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社区教育模式研究

2014-09-22董浩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城镇化农村

董浩峰

摘 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发展社区教育,则是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的今天,如何将社区教育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思考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探索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社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06-04

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普遍存在着农村居民素质偏低,文化活动空间有限,造成了城镇化质量不高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和稳定推进。因此,能否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是决定我国城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素质,努力满足社区多元的学习需求,促进农村居民合理有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可有效地解决城镇化建设质量欠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海宁市城市空间发展不断向南扩张和马桥街道“两新”工程的不断推进,马桥街道居民不断向桐溪、先锋、柏士3个社区集聚,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此确立“整合社区资源、服务教育发展,提高村民素质”的社区教育理念,并着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农村特点、马桥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转变办学理念,更新办学思路,面向居民教育、培训、服务的格局,使教育培训工作做到系列化,经常性,尽力尽量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使社区教育中心成为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使者。笔者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此结合实践,对社区教育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如何紧密联系起来,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

1 农村社区教育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形成良好互动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就是说城镇化建设需要资源、设备和资本等经济要素的转变,需要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教育、科技、知识、信息等工作,更需要与社区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升城镇的文化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底蕴。这是社区教育的历史重任,也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

1.1 城镇化建设加快了农村社区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交通相对不便,居住分散,不利于开展集中授课或新技术的推广。因此,通过城镇化建设,大力改善社区教育的硬件设施,启动统一标准的社区教育中心达标建设和村(社区)教育学校,按标准完成社区教育中心的就地扩建或异地新建,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如办公设施、培训设备、教育宣传设备等,建立标准的图书室、电脑室、社区课堂、市民文化学校,大大改变了人文精神氛围,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城战略。发挥社区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文明素质,从而激发公民主动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自觉性,这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深厚底蕴和原动力。城镇化建设通过社区教育,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

1.2 农村社区教育为城镇化建设的软件提供智力支撑 社区教育在为城镇化建设服务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为居民提供知识技能培训,同时这也是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主动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取得适应城镇化动态发展的基本要素。当然,社区教育仅凭某种单一能力,是难以肩负城镇化建设中智力支撑的重任的。需要有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实施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基本能力,构成高水平的整体能力系统,发挥综合效应。社区教育在城镇化建设中,有其独特的区域、人文优势,具有全员参与性。人人都是学员,人人都是教师;具有全程全面性。社区内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个方面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具有社会开放性。社区处处都能作课堂,时时都可进行教育。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它、挖掘它,并能凝聚它、整合它,发挥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以及协调人与自然的功能。如作为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的海宁市,积极探索以镇(街道)成人学校为主体,构建社区教育中心的模式,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党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市民学校、自学考试辅导站等为一体,一校多牌,向多功能、综合化发展。通过整合文化体育、图书阅览、科技信息、农业科技等社区教育资源,形成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多功能、多门类、多形式的“教育大平台”;为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不断拓展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功能,成为城镇化建设的智力支撑。

2 把握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就要充分整合目前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优势,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在现代城镇化建设中,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中心就为其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在现代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无论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无论文化基础还是技能培训,无论休闲教育还是健康教育,教育中心都为其服务,使村民获得知识和情操的陶冶。现在除了基本完成的扫盲功能、固有的教育功能等以外,主要还具有以下一些角色定位。

2.1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综合素养“加油站” 城镇化过程伴随的农民居民化,为社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居民转化。就目前马桥街道而言,村民素质普遍还不高,农民队伍整体的文化科学知识严重不足,思想道德、文明素质、法律意识较为低下;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人员年龄偏大,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较少,这些都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最大障碍。因此开展农民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社区教育的主体职能。

