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塔什传奇

2014-09-23花妮

新疆人文地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第一村昆仑

花妮

今天,当我站于崇山峻岭之间俯视脚下的“昆仑第一村”时,阿尔塔什村呈弯月状的村落静静舒展于群山之间,初春柔和的阳光正撒满远远近近的山岭与田野,环绕村庄的一道道河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缓缓地静静流淌,一簇簇红粉相间的杏花、桃花正娇艳迷人地盛开着,在清风的吹拂下惬意地摇荡着。清新自然的风用朴素的手为每个村庄之外的来客佛去一身的疲惫,岁月仿佛都在这弯月亮的怀抱中静止了。只第一眼我就惊奇地发现,这不就是我梦中的地方吗?

我无法说服自己,去淡忘对一个小村庄的记忆,更无法稀释这个小村庄在我心中留下的深深印记。而事实上,它只是我梦中出现的一个小村庄,却与眼前第一次见到的这个“昆仑第一村”一模一样。那么多年,情节相同,画面相同的梦境隔些日子就会重现一次,就像挂在天上的一个梦,总是迷雾般萦绕在我记忆的长河里,似远似近,若有还无。好像仅仅是一个梦,也的确是一个梦,一时之间让我分辨不清虚幻与现实。

今天,当我站于崇山峻岭之间俯视脚下的“昆仑第一村”时,阿尔塔什村呈弯月状的村落静静舒展于群山之间,初春柔和的阳光正撒满远远近近的山岭与田野,环绕村庄的一道道河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缓缓地静静流淌,一簇簇红粉相间的杏花、桃花正娇艳迷人地盛开着,在清风的吹拂下惬意地摇荡着,清新自然的风用朴素的手为每个村庄之外的来客佛去一身的疲惫,岁月仿佛都在这弯月亮的怀抱中静止了。只第一眼我就惊奇地发现,这不就是我梦中的地方吗?

站在达坂的观望台上,面对这个未经雕琢的原始古村落,带着梦境中美妙绵长的回味,莫名地就对这个叫做阿尔塔什村的小村落充满了柔情。

昆仑第一村——阿尔塔什

阿尔塔什村位于莎车县霍什拉甫乡,自古以来就是进入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必经之路,是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被中外探险家誉为“昆仑第一村”。

这里,有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景,有着“玄奘取经东归路,巍巍昆仑第一村”的神秘,更有“九曲叶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沿此西行可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古罗马等国。当年马可波罗沿此线路进入中国,大唐高僧玄奘经此线路东归故里。相传,在公元643年春,唐代玄奘取道巴基斯坦北上,翻越帕米尔高原,经阿尔塔什村进入莎车,在莎车今朱具婆佛塔遗址讲经。

此时,站在我身侧的几位作家正激烈地争论着什么?他们似乎情绪激动各不相让。走近细听才知道,他们正在探讨当年唐玄奘取经路过时究竟走的哪条道?还是另有别的路径?他们引经据典摆出了许多论据以表明各自的论证才是最有依据的,最靠谱的……

我哑然失笑,其实历史就是这样总是被不同的时代所更替,再被时光的碎片所掩藏,将遥远而迷离的传说故事留给后人评说遐想。让历史的兴衰与谜底供西风流云来解读。

无来由想起了一首诗:“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不正是阿尔塔什村的真实写照吗?

其实,一个村庄只要存在着,它就会鲜活地成长,一段历史只要流传着,它就会滋生出更多更离奇更玄幻的故事版本。

此时,当一束光柔柔地抚向阿尔塔什村的刹那,月牙般的阿尔塔什村完全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我似乎才有点醒悟,或许阿尔塔什村就是我精神家园的一块圣地。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我总像一只困兽,不停地四处游走奔突,又总是焦头烂额地怀疑自己的碌碌无为。我开始迷茫,迷茫自己的生活学习,迷茫眼前的是是非非,于是我学会了逃避,学会了敷衍,想把自己装进套子里生活,好像这样就不会有失去的恐惧,然而,怎样挣扎好象都无法逃脱宿命这张网。

于是,我相信,“昆仑第一村”是一个能够生长故事的地方。

天赐之石

这块巨大的石头原本就屹立在那里,像极了一块天外飞来之石。可能它已历经了几千上万年的洪荒岁月,被风雨侵蚀的满目沧桑。

大自然不愧为最神奇的造物主,对阿尔塔什村尤为慷慨。且不说赐予阿尔塔什村世外桃源般的幽静恬淡,是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梦想乐园。单单就撷取天外之石赐予阿尔塔什村,不偏不倚端端就安放在了阿尔塔什达坂的山尖上,而且是鸟瞻月牙般阿尔塔什村最佳角度的高山之巅,大小刚刚好,角度刚刚好!

