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能力要求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2014-09-21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期日语商务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507)

基于企业能力要求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蓝媚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07)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和商务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培养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商务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也面临新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日前对广东地区的企业和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进行的调研结果,总结出了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要求,并根据这些能力要求从校内和校外两个角度探索了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新思路。

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商务日语专业;高职高专

一、引言

据中国商务部2013年发布的消息显示,截止至2013年9月,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日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岗位需求的变化也给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1],市场寻求的是懂日语、识商务,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日语人才”。因此,对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来说,通过合理有效地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试图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珠三角地区涉日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广东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探讨适合高职高专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据统计,截止至2011年,中国各高等院校设立日语专业的院校为671所,其中商务日语专业(或方向)的数量达到235所,约占日语专业总数的35%[2]8。而据笔者在2013~2014年所做的调查,广东约80所高职院校中,近十几年来先后有19所学校成立了商务日语、应用日语或旅游日语专业。其中商务日语专业(或方向)为16所,占84%。90%左右的日语专业成立时间在2004年以后,每年的毕业生共约1600人。

在对兄弟院校的走访和调查中可以发现,由于专业起步较晚,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都处在跌跌撞撞中不断摸索前进的状态。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受到师资、课时数及教学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成为很多高职院校不能放弃却又苦于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可遵循执行的“鸡肋”。通过对走访、问卷和网络信息检索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对广东地区高职高专商务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 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早在20世纪末,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授罗萃萃就提出“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的体验实践型商务日语教学法。她认为“身临其境”才能培养学生商务日语知识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3]121-122。但事实是,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日语精读”、“日语口语”、“日语视听”、“日语写作”、“日语翻译”等语言类的课程占了总课时的70%以上,并且以知识的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仍然是课堂形式的主导。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都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和改革力度不尽人意。

(二) 实践教学设置不够合理

经过调研,笔者了解到目前广东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采用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1.课堂内实现一定课时的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模拟实践教学方法;2.利用区域优势,要求学生在广交会期间进行相关实训;3.第6学期顶岗实习。第1种形式中,据掌握的信息,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以“1321”(1个学年3个学期,2个理论学期,1个实践学期)学期设置模式,以及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将日语输入训练、企业见习等实践项目与视听说等理论环节合并为交际技能训练课的一体化课程形式,使课内实践课时得到较大保障,其他大部分院校还是根据任课教师的不同有较大的随意性。第2种形式利用广交会进行实训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进入展馆内从事的工作是安保、指引、办证、传单派送等,真正能在锻炼沟通、团队协作、礼仪等能力的同时运用日语、检验日语能力、提高日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非常难得。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与就业挂钩,想靠这几个月的实践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实质的提高为时已晚。因此,实践教学课程需要更加合理多样、可行有效的设置。

(三)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训效果不佳

实践教学对于很多院校的商务日语专业来说都是非常头疼的教学环节之一,教师费心费力,但往往效果不如意。这其中就有师资、场地和课时限制的原因。商务日语专业的师资有一个共通的问题就是缺少既精通日语又熟悉商务运作的双师型教师。这就容易因课程设置思路不宽,或不符合教学规律而导致效果不佳的结果。另外没有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及校内实训室,实践课时受到公共课及语言类课程课时的限制,也影响了实践课程的执行效果。

(四) 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到位

由于欠缺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实践教学也一直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因此,在大部分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建设中,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都没有明确的成文规定。

三、商务日语专业的能力要求

能力本位教育思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专业训练,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根据能力本位职教思想构建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能力本位思想以其明确的教学目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以学习者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度成为国际上颇为流行的职教改革思潮。其核心内容是课程应围绕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为轴心进行设置。本文借助能力本位教育思想中对能力的分类,结合珠三角地区涉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调研数据,明确了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需具备的3大能力,并据此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高职日语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翻译、文员及单证员这3个岗位,其次是销售员、涉外秘书及业务员。80%的企业在招聘时关注的因素集中在日语听说能力、沟通能力、办公室基本设备操作能力和个人道德品质方面。另外,在罗萃萃(2008)的调查结果中显示,90%以上的日企高管更加看重了解日本文化、合作意识强(情商好)的中国高校毕业生。野元千寿子(2007)在对中国大连52家日企进行调研后得出一个结论:企業が日本語人材に一番求めているのは「仕事能力」である。她将「仕事能力」(工作能力)与ネウストプニー(1995)提倡的「言語(運用)能力+社会言語能力+社会文化能力=インターアクション(実質行動)能力」结合起来,强调了日语专业的学生对商务文化和知识的理解、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管理能力等的重要作用[4]。ネウストプニー的「インターアクション(実質行動)能力」(实质行动能力)的3个组成部分也正好与“能力本位”的3大能力不谋而合。

日本具岛国特性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日本企业特有的人际交往方式,婉转、暧昧的语言表达,要求学生不仅有足够的外语+商务的知识和运用能力,还要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在一定的国际视野下进行中日间的商务来往。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需具备的能力总结如下:

专业能力:在职场中用日语从事一般业务工作、与公司外部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5]62;

方法能力: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数据、语言文字表达、自主学习、创新等能力;

社会能力: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了解日本文化、懂商务礼仪、具备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等。