社区教育中心没有学制的限制,居民入学不设“门槛”,对于社区教育课程的选择,完全由自己的学习兴趣、生活和发展需要决定。中心可以邀请职业技术院校为社区居民转岗、再就业提供培训服务,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的文化需求,让居民参与到学习中去。自最初的扫盲到农民文化教育,包括实用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培训等在内的农民职业教育,再到“双证制”高中学历教育、失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生活娱乐教育等。如为满足市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社区教育中心的开辟有政策法规、新闻快递、培训项目、学习资源、网络教育等10多个板块。并依托“中国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开设居民网络学堂,课程涵盖生活保健、家庭教育、休闲技艺、人文艺术等多种内容。居民足不出户,只需在线注册后就可随时随地免费充电学习。如针对社区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健康养生、科学文化知识、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和转移等多种短期培训。又如社区的老人有学习计算机的需求,中心聘请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计算机培训。为社区老人制定了从零开始的教学计划,精选内容,制作课件,从开机关机教起,手把手指导。通过学习,使许多老人已能上网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有的还参与了论坛交流。通过社区教育,年过花甲的老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更新了知识储备,待业人员拥有了一技之长。因此,社区教育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整体素质,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由此可见,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村民在接受了新的培训和教育之后,能够获得在城镇谋生的手段和较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大力加强岗前培训,开展职业能力培育取向的教育,尽可能提高进城农民的各种工作技能和文化水平,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加油站”。

2.2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终身学习“组织者” 社区教育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社区教育的开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村(社区)的教育状况开展广泛调研,在取得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组织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及时向领导汇报社区教育情况,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年初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社区教育例会,具体研究部署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整个街道社区教育的中心,要尽力为各村社区教育提供服务,主动帮助各村分析其社区教育现状,理清社区教育发展思路,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并根据各个村在长期社区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优势,发动街道有关部门和单位与村结成共建对子,尽力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努力为各个村(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社区组织召开教育现场会及开展观摩活动,如“春泥计划”启动仪式放在各社区举办。此外,教育中心还应将各中小学教师就近就方便分工到村,对社区教育工作实行挂钩负责、跟踪服务。教育中心平时做好跟踪督查,确保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每个村、中小学校都明确有专人负责,并建立例会、活动管理、年度考核等规章制度,做到有人理事,按章办事。

社区教育是综合运用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员,包括未成年人、劳动人口以及老年人,还包括一些外来新居民。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是实施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农村社区教育已不仅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且要求街道教育中心能够真正担当起发展社区教育的责任,成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指挥员”“组织者”。

2.3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文明新风“广播站”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格局的变化,农村社会生活方式也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将日益强烈并追求不同层次上的更大充实和提高。一方面,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降低劳作强度,缩短劳动时间,加之季节性很强的农业生产,农闲时间相对较长;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少农民转向更高效益的非农产业,这一切为农村劳动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以从事学习和娱乐等活动,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生活。无论从社区教育理论还是从各地社区教育实践看,农村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在农村社区教育。街道在加快社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全力创建社区教育中心,拓展街道教育中心的社区教育功能,其根本宗旨就在于要求发展社区教育培训,增强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为农村居民教育培训和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条件,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

教育中心与各村及有关部门联合充分运用一切手段,广泛宣传社区教育工作。为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两新”工程建设,中心专门为各个村订制了宣传牌,内容包括“两新”安置点的规划与建筑效果,并配以标语文字,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形象直观,方便农户察看。组织这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快推进街道“两新”工程建设进度,也让老百姓更直观鲜明的了解“两新”工程建设,成为政府和村民沟通的一种新方式。农村社区教育通过自身发展和提高资源协调能力,为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业余生活质量、发展社区经济建设所需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发挥作用。

3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路径选择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产物,全员、全程、全方位是其最显著特点,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它的实施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单位,如农业、工业、科技、文化、广电、劳动保障、法制、计生等,这些都因承担着一定的行业性教育职能,而成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社区教育中的重要力量。社区教育中心要一直保持着与这些部门的密切联系,主动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并经常与他们联合办班,共同开展社区教育培训。

3.1 与相关单位密切联系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街道文化站、妇联、新居民事务所等部门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共建共享、深化学用结合。如:举办舞蹈培训、计划生育、艾滋病、新居民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举办家庭教育、自我保健、公共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培训;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妇女干部家庭教育知识、电脑操作技能培训;举办“魅力马桥”广场文化活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召开村干部家属座谈会;好妈妈素养工程、春泥计划启动仪式、“潮乡习泳”培训班经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以及开展双证制学历培训、大专经济管理财会、药学专业远程学历教育、水产养殖中专学历教育和劳动力后备教育等。

