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就业预期与用人单位预期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4-09-25徐杰张强杨志扬刘和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研究生单位

徐杰 张强 杨志扬 刘和

摘要:上个世纪末,我国开始了高等学校的第一次扩招,扩招圆了许多人的大学梦,同时也使得许多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改变了命运。但是随着扩招的推进,带来的却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思考,本课题通过对8所成都市综合高校的在读研究生,共300人的问卷调查,以及50份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的调查,了解成都市范围内的在校研究生就业期望,以及部分用人单位招聘研究生的要求,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差异中寻找问题可能出现的症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参考性对策建议。

关键字:研究生;就业期望;用人单位;招聘期望;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自2001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一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此导致的社会上“过度教育”现象严重。一方面,企业抱怨研究生没有应有的能力;另一方面,研究生不满所在单位分配的工作,认为在岗位上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从事的是本科生都可以从事的工作。

针对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愈来愈突出这一现状,本研究将以成都部分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和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仅呈现成都地区的特点,了解影响在读硕士研究生就业的自身因素,其次了解用人单位方面影响就业的因素。通过这些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来分析当前成都市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一步比较研究生与用人单位的期望,探讨能够解决当前研究生就业难这一愈来愈突出的社会问题对策,为就业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对策性建议。

二、调查介绍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研究主要以滚雪球抽样以及偶遇抽样等方法采取自填问卷方式进行,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8所成都市综合高校的在读研究生,共300人。问卷调查方面,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7份,有效收回率99%,其中男生147人,占比49.5%;女生150人,占比50.5%。来自城市城区占30.6%,县级城区23.6%,乡镇场镇13.1%,农村地区为31.6%,缺失值为1%。有58.9%的党员以及28.6%的团员,研一73.4%,研二19.9%,研三6.7%。问卷分为AB两份,A卷为学生卷,问题涉及研究生毕业就业区域选择、薪资期望、就业的影响因素、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单位类型取向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的问题;B卷为用人单位卷,问题涉及单位招人方式、需求量较大的学科、对个人综合能力的看重、认为研究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以及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哪些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回收的297份问卷深入的分析,获取了较全面的研究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这里我们就影响因素较大的变量作详细说明,通过对研究生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招聘要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方之间存在着预期上的差异,虽然造成目前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有许多,但是作为当事双方之间的意见表达及差异,可能对于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有着重要的帮助。以此得出的推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1就业地区选择

在就业地区首选上,49.8%的学生选择了成都市,16.8%的学生选择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10.1%的学生选择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7.7%的学生选择了中部大中城市,5.7%的学生选择了西部大中城市(除成都以外)。这一结果反映出了大部分学生选择西南地区就业,出现了从一线城市往二线城市和西部内陆城市的转移,选择北上广深的学生数量减少。可见一线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和竞争激烈,而一些二线城市和西部内陆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生活压力相对较小,让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出现了一些变化。

2薪资期望

从毕业后的月收入这一调查情况来看,3%的学生选择了2000元以下,1.3%的学生选择了2001-3000元,14.1%的学生选择了3001-4000元,80.8%的学生选择了4001元以上。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工资水平、消费指数来看,研究生的薪资期望是比较理性和符合现状的,不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情况,有利于他们就业以后的发展。

3就业的影响因素

从选择职业时哪些因素影响较大这一调查情况来看,18.9%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是否对口,6.4%的学生选择了家庭意见,18.2%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地区选择,21.5%的学生选择了工资水平福利,10.8%的学生选择了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与晋升,13.1%的学生选择了对工作本身的兴趣,3%的学生选择了工作稳定性,0.7%的学生选择了工作的环境。这一结果能够看出工资水平福利对学生就业是的选择影响还是很大的。其次,专业是否对口和就业地区这两个因素也对研究生就业产生了相对比较大的影响。而只有6.4%的学生选择了家庭意见为就业的影响因素,可见大部分的研究生毕业时就业还是愿意靠自己的实力而不愿过多的依赖于家庭。

4单位类型取向

就業单位选择上,选择读博、留学继续深造的学生占15.2%,16.5%的学生选择党政机关,32.3%的学生选择科研、高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20.9%的学生选择了大型国企,10.1%的学生选择了外企或者合资企业,3%的学生选择了私营企业,0.7%的学生选择了自己创业。可见69.7%的学生选择公有制单位。相对于以前研究生就业到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去,学生就业单位类型取向正在发生转变,大部分学生希望到国有企业去,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去。研究生偏好工作相对稳定、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国有性质单位,这与物价、房价飞涨等生活压力有一定的关系,而对于更有利于能力提升,但较不稳定的私营企业渐渐不再是研究生就业的热门。由此可见最近几年的公务员热潮跟现如今的社会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5就业的主观看法

