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茶”电子商务创新思路

2014-09-22武咸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9期
关键词:茶叶电子商务企业

□文/武咸春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一“、徽茶”产业发展概况

徽茶,即徽州茶。安徽自古以来盛产名茶,品类繁多,具有代表性的名茶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霍山黄芽、休宁松萝、顶谷大方、金山时雨等。安徽知名茶叶品牌有“迎客松、谢裕大、徽六、老谢家茶、猴坑、天方、抱儿钟秀、祁眉、一笑堂、天之红、翡冷翠、龙王井”等。安徽省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在全国仅位居第七位,发展速度与福建、浙江、云南等地相比较为缓慢,大多数的名茶品牌推广依托省内平台,影响力相对薄弱。安徽省主产绿茶,受储藏条件、季节、政策、资金、宣传等因素影响“,徽茶”产业的发展缓慢。在四大名茶中,每一个区域性品牌的下面,都有多个品牌。如黄山毛峰,有“老谢家茶、谢裕大、徽府茶行、翡翠谷”等品牌,“徽茶”产业的发展,如能在一个如“徽茶”这一大品牌下,以过硬的茶叶质量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转变营销观念,可重塑我们的“徽茶”市场地位。

二“、徽茶”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茶叶消费观念发生了新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绿茶、红茶、花茶等。电子商务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买茶已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网购市场的快速崛起、网购用户规模的增大,改变了“徽茶”企业的商业模式。“徽茶”企业纷纷建立网络购物平台,通过团购、SNS(社交网络)、LBS(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O2O、云服务等新技术开展宣传、推广和销售等活动。中国十大名茶中的“徽茶”原产地的茶农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各种互联网电子商务中。“徽茶”在享受互联网时代销售额剧增的同时,也显露了现有的营销方式与新型互联网结合紧密度低、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徽茶”企业电子商务处于对传统商业模式和同类别企业经营模式的仿制水平上,未能很好地结合“徽茶”特有的文化底蕴。与其他企业相比“,徽茶”具有更多优越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徽茶”企业网站的爆炸式增长与网站交易量小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大部分“徽茶”企业网站交易量太小,其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的运转,网站不得不依靠其他渠道的资金来不断投入。因此,很多“徽茶”企业的网站也形同虚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

(二)缺少对茶叶标准化鉴定的信用体系。良好的信用对“徽茶”企业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它可给茶叶企业带来稳定的供应商和茶叶消费客户群,为“徽茶”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的茶叶企业社会化信用体系很不健全,信用心理不健康。茶叶销售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在网上交易过程中,如何确立交易双方真实身份和可靠性、如何确保“徽茶”企业在网上所售茶叶是否原产地、如何确保茶叶是否有农药残留、如何确保茶叶等级、如何区分新茶与陈茶、网上销售茶叶发生纠纷如何处理等,消费者所担忧的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徽茶”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和热情。

(三)融资渠道较小,发展受限。“徽茶”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凭“徽茶”企业自身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徽茶”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无法直接从证券市场上进行融资,只有通过银行贷款。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徽茶”企业的贷款数额相对较小,随着银行对贷款的安全性和风险意识的大大增强“,徽茶”企业想获得贷款难上加难,阻碍了“徽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四)网络购茶的参与群体主要集中在70、80后,渗透范围有待提高。2012年以来,“徽茶”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电商发展同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与发达省份茶叶企业相比,“徽茶”企业网络购茶的渗透率较低,网络购茶的增长还远没有触顶,尤其是对于将成为未来网民增长重要群体的中年人群,还有较大的渗透空间,未来网络购物用户和市场增长空间十分巨大。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电商行业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徽茶”企业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潜力毋庸置疑。随着网上B2B交易支付的发展,B2B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逐渐完善,“徽茶”企业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壁垒已经打破,结合自身茶叶品质、文化、品牌等优势,依托实体店平台,将是“徽茶”企业最佳的电商转型期。

(五)“徽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缺乏专业人才。“徽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就需要全新的团队,既要懂茶又要懂电子商务。目前,这样的人才还很稀缺,各大院校还没有涉及此类专业人才培养。各“徽茶”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重视和全力打造“徽茶”的电子商务,但目前发展“徽茶”电子商务缺乏专业人才、缺少经验。

三“、徽茶”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创新对策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徽茶”企业应把握时代的机遇,在茶叶这个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利用“徽茶”文化底蕴、发扬徽商精神,振兴“徽茶”产业的发展。

(一)政府牵头,“徽茶”企业集中抱团取暖,共建“徽茶”电商大舞台。由省商务厅、省农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联合省龙头茶企,牵手安徽3,000余家茶叶企业,共同打造一个品牌化、规模化的“徽茶”电子商务门户。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单打独斗的小农思想已很难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徽茶”想发展、必须做大做强。抱团取暖就是为规范统一门户,企业齐心协力、利用合力优势,做大做强“徽茶”市场影响力,实现“徽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徽茶”企业必须统一茶叶相关标准,整合资源,统一品牌、质量、等次等,让网上购茶的消费者对“徽茶”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构建“徽茶”电子商务大舞台,引导消费者认识“徽茶”、消费“徽茶”、接受“徽茶”,扩大“徽茶”影响力、提升“徽茶”品牌感召力。

(二)资金支持,与金融机构实现有效对接,争取更大力度的金融帮扶。“徽茶”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制约了“徽茶”电子商务的做大做强。为有效提升“徽茶”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争取金融机构更多的金融服务,如徽商银行提供的:适合“徽茶”茶农和茶叶从业人员的“惠茶卡”、适合出口型茶叶加工企业的“茶汇贷”、适合名优茶生产企业的“茶易贷”、适合销售型企业的“茶商贷”、适合茶叶合作社的“茶贷通”以及适合茶农的“茶农贷”等服务,力求以优化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对“徽茶”产业链的整体金融支持覆盖,实现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经营专业化、行业产业化,促进“徽茶”电子商务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三)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提高“徽茶”人员综合素养。“徽茶”企业可与高等院校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把“徽茶”企业理念文化与高校茶学、电子商务相关专业融合。双方通过签订合作“订单”的形式,共同制定既懂茶叶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做到“无缝衔接”。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适合“徽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学校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既能学习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徽茶”企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真正把“学”和“做”、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可将“徽茶”企业现有的从业人员不定期地送到高校接受培训,不断完善员工的综合素养。

电子商务有利于“徽茶”企业很好地树立企业形象,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徽茶”企业需要建立统一的平台将各种茶叶产品与服务如实的展现出来,使潜在的客户对“徽茶”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在“徽茶”电子商务这个大平台上,所有的“徽茶”企业都在同一平台,有利于公平竞争,同时也为一些中小规模的“徽茶”企业跻身国际舞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1]夏青松.我国农民电子商务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13.6.

[2]戴守勤,朱莹,吴力.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现代农业,2013.6.

[3]殷豆豆.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

猜你喜欢

茶叶电子商务企业
《茶叶通讯》简介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香喷喷的茶叶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