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应该是在明确培养目标,有效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室,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它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从图1可以看到,实践教学贯穿学生的3年学习过程,它是一个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都不间断的学习体系。学生约2/3的时间(第1、2学年,即第1~4学期)进行以“课堂小社会”为主的理论学习,1/3(第5~6学期)为“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训练,但在“课堂小社会”里也按照学习规律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环节,每一个实践教学的环节都对应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图1 校内外实践教学设计

校内实践可分为课堂内的模拟实践教学、实训周校内实训教学和第二课堂校内活动。校外实践包括实训周校外实训、第二课堂校外活动、统一校外实习、自主校外实习。

(一) 模拟实践教学

商务日语模拟实践教学法是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实践论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它包括案例教学法、网络平台互动法和课堂模拟实践法,课堂模拟实践法又分为角色扮演、任务驱动、商境模拟和项目学习4种方式[6]63-64。模拟实践法主要在模块课程内使用,是在有限的教学经验和条件的前提下可操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课堂模拟实践教学法在每门课的课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并写进课程标准。

(二)实训周的设置

实训周的设置是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特色,根据实训目的一般设在学期中的某一周或更长时间,实训的具体项目也根据主题的设置各不相同。笔者根据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律将实训周校内外实训项目进行以下设计(参照图2)。学生在第2~4学期,每学期都有1周或4周的实训周。第1学年第2学期的实训周以语言技能实训为主,目的是检验第1学期的学习效果,巩固对日汉英3语的语音技能的掌握。第3学期利用广交会的机会进入展馆进行为期4周的实训,学生将从事各种对外服务岗位,不仅是对日语、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也是锻炼商务礼仪、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的机会。学生从实际工作岗位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下一步的学习形成刺激,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第4学期学生准备接受日语能力测试的考验,实训回归校内,目的是检验学生对语言和商务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实训周要取得预想的效果,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和本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需求是确保实践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之一。

图2 实训周校内外实训项目设计

(三) 第二课堂

在商务活动中,跨文化沟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希望日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文化差异,并能理解差异产生的缘由,在交际活动中灵活处理、礼仪得体。这样的社会能力不是单纯靠课堂上的理论灌输就能获得的。因此,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起到了与专业学习相得益彰的作用。如图3所示,在校内主要通过日本文化风情展(包括服饰、茶道、花道、饮食、书道、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如日语演讲比赛、日语歌唱大赛、插花小比拼等与日语或日本文化相关的各类专业比赛、专业社团的各项沙龙活动以及来自企业人士的有关日企、日语人才需求、日语学习等方面的讲座这4种形式进行。校外则主要利用地利,为学生争取参与日本领事馆、日本商工会、日本妇人会以及本科院校或其他高职院校举办的日本语言文化相关的各类活动的机会。这些活动的参与对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加深中日民间交流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学校知名度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图3 第二课堂校内外实训项目设计

(四) 顶岗实习

学生在校的前2年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将日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进行储存。在第3学年的第1学期,《商务礼仪》、《沟通管理》、《跨文化交际》等原本都是以理论课形式出现的必修课程将安排到企业进行。学生必须在企业经过集中实习才能拿到这些必修课的学分,确保顺利毕业。但商务日语专业的实习较难安排集中实习的一大原因就是需要一次性招聘10名以上的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3~6

个月的实习的企业数量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需求关键行业。据广东某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对毕业生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的工作单位都集中在服务业。这就提醒我们可以在服务业中寻找突破口。据2014年最新行业资讯称:“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司统计,2014年一季度我国签订服务外包合同数量同比增长55.9%;执行金额同比增长40.6%。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3.1%;执行金额同比增长37.7%。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是购买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服务外包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在《广东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中也提到,广东拥有优越的服务业的总体经济环境,广州、深圳作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将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开拓香港、欧美和日本市场。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兴盛或将成为商务日语专业的一个发展契机。该产业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容纳量较大,对学生来说也具有专业对口的优势。学校可在上述的3门课以外,将《BPO理论与实践》、《IT基础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也作为第5学期的企业课程。第3学年第2学期学生可选择留任原实习单位,也可选择自主实习,这为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三大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五、结语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了解自己的能力,也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本文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珠三角地区涉日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广东兄弟院校的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借鉴各种前沿研究成果,探讨了适合高职高专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执行效果与师资、实习基地、实训室建设等息息相关,并且如何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保证让日语零起点的学生在前2年的时间里掌握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只有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结合,大胆探索,科学论证,才能找到适合本地区商务日语专业的特点和规律的实践教学发展道路。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1998.

[2] 李爱文.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

[3] 罗萃萃.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商务日语教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4] 野元千寿子.日系企業が現地社員に求める「ビジネス日本語」の実態[J].立命館アジア太平洋研究センター,2007. Polyglossia 1378.

[5] 严红君.试论商务日语的能力界定[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3).

[6] 周林娟,潘幼芳.商务日语模拟实践教学法的探索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5).

[责任编辑冰竹]

2014-07-24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2年度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K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蓝 媚(1982- ),女,广东梅州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商务日语教育与日语语言文化研究。

H36,G718

:A

:1671-8127(2014)06-0081-03

猜你喜欢

学期日语商务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