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什么来拯救你

2014-09-24邢鹏辉

航空世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记录器飞行数据黑匣子

据有关报道,在飞机飞行过程中,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被人为恶意关闭;还有报道称,副机长在过去的飞行中曾允许无关人员进入飞机驾驶舱,并可能存在舱内吸烟的违法行为。

众所周知,视频监控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已十分普遍。对以上违法行为,如果飞机驾驶舱安装有视频监控和记录系统,就可以在事后通过视频回放对此类行为进行确认和违法取证。通常情况下,大型运输飞机按照适航规章的强制要求,都安装有用于飞行事故分析的抗毁型黑匣子,包括记录飞行参数信息的飞行数据记录器(FDR),以及记录驾驶舱话音信息的驾驶舱音频记录器(CVR)。为了便于日常监控和飞行品质评估,还安装有非抗毁型的快取记录器(QAR)。2006年7月,FAA发布了关于驾驶舱视频记录的抗毁黑匣子适航标准,但由于一些飞机在早期设计时限于技术水平和安装成本原因,该技术标准一直未能强制实施。目前,除少量较先进的民机外,绝大部分正在运营的飞机都未安装具有视频信息记录功能的抗毁黑匣子。

飞机发生失联的最后时间、最终地点一直难以准确认定;也有人猜测,飞机或许早已降落在某个机场。

实际上,2009年6月法航AF447发生失事后,国际民航组织就对飞机定位和参数实时传输等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关键参数紧急传输”的建议,笔者姑且称之为“动态黑匣子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飞机飞行过程中,通过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无线传输技术将飞行高度、巡航速度、发动机转速等部分关键参数实时传回地面数据中心。目前,少数在国际航线和高原地区运行的飞机装有卫星通信系统,鉴于使用成本、改装难度等因素,利用卫星通信实时传输飞行数据的技术并未立即得到实施。另一方面,基于移动通信的无线传输技术,已经在空客、波音部分机型的无线快取记录器(WQAR)中得以应用。它主要的作用是飞机在机场降落后自动下传飞行数据,国产的“新舟”、大飞机也正在实施该项技术。笔者认为,如果在WQAR中同时集成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事情也许会发生一些变化。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利用卫星通信自动、实时、间断传输少量的关键飞行参数,比如,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黑匣子必记的88个参数;在飞机降落后,由于大部分机场都有移动通信设施,再利用移动通信自动、快速传输飞行数据到指定的数据中心。这样,就可以随时获取飞机大致的飞行状态和到达位置。当然,也应认识到,在发生飞行事故时,可能众多的电子设备已经失效,无线通信设备非常繁忙且不能受到干扰,而传统的抗毁黑匣子却因具有独特的保护方式,可以保证最后失事时刻的关键信息得到完整记录和幸存,从而为事后准确、全面地进行飞行事故分析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实时无线传输技术暂时还难以替代抗毁黑匣子技术。

有消息称,本次搜救工作协调了二十多个国家共同行动,动用了大量的飞机、舰船、卫星对飞机去向进行定位,搜寻地点不断变化,但至今仍无踪迹。还有消息称,飞机残骸或已坠入深海、沙漠、原始森林,或许根本无法找到,如在深海即便找到也难以打捞。总之,此次事件的搜救成本将远远超过法航失事事件。

一旦飞机失事后,搜救重点首先会集中到人员的救助,以及对飞机黑匣子和机体残骸的打捞,笔者想在此谈谈搜寻定位技术在找寻失事飞机残骸中的应用。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对于跨水域运行及无人烟地区上空飞行的载客航空器应至少装备一个应急定位发射机(ELT)。该设备不具有黑匣子所特有的抗冲击、防火烧、耐腐蚀等防护能力,但它的传感器在检测到飞机存在失速、浸水或人工按钮触发等启动条件时,可以立即向空间卫星发射无线电求救信号。实际上,从20世纪开始,美国海军陆续在执行海上任务的军用飞机上安装了一种具有抗毁能力的抛放式记录器(Deployable Recorder)。这种新型黑匣子不但集成有ELT功能,而且可以探测到飞机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并能与飞机快速自动分离,也可以长时间漂浮在水面上持续发射求救信号,从而能够避免黑匣子沉入海底或被飞机残骸击毁等情况发生,提高了黑匣子的水上生存能力和寻回机会。再有一种情况就是,对于飞机传统的抗毁黑匣子,其外部通常安装有一种可以进行水下定位的信标设备(ULB)。这种信标浸水后可以自动激活并持续发出脉冲声纳信号,信标的电池可以工作30天以上,工作频率37.5千赫,可探测距离1800米~3600米。法航事件后,国际民航组织讨论了在民用飞机安装抛放式记录器的可行性,以及讨论了如何修订水下定位信标性能规范等议题,目前相关的国际标准已完成更新和发布。根据新标准的要求,抛放式记录器必须可以发射406兆赫无线电信号至少24小时,以及发射121.5兆赫无线电信号至少150小时;抗毁黑匣子的水下定位信标工作时间不少于90天;为方便飞机残骸寻找,应额外在飞机机身部位安装一些工作频率8.8千赫、工作时间不少于30天的低频水下定位信标。但遗憾的是,以上这些措施还未来得及实施,新的灾难就又发生了。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目前的各种谜团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破解,黑匣子的国内生产厂家在这方面的技术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完备。因此,笔者建议,为了加强航空飞行安全的日常监管,缩短失事飞机搜寻时间和事故分析时间,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避免类似事件再次重演,应尽快在现有运营飞机中强化实施一些安全可靠的技术防范措施。落实这些措施既需要民航安全管理部门的强力推动,也需要各个航空公司和工业部门的大力配合。笔者相信,航空业在经历了法航事件后再次经历这次事件,必将引发航空安全管理水平一次大的跃升。

编辑:石坚作者简介:邢鹏辉,中航工业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资深技术专家,长期从事我国军民用飞机黑匣子的研发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录器飞行数据黑匣子
东航失事客机第二部黑匣子抵京
GARMIN1000系统维修平台搭建预研究
浅谈飞行数据集中处理流程管理
汽车事故数据记录器数据规范及应用进展综述
列车车厢视频记录器的应用
基于弹载图像记录器的压缩系统设计
基于广域信息管理的飞行数据服务设计与实现
解密“黑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