在本问卷中,有一项问题为“您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10.8%的学生选择了所学专业热门度,11.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的综合排名,68.4%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的综合能力,2.4%的学生选择了导师的推荐,3.7%的学生选择了当时当地的就业形势,0.7%的学生选择了家庭的支持。由统计数据可见,大部分的研究生还是看重自身的综合能力,而且只有0.7%的学生认为家庭的支持很重要,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认为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自我能力的提升才会对今后的职业道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就业的认识逐渐成熟。

6就业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生就业存在哪些问题上,32.7%的学生选择了对自己所学专业定位不清,29.3%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形势认识不够,16.2%的学生选择了就业目标不明确,18.5%的学生选择了理想工作与现实机会的两难矛盾,2.0%的学生选择了社会提供的专门性职位太少,1.0%的学生选择了事业与家庭的两难要求。由统计结果可知,78.2%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做好就业的充分准备,才会造成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和就业目标不明确等现象。当然,对自己所学专业定位不清这一现象学生因承担主要责任,但是在设计专业的时候学校是否考虑到将来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这也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7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教育

关于在校期间接受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教育这一问题,41.1%的学生选择了有,58.6%的学生选择了没有。由此可见超过半数学生在校期间都没有接受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教育。各大高校今后可以考虑多为学生安排一些类似于就业指导之类的课程,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

8就业指导的作用

14.1%的学生选择了就业价值观教育,30.3%的学生选择了组织招聘活动,11.8的学生选择了就业政策、法规咨询,18.5%的学生选择了提高求职技能,11.1%的学生选择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0.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协议书签署指导,9.1%的学生选择了发布职业需求信息及问题咨询,0.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心理辅导。由此可见,就业指导在组织招聘活动方面对学生的帮助最大。其次,就业价值观教育、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不但要继续开下去,而且要尽可能的利用资源多给学生上类似的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就业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

9单位性质

在所做的单位卷的调查中,21.43%为党政机关,19.64%为事业单位,42.86为国有、集体企业,10.71%为私营或民营企业,1.79%为三资企业。可见所做调查的单位83.93%都为公有制单位。

10学科的需求量

在“贵单位招聘硕士毕业生需求量较大的学科”这一问题上,39.29%的单位选择了哲学社科类,21.43%的单位选择了理科类,19.64%选择了工科类。文科类的学生比较受欢迎可能跟样本有关,毕竟大部分的单位都为党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他们在招聘研究生时可能不太限制于某专业,所以工科类的需求量只有19.64%。

11个人综合能力

在“如果贵单位计划招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时,在个人综合能力中最看重哪些方面”这一问题上,60.71%的單位选择了不看自主学习能力,62.50%的单位选择了要看创新能力,55.36%的单位选择了要看语言表达能力,51.79%的单位选择了要看文字表达能力,71.43%的单位选择了要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69.64%的单位选择了要看人际沟通能力,53.57%的单位选择了要看组织协调能力,64.29%的单位选择了要看团队协作能力。由此可见,单位对个人自身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都是用人单位很看重的,所以研究生在校期应该多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三、对策建议

对于应届毕业生(包括本科、硕士在内)就业问题的专家建议、学者思考比比皆是,甚至有些也直接被决策层采用。在立足于这些巨人的观点之上,本文本着还原真实,不作主观论断,把调查中双方的认识整体呈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方面是对调查事实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本文立足之点。

(一)学生篇

1求真务实

首先,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求专业学习之真,相较之本科的专业学习,研究生层面的专业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更难,一方面是培养出对专业学习的爱好,更重要的是对专业的专研精神,如果还是停留在表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自我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研究生学习应该学会主动的、认真的、开动脑筋的对待自己的专业学习。“务实”本指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情,作为在校研究生,我们应该明白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站不住脚跟的。所以这里提出的“务实”是希望研究生应该注重课余实践,这样的实践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切合所学专业的,不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你要明白在你所谓的赚钱过程中,你失去的往往比你赚到的还要多。同时也要把实践的经验感受带回到平时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发力点,但是这只能说是通向就业的一条捷径。作为研究生的教育,在这一部分的学生中发掘更高层次的后背人才是保持国家理论水平不断攀升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所有学生一味的去选择实践这条捷径,那么后备人才的培养就会出现危机。

