痛折磨的他,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可是,面对党旗,他一字一句,铿锵有力:“……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他,就是贵州施秉县城关镇上翁哨村原党支部书记杨国武。2014年4月16日,他最后一次参加支部会议。半个月后,这位一心为民的老支书与世长辞。

“不准到群众家吃喝”

1997年,杨国武就被推选为村干部,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得群众信任。2004年,他当选上翁哨村党支部书记。

从当上村干部那天起,杨国武就把群众放在了心上。他经常告诫其他的村干部:“我们几个本身就是老百姓,没有理由不对群众好。”他当上村支书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村“两委”会议,规定村干部下户不准到群众家吃喝、村里的收支必须24小时内上账公布。

村里的干部们都还记得,当时,杨国武再三强调:“如果哪个村干违反纪律,最好别干,趁早走人。”

2005年春节前夕,杨国武与现任村委会主任李明阳将抚恤金送到军属的手中。村民们都在杀年猪、吃“刨汤”,非要留他们吃饭。面对这些热情的村民,杨国武只得以一个“善意的谎言”来婉拒:“谢谢了,我们刚才从杨老者家过来,已经在他家吃过饭了”。

可到了麦子岭组李忠吉家,这一招就不灵了。推门进屋,李忠吉一家刚端上饭菜,“刨汤”的香味四溢。杨国武“故技重施”,说自己已经吃过饭了,实在吃不下。可是,李忠吉不听,把大门堵上,不吃就不准走。

这下,杨国武和李明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坚持不吃吧,会让李忠吉觉得村干部看不起自己;吃吧,又违反了村“两委”定下的规矩……

最后,双方都作了让步,杨国武和李明阳将两碗菜打包带走,送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

说起这件事,李明阳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闻到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吞口水。可是,杨国武坚持不能带头违反规矩,我们就强忍着,坚持到了最后。”

“一定让群众贷到款”

至今,村民都还记得,2013年8月,杨国武帮大伙担保贷款的事情。那时候,他的病情已经加重了,肝部疼痛频繁发作。可是,信用社要求尽快提交村民贷款信息,否则,超期就不能贷款了——这可关乎几十户农户的生计。

杨国武顾不得自己有病,整天埋头查阅户籍信息、填写贷款材料,连熬药喝药都顾不上。连续奋战两天之后,这些材料要送往县城,可是,杨国武的肝痛又发作了。

他妻子看到他疼痛难忍,又生气又心疼斥责道:“你是不是要拼尽最后一口气才罢休,赶紧吃完药休息一会。”

杨国武微微一笑:“只要自己还走得动,就要多为群众做点事。”吃完药后,咬咬牙,他又起身出发了。

妻子打算代他去县城,但杨国武不同意,说只有自己去了,村民的贷款才有保障,因为自己对信用社比较熟悉,换了别人他不放心。

那天,骄阳似火。出门时,杨国武连伞也顾不上打,头顶烈日,徒步六公里去送材料。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很快,村民们都从信用社贷到了款。

杨国武在村里干了七年的信贷联络员,他用自己的信誉,为村民担保贷款。事实上,作为担保人,他遇到过各种难题,有的村民不愿交还贷款,哭的哭,躲的躲,还经常让他吃“闭门羹”。可是,杨国武从没有退缩,总是耐心地做工作,赢得了信用社和村民两方面的信任。去年,七甲坝组50多岁的石光英家里要娶儿媳妇,拿不出彩礼,眼看婚事就要泡汤,杨国武二话不说,领着石光英到信用社担保贷款1万元。2014年,麦山头组邓富明开店经营根雕,急需资金,杨国武又为他担保,贷款5万元。

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村里的事,杨国武都会负责到底。麦子岭是一个苗族、彝族和汉族杂居的村寨,地处偏远。51户220人的寨子只有一口古井,只要天干地旱,村民觉都睡不好,半夜爬起来排队挑水,甚至满坡打井找水。有一年大旱,水井干涸了,整个寨子的人连农活也不干了,每天到县城挑水背水,村民洗菜、洗脸、喂猪都是“一水多用”。这种状况持续了多年,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多小伙子都娶不到老婆。

杨国武决定把这事解决,他到镇里签了“军令状”,承诺“不把麦子岭饮水和道路难题解决,请组织开除我的党籍”。

距麦子岭最近的水源是在6公里外的邻村龙王庙水井处,但这两个寨子的村民素有隔阂,很少来往。要去那里接水,杨国武一点把握都没有。

可是,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花钱买酒菜,逐个登门拜访村、组干部及寨老,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四次……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两个寨子签订了协议,麦子岭用上了邻村的水。接着,杨国武又通过群众集资等方式,争取到“人畜饮水工程”项目,使麦子岭群众喝水的问题迎刃而解。

饮水问题解决了,杨国武又开始东奔西走,为麦子岭争取到道路硬化项目,并主动带领群众打岩石、挑水泥,将困扰村民出行的“烂泥路”变成了“水泥道”。

最后一次宣誓

2012年,杨国武开始觉得身体不适,逐渐变得又黑又瘦,还经常觉得肝部疼痛。2013年6月,经医院确诊,杨国武患了肝癌,而且已进入晚期。

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杨国武同意了。可是,不到半个月,村里遭遇旱灾,他坐不住了,便找借口溜出医院,回到了村里。

8月13日,气温高达39℃,毒辣的阳光把田里的水都烤干了,地面裂开了巨大的缝,部分地区的秧苗已经枯死。杨国武心急如焚,这一天,他带领村干部赶到“靠天吃水”的古树坪组查看灾情。

杨国武走下一个田坎时,突然停住了。他慢慢蹲下,右手用力捂住肝部——原来,病痛发作了。他大汗淋漓,脸色煞白,半天说不出话来。

同行的村干部劝道:“太阳太晒了,支书你先回家休息。”

“不,这是暂时的,离死还有一排长(土话,还有一段距离的意思)。”杨国武缓过劲来,故作轻松地回答。说话间,他伸出双手,比划着“一排长”的距离,做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其余的干部却笑不出来,他们明白,杨国武的病已经很严重了。

2014年4月16日,杨国武躺在床上,连开口说话都很困难。无奈之下,他就动手慢慢地写,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他要求村“两委”再给他一次机会,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他有一些事情需要交代。

村干部都围拢到了他的病榻前,每个人都强忍心中的悲痛——这位老支书,不仅是他们的好搭档、好同志,更是好兄弟。在工作中,杨国武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团结”,他认为只有班子团结了,工作才能推动起来,否则,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哪怕遇到分歧,大家摆出来商量、讨论,谁说得有道理,就采纳谁的说法和建议。

会议开始了,李明阳问道:“杨支书,你对村里还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杨国武强打起精神,点了点头。

“你们新一届班子一定要团结。”这是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杨国武强忍病痛,断断续续地说道:“希望你们搞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把我未完成的心愿完成。”

设法为古树坪组、白果窝组解决饮水问题;开通麻山坳至古树坪公路;硬化各小组的进寨公路……这些,便是他未完成的心愿。

说完这些话,杨国武已是满头大汗。他不顾劝说,坚持要求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村干部们都噙着眼泪,随着杨国武一字一句地背诵誓词。(作者单位:施秉县委宣传部责任编辑/姚远)

猜你喜欢

信用社麦子村干部
古代冰上运动会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趴在麦子上的鳄鱼一家
“营改增”视角下的农村信用社管理发展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麦子熟了
新时期创新信用社经济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探索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