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张白纸”到“满园春色”

2014-09-27付松

当代贵州 2014年19期
关键词:昌明产城一张白纸

付松+

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昌明镇正出色完成传统农业乡镇与现代城镇化科学对接的合格答卷。

行走在贵定县昌明镇宽阔整洁的街道上,一种清爽悦目的感觉油然而生。清爽的是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悦目的是工业园的发展景象。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昌明镇正出色完成传统农业乡镇与现代城镇化科学对接的合格答卷。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镇人均GDP为21979元,同比增长20%;公共财政收入为2479万元,同比增长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80元,同比增长15.33%;农民人均纯收入7146元,同比增长15.98%。

城镇化开启建设新篇

“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园区周围很多地方都还是荒坡,镇区也感觉很陈旧,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落户昌明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黔力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孝赎说,“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作为黔南州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黔力重工当时成为几个区县争相“抢夺”的对象,但最终选择昌明,是因为这里良好的交通区位。倪孝赎始终坚信:有优势,就有潜力,有发展,就有动力。

和倪孝赎有着相同感受的,是昌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吕远迅。2013年1月4日,吕远迅冒着大雪履新经开区,在管委会的活动板房里,他和同事们冷得瑟瑟发抖,直打哆嗦。

“这样的日子肯定一去不复返了。”吕远迅说,两年的发展,昌明经济开发区正逐渐从“一张白纸”演变为“满园春色”。

昌明镇区域面积146平方公里,辖9个村(居),总人口21462人,其中城镇人口7864人。镇区内有厦蓉高速公路、黔桂铁路新线和贵广快速铁路经过,并设有匝道口或客、货运站,有省道309线、 县道922、 926线交汇相通;有瓦窑河等9条河流从镇区流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5%。

2010年,以昌明镇为核心的经济开发区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准建设,并成功跻身全省5个千亿元级经开区之一。

2012年,昌明镇列入全省重点建设的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之一,正式开启城镇建设的新篇。

这是一张时间表——2012年快启动见成效,2013年强推进出特色,2014年大开发促发展,2015年大产业强拉动。

这是一张线路图——在推动发展过程中,昌明镇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突破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生态移民、农贸市场、客货运汽车站和拆迁安置小区等项目,突出群众生活的便利性、社区功能的健全性、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商贸发展的长远性,把城镇发展、经营、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项目集聚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昌明经济开发区发展壮大,实现省级示范小城镇示范作用。

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2012年,昌明镇委托贵阳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对环镇四条道路沿线进行整体设计,规划了富有特色的城镇建设区域,配套运输、金融、医疗、教育、商贸等功能设施,突出城镇发展元素和城镇风格特色。2013年,昌明镇完成镇区一、二、三、四号道路建设,新增道路面积10.1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9.71平方米。

按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思路,昌明镇积极引进3家房开企业,着力打造集酒店、住宅、停车场、农贸市场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以及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昌明新城。

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推进了城镇的进程,增强了城镇的承载,完善了城镇的功能,提高了城镇的质量。

“昌明镇要走出自己的特色!” 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昌明镇调研时指出。按照赵克志书记的指示,而今的昌明,迈上了产城景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工业园成就产业高地

今年3月,黔力重工研发生产出第一台“贵州制造”塔机,填补了全省塔机领域的产业空白。

一家企业的稳步发展,引来众多企业的纷纷追随。随着贵州荣力建设机械有限公司、贵州格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和贵州威斯特电梯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十多个配套项目入驻,“浙商产业园区” 实现了从单一到集群的跨越发展,成为昌明经济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园区规划上,我们将经开区定位为黔中经济区贵(阳)—都(匀)—凯(里)城镇聚合轴上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突出‘产城一体化和‘一区两园六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明确昌明产业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微电子光电和仓储物流产业;城北工业园重点发展烟草、建材和食品产业。”吕远迅介绍,目前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规、土地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估,以及中期电网规划、燃气规划等均已编制完毕,并通过上级评审。

在招商引资方面,昌明经济开发区一方面坚持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已入驻客商的人脉带动作用,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口碑促进招商引资;别一方面,创新产业链招商,结合昌明经济开发区以电子、矿山机械为主的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上下游产业招商,为企业创造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

为了保证园区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昌明经济开发区还采取“一厂一策”和“五个一”服务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机制、一套班子、一跟到底”的服务理念,对项目进行贴身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截止目前,昌明经济开发区共入驻企业112家,投产企业9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5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0.57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26.43万平方米,解决就业6262人。

强三产描绘美丽昌明

昌明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篷山下,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在充分考虑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之后,昌明镇立足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强化东南商住、西北园区,强力推动产城互动、统筹发展,积极构建产城景一体化新型示范城镇。