2开拓创新

在伟大的中华名族复兴之路上,青年一代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学校、用人单位层面,对于青年一代有着一个共同的认识,“敢于开拓、勇于创新”是年轻人制胜的法宝。作为高层次学习的研究生,这八字金言尤为重要。一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和必胜的决心,研究生层面的学习内容具有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那么一开始我们就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学习过程中,要迎难而上,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创新”是21世纪各国竞争的核心,研究生教育是创新教育,那么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呢。一方面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熟悉,如果连现有的理论你都不清楚,何谈新的发现;另一方面就是在实践中去发现,“实践出新知”,打破传统的学科思维固化,广泛涉猎其他学科,这有利于开拓视野,只有视野的范围变大了,你才会看得更远。

(二)学校篇

1齐头并进

古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首先是理论学习,与国外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国外重自主学习,老师起着引导的作用;而国内大多还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同时严厉的考核制度在监督促着使学生去完成学习的内容。正是因为相对宽松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往往是“上课在学习、下课在游戏”的状况。即便是尝试了参与式的教学,这其中也存在着监督考核的缺失。所以对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应该改革,加强学习资源的完善建设和配置。其次是对专业的实践积累,目前研究生实践的机会大多来自导师介绍和自己寻找两部分。导师介绍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源集中、不均衡,因此得到的锻炼机会和大小存在着差异。自己寻找的又存在难度大、质量难以甄别等问题,因此许多自己寻找的实践往往都是白用功,除了挣到很少的工资以外,一无所获,甚至有时候还会遭遇一些自身权益被侵害的情况。

学校应该在研究生实践中应该扮演着引导者、提供者、监督者、保护者的角色。学校要整合社会实践资源,严格把关,甄别质量,合理分配,搭建平台,针对不同年级、专业、性别、个人意愿等指标因人而异的提供实践机会。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考核学生的实践成果,建立清晰的学生实践档案,动态监督学生的实践情况,及时收集意见反馈,特别是为学生提供强力的保障,避免权益受到侵害的发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齐头并进。

2全面培养

德、智、体、美、劳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原则,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方面对于这样一些个人综合素质的评价并不理想。这与我们长期以来的以考学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是我们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有一些比较突出的,有一些就显得比较弱化了。那么作为主要承载着育人作用的学校,应该引起重视。传统上对研究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习和科研的能力上面,这一点学校与用人单位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差异就在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个人软实力的培养上,学校认为这一部分的能力应该是学生自己在平日里不断积累的;单位认为学生在学校,那么学校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可以看到,二者的观点都是合理存在的,作为个人软实力的培养,存在难以把控的困难,因为很难通过学校的传统考查模式来鉴别,同时这样一种评价本身又存在着一定的伦理矛盾。但是,学校并不是毫无作为,个人软实力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时间经历才能形成的,并且一旦形成其稳定性又比较强,校方抓住这样一个基本的特点,首先应该把学生软实力的培养放在一进校开始,并不是到了快毕业时应付了事。具体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让学生们自己体会个人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四、小结

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富民之路。就业不仅关系着人的生存和生活,也关系着人的尊严。研究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也直接关系着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当前,由于處在历史的特殊阶段,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但这并不是国家一个层面就能够去解决的,这需要国家、学校、用人单位、社会民众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树立面向未来的科学就业价值观,另一方面营造面向历史的公平就业氛围,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陈燕珍. 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适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王彬. 湖南省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3.

[3]王素梅. 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

[4]李春根,廖毅敏,李建华. 从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国研究生就业促进之路新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28-32.

[5]董华容. 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6]韩尚峰. 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教育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7]谢赟慧. 研究生就业困境分析与对策[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02:61-65.

[8]王琦,许艳丽. 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4-7.

[9]施莉. 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J]. 教育探索,2009,01:129-130.

[10]陈闻,梁富一. 试论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94-98.

[11]段亚敏,管琪,林琳. 研究生就业及企业用人相关问题初探[J]. 河北企业,2007,05:52-53.

[12]王淑华,李沐曦. 对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2:56-58.

[13]林玲,黄争舸. 当前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剖析及对策初探[J]. 高等农业教育,2004,06:75-77.

[14]丁金凤. 当代研究生就业观及其引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2.

[15]张明娟. 硕士研究生就业预期个人特征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6]刘艳辉. 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走势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7]关晓冬. 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2012,13:267.

[18]王均平. 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业能力的选择与设计[J]. 高等教育研究,2013,05:72-75.

[19]郝燕. 大学生择业观与用人单位需求分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2:21-22.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研究生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填单位 要推敲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