以我个人肤浅的理解,不管在哪个国家,设计师想创造一件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诸多范畴的限制,即使在最发达国家的顶级设计师。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最初的设计方案也是最严谨最细致的工作核心,成功与否都取决于设计师最初的设计定位。然而,凡事都有个例外,在这座阿尔塔什山上,设计师只用最简易的手法按常规雕刻,用这块巨大的天赐之石轻而易举便创造了可以流芳百世到海枯石烂的经典之作。

现在我们来看这块天赐之石,经过设计师精心的抛光打磨,巨石黑黝黝的外表显得很光滑,沁色柔润,再搭配红色的“昆仑第一村”几个苍劲的大字,显得古拙质朴,更接近于自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这是真正的“天石合一”。在它面前,所有的设计教条似乎都变得毫无意义,唯独这块天赐之石。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道景观。

晒经石

沿着峰势拐了一个很大的弯儿,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广阔而湛蓝的天空。

我们一行人站在河滩上抬头远眺,在那重峦叠嶂黄茫茫、黛苍苍的山峦之间,在某一个山梁峁头上,悬崖绝壁的阳面一侧果然出现了一块“晒经石”,这块儿“晒经石”约有十余平方米,略呈长方形,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上面犹有字迹,在叶尔羌河上游河道中,很是醒目。再定睛细看,确实像极了大自然鬼斧神劈为人类雕琢出的一页经卷,它使得唐代玄奘高僧经此线路东归故里的故事更具有几分神秘气息了。

对于这块“晒经石”,这里的人们有着两种传说版本。

一种说法是“棋盘石”。说那块被风雨剥蚀的大山鳞甲原本是一个大棋盘,是孙大圣当年在此处下棋的地方。

另一种说法就是“晒经石”,是唐僧师徒在这翻晒经卷的地方。

我更欣赏后一种说法,我看过莎车县孟星先生整理发表的《晒经石的传说》,感觉非常精彩。至今,晒经石上犹有字迹。

有诗为证:自此清平归正觉,从今安泰到仙乡。晒经石上留踪迹,千古无魔到此方。

陶醉在神话传说的遐想中,我们一行人又顺着河滩缓缓走向不远处的叶尔羌河。

只见,河滩上散布着无数奇形怪状大如巨蛋的石头,很奇怪它们都朝一个方向整齐划一地摆列着,步伐一致地仿佛要汇聚成千军万马一般。我忽然就产生了一种想法,何不用河滩里的大石头为前景,重新拍张“晒经石”的片片呢?为了让镜头里的大石头显得更有冲击力, 叶尔羌河就在前方,藏在道道山岭之间的谷地里,这条河水面宽广,水色呈碧蓝色,清澈透明,可谓水天相融,浑然一体,每个到过这里的人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河水洗涤了。

据说,叶尔羌河里的水是天宫里的琼浆玉液,喝了能健康长寿,盼着要孩子的人喝了这里的水立马能如愿以偿。这里也是各类水鸟成群迁徙时中转与休憩之地,沿河四周围的大山里常有野兔、旱獭、黄羊、等野生动物栖居,河中盛产高原的冷水鱼,河区周边还生长有贝母、甘草、雪莲、大芸、麻黄草、肉苁蓉、锁阳等名贵中药材。

阿尔塔什水库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就是未来阿尔塔什水库的坝址。将来要在这里修一座类似葛洲坝一样宏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有防洪、发电、蓄水等功效,这一伟大的工程,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巨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

由于阿尔塔什水库的水主要来源于昆仑山上冰雪融化的雪水。一般来说,到春夏季节,受暖气流影响,使得昆仑山的冰雪融化,山麓绿洲水量充足,极易造成洪水灾害与水资源浪费。而在冬季里,山脉、盆地、沙漠都被积雪覆盖,发源于山地的河流结冰,除靠近水源的山区外,盆地与沙漠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昼夜温差很大。阿尔塔什水库就能在水量充足的季节引水截流,将昆仑山一带大大小小所汇聚成的溪流注入到这个大坝之中,实现了大河截流、节水、蓄水、发电等功能。以后,在水量少的时候就可以将水分流,灌溉周边的土地。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将来的坝底核心,如果阿尔塔什水库大坝建好了,我们现在呆的地方就在水底至少100米之下的位置。

我们一片哗然。

佛脚印

站在横跨叶尔羌河面的铁索桥上,只觉得脚底的河水浩荡,水流湍急,奔流之声轰隆轰隆,令人十分震撼。

站在这里,面对四周绵延不断的群山峻岭,心里不免升起无限的豪气。从这个角度,可以更清晰地欣赏群山之中“佛脚印”的风采。那“佛脚印”就像一对横空出世的巨脚踏在高耸陡峭的山梁上,瞬间就将拥挤在四周起起伏伏的山峰劈为了两半。极具灵性的叶尔羌河水刚好乘机挤出一道蜿蜒的河道,恰似银色的长龙缠绵在大山的腹地流连忘返。