“以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路上田园的观光旅游区。”吕远迅说,昌明镇将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成一批集生产、生态、观光、餐饮、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精心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的新亮点,推动昌明旅游业的发展。

在2013年全省第二届城镇化推进大会上,“绿色”成了贵州小城镇发展的主题。对照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小城镇建设指标,昌明镇结合实际编制了建设方案,将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同时对城镇区域、房开建设项目严格按照绿色低碳要求,加快推进土地开发整治工作,统筹解决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

此外,昌明镇还注重示范小城镇的环境治理,不断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新建日处理3000吨污水处理厂,先后完成厂区基础设施和过河管道的铺设工作,完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招投标工作并开工建设。

在项目的引进上,昌明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引进环保、高效、低耗能企业,在小城镇核心区域,有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的项目一律禁止落户,确保经开区天蓝、水清、地绿,实现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经开区核心区域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已基本完成,昌明广场投入使用,产业景观标识竣工验收,小场河水景打造稳步推进,瓦窑河生态河堤治理等项目启动建设,为打造了昌明个性鲜明的园区景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昌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31平方米,比2012年的0.8平方米增长313.75%。

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昌明镇始终坚守生态的底线:以园兴城,助推产城景一体化;以城促园,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区;产城互动,统筹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战略。

在推进经开区建设的过程中,昌明镇始终坚守发展的底线:坚持以交通干线和风景名胜区、资源开发区、工业产业园区为带动,突出民族、地域特色,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点面相连、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昌明,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新型城镇初现雏形;昌明,一个名副其实的示范小镇也终将实现其最初寓意——昌盛光明。(责任编辑/黄莎莎)

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昌明镇正出色完成传统农业乡镇与现代城镇化科学对接的合格答卷。

行走在贵定县昌明镇宽阔整洁的街道上,一种清爽悦目的感觉油然而生。清爽的是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悦目的是工业园的发展景象。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昌明镇正出色完成传统农业乡镇与现代城镇化科学对接的合格答卷。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镇人均GDP为21979元,同比增长20%;公共财政收入为2479万元,同比增长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80元,同比增长15.33%;农民人均纯收入7146元,同比增长15.98%。

城镇化开启建设新篇

“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园区周围很多地方都还是荒坡,镇区也感觉很陈旧,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落户昌明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黔力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孝赎说,“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作为黔南州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黔力重工当时成为几个区县争相“抢夺”的对象,但最终选择昌明,是因为这里良好的交通区位。倪孝赎始终坚信:有优势,就有潜力,有发展,就有动力。

和倪孝赎有着相同感受的,是昌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吕远迅。2013年1月4日,吕远迅冒着大雪履新经开区,在管委会的活动板房里,他和同事们冷得瑟瑟发抖,直打哆嗦。

“这样的日子肯定一去不复返了。”吕远迅说,两年的发展,昌明经济开发区正逐渐从“一张白纸”演变为“满园春色”。

昌明镇区域面积146平方公里,辖9个村(居),总人口21462人,其中城镇人口7864人。镇区内有厦蓉高速公路、黔桂铁路新线和贵广快速铁路经过,并设有匝道口或客、货运站,有省道309线、 县道922、 926线交汇相通;有瓦窑河等9条河流从镇区流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5%。

2010年,以昌明镇为核心的经济开发区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准建设,并成功跻身全省5个千亿元级经开区之一。

2012年,昌明镇列入全省重点建设的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之一,正式开启城镇建设的新篇。

这是一张时间表——2012年快启动见成效,2013年强推进出特色,2014年大开发促发展,2015年大产业强拉动。

这是一张线路图——在推动发展过程中,昌明镇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突破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生态移民、农贸市场、客货运汽车站和拆迁安置小区等项目,突出群众生活的便利性、社区功能的健全性、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商贸发展的长远性,把城镇发展、经营、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项目集聚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昌明经济开发区发展壮大,实现省级示范小城镇示范作用。

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2012年,昌明镇委托贵阳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对环镇四条道路沿线进行整体设计,规划了富有特色的城镇建设区域,配套运输、金融、医疗、教育、商贸等功能设施,突出城镇发展元素和城镇风格特色。2013年,昌明镇完成镇区一、二、三、四号道路建设,新增道路面积10.1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9.71平方米。

按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思路,昌明镇积极引进3家房开企业,着力打造集酒店、住宅、停车场、农贸市场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以及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昌明新城。

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推进了城镇的进程,增强了城镇的承载,完善了城镇的功能,提高了城镇的质量。

“昌明镇要走出自己的特色!” 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昌明镇调研时指出。按照赵克志书记的指示,而今的昌明,迈上了产城景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工业园成就产业高地

