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译制片的配音录制与制作

2014-09-25张玉龙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译制片

摘要:一部影视剧声音制作的成败关系到影视剧整体的艺术质量,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需要具有真实感,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从而引起观众共鸣。译制片亦然,从配音演员的选择到后期合成,每一步都必须严丝合缝,才能创造出精良的作品。

关键词:译制片;配音;混录

引言

提到译制片,我们一般认为就是把原版影片的对白或解说,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重新配音复制的影片。但从规范上讲一般有如下四种译制片的分类方法:

1、原声和本国语言字幕,这是最基本的译制片,但因为电影是靠画面和语言来表现的一种艺术方式,因此,听不懂外语的观众一边看画面一边看字幕会极大破坏掉电影本身的完整性。

2、原声和本国语言解说,这种译制片可能没人看过,这是在一边放原片时一边有人解说,解说包括故事基本发展内容,并且解说人还要担任片中人物对白的表演,因此这个要求高,存在时间短,目前已经淘汰。

3、原声和本国语言配音,这种译制片多用于纪录片,因为纪录片多为科教性质的,基本无故事性和人物,因此只需要将原声减弱并加上配音就可以了。

4、无原声音轨和本国语言配音,这就是最终的译制片,通过本国本地语言来代替别国语言,要求符合演员表演,嘴型相同,年龄性别基本符合原片角色,与国际声重新合成。

本论文主要探讨第四种译制片的配音录制和制作。

一、配音录制过程

1、演员的选择:首先应该结合原片中的角色考虑用什么类型的配音演员,尽量做到性别、身高、体型都较符合原始荧幕形象。

在译制片法国电影《一吻巴黎》中的女主角和苏联电影《间谍》当中男主人公的护士爱人角色,其外形同属娇小柔弱,那么娇小的身躯所发出的声音应该是高频成分多且细腻的,因此我们请的配音演员本身也是娇小型,所以让她来诠释这两部片子的角色应该是恰当的。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可反其道而行,在译制片《伊丽莎白泰勒传奇》和《银行大劫案》当中,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挑选贴近人物角色音色的配音演员去诠释角色。大家都知道,伊丽莎白泰勒的扮演者林赛罗韩本身嗓音沙哑,为了更贴近泰勒的形象影片在人物化妆上花费了大力气,但是在原版影片当中每当林赛罗韩讲话的时候难免有跳戏的感觉。所以我們索性跳离角色原始音色,而选择了声音穿透力强且清晰明亮的配音演员来诠释伊丽莎白这个角色,配音演员用纯熟的配音技巧和对角色情绪的准确把握,用声音完成了对伊丽莎白泰勒角色的重新塑造。而《银行大劫案》中特瑞的扮演者是英国著名的硬汉型演员杰森斯坦森,他本身是属于典型的身壮嗓细的演员,在为他配音时为了符合他的硬汉形象我们完全摒弃他原来的声音而选择了声音浑厚的配音演员为他配音,所以在配完音之后声音更符合他的硬汉形象了。

2、演员情绪的把握:

大部分配音演员都是经验丰富、且为许多影视剧献过声的技术纯熟的配音演员,对于影片中角色情绪的把握一般都比较到位。但是由于大多数的配音演员都是配音当天才接触台本,对戏的把握没有理解到位,所以这时就需要配音导演在每位配音演员开始配音之前将影片的故事背景、大概发展脉络以及演员所配人物的性格等大致介绍给演员,好让演员较快进入角色。由于在配音时演员是按照每场戏的进度进行配音,并不能完整的观看完影片,所以在配音过程当中若导演认为演员对某场戏的情绪把握不到位会再次进行讲戏,力求符合原片的故事情绪。在译制片《龙之舞》中,男主角全泰山从开篇的内向、害羞,到结束时的成熟、刚毅,这在情绪上是有巨大转变的,所以在配音过程当中,配音演员不能独自完成角色情绪上的转变,配音导演就会一遍遍为配音演员讲戏,帮助配音演员实现情绪上的转承启合,直至录出我们要的结果。

二、后期制作的问题

1、口型与声音比例。

目前大部分译制片的突出问题是在于后期制作当中录音师对于口型的把握,和配完的声音与国际声的比例问题。

(1)口型问题:经常会出现原片中演员已经张口但是配的台词还没有出声,这会给观众有声音滞后、声画不同步的错觉,同时会影响观众观影兴致,这时就需要录音师在后期制作时将配好的句子进行调整,若发现说的语句短或长,不能放在演员张口和闭口之间,就需要利用工作站对语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拉伸或压缩。这是一个工程量极为浩大的过程,需要的是录音师的细心和耐性,还有对工作的负责心。

(2)语言与国际声比例问题:在观看译制片中也许很多观众会发现配完的语言与动效和音乐声音大小不匹配,一般情况下都是语言要远远大于动效和音乐,导致有时候根本听不清楚动效,给观众造成了观影缺憾。其实这就是录音师在后期合成的时候没有把握好语言与国际声的声音大小比例问题。在影片中语言固然重要,但是动效和音乐都对影片起着推动剧情、渲染情绪的作用,所以在调整语言与国际声比例问题的时候要大胆的调整国际声的大小,并且付出耐心和时间,在交片之前将自己作为观众,多审听几次,以求更好。

2、译制片的二次创作

许多人这样认为,由于译制片的国际声轨已经给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对白归纳整齐,加上应该有的效果即可,其实不然,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

在译制片苏联电影《间谍》的对白后期制作当中,有两场同一场所的审讯戏,经过对这两场不同审讯戏的反复观摩,除了要加入符合场景空间大小的混响和延迟之外,我判断在第一场审讯中,由于被审讯者被注射了毒药,所以在被审讯中突出的是其主观意识,那么在进行对白处理时,我根据角色表演的状态转变,加入对对白的不同处理方式,先后用到了转调、变速、EQ分段调整以及double人声等手段;而第二次的审讯相对于地此次的审讯来说,主观意识相对减少,所以尽量保持角色清醒状态的语言形态,没有对对白进行太多的处理。

结束语

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在符合影片基调的基础上进行对白的处理。所以在对每一部译制片进行后期合成的时候都是一次彻底的影片分析过程,只有在看懂戏的前提下,结合原片和自己的创作想法,才能对对白进行恰当的后期处理,甚至会对自己的影片创作产生灵感的激发。所以我认为对于译制片的后期制作是“带着镣铐跳舞”,既有束缚也有自由,就看能不能将束缚变成展翅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影视声音论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玉龙,女,生于1988年2月,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录音系,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电影声音创作方向研究生一年级。

猜你喜欢

译制片
译制片录音师的艺术修养及艺术素质
译制片剧本编辑的特殊性
再谈藏语译制片的翻译
民语译制片中汉语歌词译为瑶语的难点与对策初探
译制导演在译制片中的作用
探索与体会
——译制片配音艺术浅谈
浅谈译制片配音的发展现状
网络美剧字幕翻译与美国电视剧译制的比较
译制片的录音师具备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
观片指南——2009年双周影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