关于这个“佛脚印”的传说故事有无数的版本。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唐玄奘取经路过此处时,发现这里大山横亘,荒草凄凄,水路不通,果然慑人心魄。数千年来,这里没有任何一条通往外界的路,哪怕是一条小路也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闭塞、落后、贫困的日子。那些担夫、马帮还有商队往返于这条古道上,他们肩挑马驮,挥洒着汗水翻山越岭、历经艰险。经一双双草鞋还有马蹄踏过的山峰变得更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

玄奘低头望着脚下一片片荒山秃岭,再眺望远处人烟稀少的寥落村庄,一种悲天悯人的凄凉感油然而生。一声“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顿时,逼仄的大山迅速向两侧推移,只一瞬间,便分出一条蜿蜒的通天大道。

更奇妙的是,经玄奘跨过的山峰之上完好地保存下了一对巨大的脚印。

不管神话传说有多少种流传版本,神话总归是神话,但看着那一对“佛脚印”我仿佛又听到了古道上那悠长的马帮铃铛声,看到了唐玄奘取经道上渐渐隐入深山中的身影。

我不禁释怀一笑,或许,这种禅悟似的体会,便是这次再走玄奘路,春游“佛脚印”的馈赠吧。

猴王山

这样走走停停地游览,该走的地方差不多都走遍了,该看的景点基本也转了一大圈。一路走来,感觉天地开阔,苍茫辽远,雄山大川景色万千,我们置身其中,那么多景致可供欣赏,别有一番滋味。

天色尚早,县里负责陪同的人员领着我们去欣赏一个本县尚未来得及开发的好去处。好像离这里不远,常规旅游的规划方案还没有触及到那里,因此,那里除了极个别的几个摄友不辞辛苦地赶去拍摄,基本没什么游人。他们也是无意间开车路过那里,发现那里的险峰异岭很原始自然,奇形怪状的样子更吸引人,征求大家意见是不是有兴致拐过去看看?

我们一下又来了精神,再说这么远的山路,来一趟不容易,大家一致决定去一趟。

无论什么季节,这里蜿蜒的山岭,都有着雄浑的气势。

车子顺山势而行,面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独坐在车窗前,望着遥远的天际。一路上有一句没一句的和邻座的朋友们随意说着话,闲来可以扭头看看车外风景。发觉我们行进的这条山间公路越往前行,山势越奇特,山路也坡陡弯急路窄,车子像扭麻花一样扭来拧去,颠簸的很厉害,有时候就把我们几个坐在车后的人高高地抛向车顶部,引起车里一片惊呼声。车子突然打了一个大弯,几乎要倾斜着飞出去,我心里咚咚直跳,真让我体会到“蜀道”之难的感觉了,但这里的自然风光很美。

远远地,我看到有座山峰酷似猪八戒与沙和尚在看管行李的造型,于是,指给他们看。无奈,车不在那儿停,想拍下来是不可能了,只能等以后瞅机会个人组团过来再拍。

正说笑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当我的脚刚刚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不经意间一抬头,真是吃惊不小,高山深谷之间,竟然真出现一座“猴王山”。

这确实就是一座“猴王山”,就赫然矗立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像金色的城堡,让每个仰望的人屏住呼吸。无法直视。我又想起了那个奇异的梦,那种奇怪的感觉真是令人不可思议。真的,在我这次的采风活动中,它总是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景物中一次次向我袭来,那么令人猝不及防,它好像是藏在身体里某个神秘空间的手,拽着一条细细的看不见的法线,那一头拴在我的某种意念上,只要稍稍地一碰触就开始无声无息地舞蹈,我真纳闷,凝住眉头想,这种感觉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我不可能知道答案,比如高山无语,我怎么可能猜透这世间的奥秘呢?

人们都因为见到无尽的群山显得特别兴奋,尤其是一些摄影的朋友,更是凑到“猴王山”的跟前,对着“猴王山”的局部狂拍个不停。这座山上的确有不少类似石钟乳的奇石图形,像人工雕刻上去的,像百鸟朝凤、像悬浮在空中的百兽奔走、像妖魔鬼怪的各类化身,又宛若在山体上建筑的巨大浮雕,肃穆而凝重。凭你想象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很自然,很形象,栩栩如生地很吸引人,也见证着古丝绸路上的繁盛与兴衰。

但我依然固执地认为,它就是一座我心目中的“猴王山”。我更相信,“昆仑第一村”是一个能够生长故事而让人记忆的地方。

猜你喜欢

第一村昆仑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跨越昆仑
雪地靴“第一村”通宵发货
茄子花
华东鲜切花第一村
黑石头
精准扶贫中的又一利器
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陸扶貧第一村
赵学敏书法作品《念奴娇·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