今年3月,黔力重工研发生产出第一台“贵州制造”塔机,填补了全省塔机领域的产业空白。

一家企业的稳步发展,引来众多企业的纷纷追随。随着贵州荣力建设机械有限公司、贵州格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和贵州威斯特电梯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十多个配套项目入驻,“浙商产业园区” 实现了从单一到集群的跨越发展,成为昌明经济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园区规划上,我们将经开区定位为黔中经济区贵(阳)—都(匀)—凯(里)城镇聚合轴上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突出‘产城一体化和‘一区两园六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明确昌明产业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微电子光电和仓储物流产业;城北工业园重点发展烟草、建材和食品产业。”吕远迅介绍,目前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规、土地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估,以及中期电网规划、燃气规划等均已编制完毕,并通过上级评审。

在招商引资方面,昌明经济开发区一方面坚持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已入驻客商的人脉带动作用,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口碑促进招商引资;别一方面,创新产业链招商,结合昌明经济开发区以电子、矿山机械为主的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上下游产业招商,为企业创造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

为了保证园区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昌明经济开发区还采取“一厂一策”和“五个一”服务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机制、一套班子、一跟到底”的服务理念,对项目进行贴身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截止目前,昌明经济开发区共入驻企业112家,投产企业9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5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0.57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26.43万平方米,解决就业6262人。

强三产描绘美丽昌明

昌明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篷山下,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在充分考虑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之后,昌明镇立足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强化东南商住、西北园区,强力推动产城互动、统筹发展,积极构建产城景一体化新型示范城镇。

“以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路上田园的观光旅游区。”吕远迅说,昌明镇将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成一批集生产、生态、观光、餐饮、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精心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的新亮点,推动昌明旅游业的发展。

在2013年全省第二届城镇化推进大会上,“绿色”成了贵州小城镇发展的主题。对照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小城镇建设指标,昌明镇结合实际编制了建设方案,将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同时对城镇区域、房开建设项目严格按照绿色低碳要求,加快推进土地开发整治工作,统筹解决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

此外,昌明镇还注重示范小城镇的环境治理,不断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新建日处理3000吨污水处理厂,先后完成厂区基础设施和过河管道的铺设工作,完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招投标工作并开工建设。

在项目的引进上,昌明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引进环保、高效、低耗能企业,在小城镇核心区域,有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的项目一律禁止落户,确保经开区天蓝、水清、地绿,实现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经开区核心区域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已基本完成,昌明广场投入使用,产业景观标识竣工验收,小场河水景打造稳步推进,瓦窑河生态河堤治理等项目启动建设,为打造了昌明个性鲜明的园区景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昌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31平方米,比2012年的0.8平方米增长313.75%。

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昌明镇始终坚守生态的底线:以园兴城,助推产城景一体化;以城促园,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区;产城互动,统筹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战略。

在推进经开区建设的过程中,昌明镇始终坚守发展的底线:坚持以交通干线和风景名胜区、资源开发区、工业产业园区为带动,突出民族、地域特色,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点面相连、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昌明,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新型城镇初现雏形;昌明,一个名副其实的示范小镇也终将实现其最初寓意——昌盛光明。(责任编辑/黄莎莎)

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昌明镇正出色完成传统农业乡镇与现代城镇化科学对接的合格答卷。

行走在贵定县昌明镇宽阔整洁的街道上,一种清爽悦目的感觉油然而生。清爽的是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悦目的是工业园的发展景象。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昌明镇正出色完成传统农业乡镇与现代城镇化科学对接的合格答卷。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镇人均GDP为21979元,同比增长20%;公共财政收入为2479万元,同比增长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80元,同比增长15.33%;农民人均纯收入7146元,同比增长15.98%。

城镇化开启建设新篇

“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园区周围很多地方都还是荒坡,镇区也感觉很陈旧,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落户昌明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黔力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孝赎说,“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作为黔南州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黔力重工当时成为几个区县争相“抢夺”的对象,但最终选择昌明,是因为这里良好的交通区位。倪孝赎始终坚信:有优势,就有潜力,有发展,就有动力。

和倪孝赎有着相同感受的,是昌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吕远迅。2013年1月4日,吕远迅冒着大雪履新经开区,在管委会的活动板房里,他和同事们冷得瑟瑟发抖,直打哆嗦。

“这样的日子肯定一去不复返了。”吕远迅说,两年的发展,昌明经济开发区正逐渐从“一张白纸”演变为“满园春色”。

昌明镇区域面积146平方公里,辖9个村(居),总人口21462人,其中城镇人口7864人。镇区内有厦蓉高速公路、黔桂铁路新线和贵广快速铁路经过,并设有匝道口或客、货运站,有省道309线、 县道922、 926线交汇相通;有瓦窑河等9条河流从镇区流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5%。