3.2 与农技部门无缝对接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农技部门实现无缝对接,一起组织开展的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为街道特色农产品服务。如为各村残疾人举办果蔬培训班;聘请高级畜牧师为畜牧养殖户开展动物防疫暨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聘请水产专业人员为广大养殖户开展甲鱼养殖技术系列培训;聘请高级农技师为水果合作社开展南方梨、葡萄等种植技术培训;组织各村开展农机操作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各村种植大户开展育秧技术和配方施肥培训。

3.3 与相关企业广泛合作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企业服务中心、有关企业合作,推动消防、安全生产、就业信息登记、社保等工作落到实处。并协助做好企业财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等。如通过园区经编实验工厂这个平台,为到经编园区找工作的外来新居民开展挡车工、穿头、整经和保全工的培训项目,以适应经编企业的产业需要。又如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内容,为经编技术培训班、家常菜、丝网花制作、中式面点、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等,培训提高了居民的就业率和创业能力。

3.4 与各单位或协会高频互动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中小学、街道老年协会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教育中心常年做到双休不断人,节假日不休息,充分发挥中心的指导帮扶功能。大力加强少年儿童向社区延伸和拓展,辅助家庭和学校安排学龄儿童不在校时间的活动;组织跨文化、环保、安全等主题教育以及节假日的参观游览、教育实践活动等;预防安全事故和违规行为发生,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中心应组织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休闲教育,不断完善老年教育网络,开发一批适合老年需求的课程,积极为老年人创造学习条件。如老年气排球队,通过定期组织训练,到周边镇(街道)交流比赛,学员积极性都比较高。各行政村的社区教育成立了中老年人舞蹈队、门球队、合唱队、乒乓球队,让老年人自娱自乐,还经常参加街道、市组织的各种演出和比赛活动。

3.5 与科研实验深度融合 社区教育的实践需要有理论的指导。而马桥街道有省级特色园区——经编产业园区,是一个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地区之一。在这样的区域中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就更需要理论的指导,为此教育中心采取以课题科研为抓手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工作。一是以实验项目为纽带,开发社区教育实验教材。除了教师自选、部分采购外,还组织力量进行编写,如街道党政办根据村民了解本地时政需要,编印了《新马桥》;新居民事务所根据外来人员融入本地的渴求,编印了《海宁方言》;文化站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传统资料,编印了《马桥拾遗》;经编园区为激励创业者,编印了《马桥故事》、《中国经编》、《集群经编》等;马桥中心小学展现学校科普特色,编印了《喔喔啼》等等。二是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善于发现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中心通过多次邀请专家,讨论和制定了《马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校)3年发展规划》,每年都举办社区教育研讨会,邀请上级有关领导作专题讲座,先后组织工作人员到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平湖新埭镇成校、缙云县壶镇镇成校等地学习取经,多次派员参加上级社区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同时,中心通过深入调研,在新建小区、“两新”企业等非农区域内,建立科研基地,探讨城镇化建设中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马桥街道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社区教育的研究》和《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网络化体系建设实验》等科研课题经过努力,已上报结题,并被市社区学院评为优秀实验课题。

4 结语

“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万丈高楼起于平地”。总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教育只有抓住发展的机遇、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崭新课题,不断探索创新,在参与社区发展中建构社区教育特色,才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尧.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顾明远.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刘岳启.我国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及其培养方式的探讨[J].成人教育,2009,9.

[4]孙维胜.城镇化进程与教育结构调整[J].当代教育科学,2003(1).

[5]李慧玲.“和谐成人教育”内涵解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J].成人教育学刊,2009,4.

[6]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7]沈金荣.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8]周晨虹.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文化建设[J].理论学刊,2003(5).

[9]陈文,曾青云,赵清良.新形势下社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09,4.

[10]夏家夫.焦峰成人教育管理概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城镇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