2010年,以昌明镇为核心的经济开发区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准建设,并成功跻身全省5个千亿元级经开区之一。

2012年,昌明镇列入全省重点建设的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之一,正式开启城镇建设的新篇。

这是一张时间表——2012年快启动见成效,2013年强推进出特色,2014年大开发促发展,2015年大产业强拉动。

这是一张线路图——在推动发展过程中,昌明镇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突破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生态移民、农贸市场、客货运汽车站和拆迁安置小区等项目,突出群众生活的便利性、社区功能的健全性、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商贸发展的长远性,把城镇发展、经营、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项目集聚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昌明经济开发区发展壮大,实现省级示范小城镇示范作用。

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2012年,昌明镇委托贵阳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对环镇四条道路沿线进行整体设计,规划了富有特色的城镇建设区域,配套运输、金融、医疗、教育、商贸等功能设施,突出城镇发展元素和城镇风格特色。2013年,昌明镇完成镇区一、二、三、四号道路建设,新增道路面积10.1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9.71平方米。

按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思路,昌明镇积极引进3家房开企业,着力打造集酒店、住宅、停车场、农贸市场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以及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昌明新城。

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推进了城镇的进程,增强了城镇的承载,完善了城镇的功能,提高了城镇的质量。

“昌明镇要走出自己的特色!” 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昌明镇调研时指出。按照赵克志书记的指示,而今的昌明,迈上了产城景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工业园成就产业高地

今年3月,黔力重工研发生产出第一台“贵州制造”塔机,填补了全省塔机领域的产业空白。

一家企业的稳步发展,引来众多企业的纷纷追随。随着贵州荣力建设机械有限公司、贵州格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和贵州威斯特电梯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十多个配套项目入驻,“浙商产业园区” 实现了从单一到集群的跨越发展,成为昌明经济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园区规划上,我们将经开区定位为黔中经济区贵(阳)—都(匀)—凯(里)城镇聚合轴上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突出‘产城一体化和‘一区两园六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明确昌明产业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微电子光电和仓储物流产业;城北工业园重点发展烟草、建材和食品产业。”吕远迅介绍,目前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规、土地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估,以及中期电网规划、燃气规划等均已编制完毕,并通过上级评审。

在招商引资方面,昌明经济开发区一方面坚持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已入驻客商的人脉带动作用,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口碑促进招商引资;别一方面,创新产业链招商,结合昌明经济开发区以电子、矿山机械为主的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上下游产业招商,为企业创造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

为了保证园区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昌明经济开发区还采取“一厂一策”和“五个一”服务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机制、一套班子、一跟到底”的服务理念,对项目进行贴身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截止目前,昌明经济开发区共入驻企业112家,投产企业9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5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0.57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26.43万平方米,解决就业6262人。

强三产描绘美丽昌明

昌明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篷山下,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在充分考虑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之后,昌明镇立足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强化东南商住、西北园区,强力推动产城互动、统筹发展,积极构建产城景一体化新型示范城镇。

“以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路上田园的观光旅游区。”吕远迅说,昌明镇将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成一批集生产、生态、观光、餐饮、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精心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的新亮点,推动昌明旅游业的发展。

在2013年全省第二届城镇化推进大会上,“绿色”成了贵州小城镇发展的主题。对照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小城镇建设指标,昌明镇结合实际编制了建设方案,将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同时对城镇区域、房开建设项目严格按照绿色低碳要求,加快推进土地开发整治工作,统筹解决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

此外,昌明镇还注重示范小城镇的环境治理,不断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新建日处理3000吨污水处理厂,先后完成厂区基础设施和过河管道的铺设工作,完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招投标工作并开工建设。

在项目的引进上,昌明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引进环保、高效、低耗能企业,在小城镇核心区域,有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的项目一律禁止落户,确保经开区天蓝、水清、地绿,实现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经开区核心区域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已基本完成,昌明广场投入使用,产业景观标识竣工验收,小场河水景打造稳步推进,瓦窑河生态河堤治理等项目启动建设,为打造了昌明个性鲜明的园区景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昌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31平方米,比2012年的0.8平方米增长313.75%。

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昌明镇始终坚守生态的底线:以园兴城,助推产城景一体化;以城促园,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区;产城互动,统筹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战略。

在推进经开区建设的过程中,昌明镇始终坚守发展的底线:坚持以交通干线和风景名胜区、资源开发区、工业产业园区为带动,突出民族、地域特色,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点面相连、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昌明,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新型城镇初现雏形;昌明,一个名副其实的示范小镇也终将实现其最初寓意——昌盛光明。(责任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昌明产城一张白纸
把闪电握在手中
完形填空二则
两张白纸
对六师五家渠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浅谈华夏幸福产城融合恰逢其时,资本运作格局分析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红白纸换位魔术
活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