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的典型性对比探究

2014-09-18胡月月梁端俊

关键词:论元典型性非典型

胡月月,梁端俊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引 言

双及物构式是人类语言的基本构式之一,也是英、汉语研究的热点。Goldberg(1995)认为“give”一词是最典型的双及物动词,是在双及物构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1]同时笔者也发现在50个参与动词中“give”和“给”在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最高,[2]这可能是因为“give/给”的自身动词义符合双及物构式的原型义并且它们是其所在词义场中的典型统括词,在一般节俭表述时首选。[3]故而“NP1+give/给+NP2+NP3”可以被看作是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最为典型的表达式之一,其中NP1、NP2是由人称代词或指人名词分别充当施事和与事,而NP3由可以触摸的有形实体名词或具体名词充当给予物或受事。[4]然而,非典型的NP1、NP2和NP3却大量存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因此,我们对非典型参与者的研究须给予足够重视。本研究以“NP1+give/给+NP2+NP3”构式句为例考察参与者为典型或非典型形式时构成的“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在可比语料库中的分布,进而探讨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各自句式序列的典型性问题。

一、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在语料库中的分布

鉴于本研究所选用的可比语料库(即FROWN和LCMC)没有根据句子结构和意义进行标注,所以很难根据构式义检索出“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然而,双及物动词在双及物构式意义的形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可以将“give”和“给”作为关键词从语料库中检索出来,手工剔除那些不属于双及物构式的例句。

不难发现,“give”和“给”的三个论元存在构成双及物构式句的八种可能组合方式,即“NP1、NP2、NP3均为典型性参与者,仅NP1为非典型性参与者,仅NP2为非典型性参与者,仅NP3为非典型性参与者,NP1、NP2为非典型性参与者,NP1、NP3为非典型性参与者,NP2、NP3为非典型性参与者,NP1、NP2、NP3均为非典型性参与者”。表1和图1较为直观地展示了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参与者为典型或非典型形式时各自句式在可比语料库中的分布。

表1 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在可比语料库中的分布

图1 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在可比语料库中的分布

表1和图1显示:典型的“NP1+give+NP2+NP3”构式句在FROWN语料库中共出现43次,仅占总数的11.68%,而典型的“NP1+给+NP2+NP3”构式句在LCMC语料库中有51例,仅占总数的28.49%。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非典型的参与者在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因而不容忽视。学者们大都认为在典型的“NP1+give/给+NP2+NP3”构式句中,NP1和NP2通常具有“有生性”,即它们常由指示“生命性”这一语义属性的有生名词充当。但是鉴于NP1和NP2可能由非生命体名词充当,NP3也有可能不是“可以触摸的有形实体名词”,因而NP1、NP2和NP3都可以被视为变量。[4]例如:

(1)It gives my life a certain color and danger.

(2)长期的社会生活一定会给人的形象一定的表露。

在例(2)中,“长期的社会生活”、“人的形象”和“一定的表露”是双及物构式中的三个变量都受到常量即双及物动词“给”的制约。鉴于例(2)中的“给”不能被其它“给予类”的双及物动词譬如“卖”或“递”替换,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由非典型参与者构成的“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要构成一个双及物构式对双及物动词的选择有严格的限制。表1和图1同时还表明:在非典型的“NP1+give+NP2+NP3”构式句中,较之于NP3和 NP1,在NP2这个论元位置上更倾向使用具有“生命性”语义属性的词。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汉语。

通过对“NP1+give/给+NP2+NP3”表达式的参与者为典型或非典型时构成的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在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的穷尽性调查,我们发现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在各自语料库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三的构式句均是①、④和⑥。然而,当英语双及物构式句“NP1+give+NP2+NP3”中的三个论元(即NP1、NP2和NP3)为典型或非典型参与者时,“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典型句式序列为:④>⑥>①(即“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2和 NP3均为典型参与者”);而相应的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典型句式序列为:⑥>①>④(即“NP1、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2和 NP3均为典型参与者>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因此,我们说在“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句式序列典型性方面,英语不同于汉语。

在表1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得到表2。表2显示:在非典型的“NP1+give/给+NP2+NP3”句式中,较之于NP2,非典型的NP1和NP3的出现频率较高(即NP1和NP3这两个论元位置更倾向使用非典型形式)。这一结论恰巧与严俊荣(2006)的统计结果相一致,他们认为:较之于NP1和NP3,非典型的NP2的出现频率较低,换言之,在NP2这个论元位置上更倾向使用生命性较高的词语。[4]例句(1)-(6)反映了英、汉语“NP1+give/给+NP2+NP3”双及物构式句的参与者为非典型形式时的情况:

(1)Abner gave Ezekiel a look of disbelief and irritation.

(2)Joe took them all to dinner,gave them all kinds of advice.

(3)My mother’s letters just gave me news of our dog,descriptions of the weather,and assorted bulletins.

(4)我多希望父母能谅解我,给我一点安慰和支持。

(5)韦钰和同学们深深感到,是学校和老师,给了她们追求理想的力量。

(6)祥云的变化至少给了我们如下的启示。

表2 “NP1+give/给+NP2+NP3”双及物构式句的参与者为非典型时在语料库中的分布

如上所述,NP1、NP2和NP3这三个论元变量会受到一个常量即双及物构式中的双及物动词“give”和“给”的限制,因此,“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参与者为非典型时构成双及物构式句时双及物动词的选择会受到严格限制。换言之,非典型参与者构成的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谓语动词通常只能为双及物动词“give”和“给”,这与典型的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即“NP1+give/给+NP2+NP3”,其中三个论元均为典型参与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对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典型句式序列的检验

通过观察搜集到的语料和统计出的数据结果,我们发现当汉语“NP1+给+NP2+NP3”构式句中的论元均为典型参与者(即构式句①)时,除了其通过谓语动词指示的动作行为使与事论元/间接宾语和受事论元/直接宾语之间形成领属关系外,在转换为相应的“把”字句、“被”字句和受事宾语话题化时表现出较高的灵活度。[5]下面我们便用这几种句式来测试上述三种双及物构式句(①、④和⑥)哪个更加典型。同样,我们使用与格构式去测试英语“NP1+give+NP2+NP3”构式句中的①、④和⑥构式句哪个更为典型。

以下是“NP1+give/给+NP2+NP3”构式句的三种情况下的例句:

①“NP1+give/给+NP2+NP3”构式句中NP1、NP2、NP3均为典型参与者

He has given her a present.

我给了她一条我嫌太大的厚毛裤。

④“NP1+give/给+NP2+NP3”构式句中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

I’ll give him the number.

北京人民在学期前期确实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

⑥“NP1+give/给+NP2+NP3”构式句中NP1、NP3为非典型参与者

The Afterhours will give people a chance to visit studios,too.

那玩意儿多少能给人欢愉和快乐。

首先,我们观察下英语“NP1+give+NP2+NP3”构式句变换为相应的与格构式句的情况:

He has given a present to her.

I’ll give the number to him.

*The Afterhours will give a

chance to visit studios to people,too.

典型的“give”双及物构式在变换为相应的与格构式时展现出较高的灵活度和较大的自由度,但当NP1、NP2和NP3为非典型参与者时,情况却并非如此。信息结构中的句尾焦点和句法结构中的句尾重心原则都是排列句子顺序的指导原则,都强调句尾位置的重要性。因此,“The Afterhours will give a chance to visit studios to people,too”就不太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但若改为“The Afterhours will give a chance to people,too”就可以接受。

双及物构式句①、④和⑥在LCMC语料库中的出现频次位列前三,为了测试这三种双及物构式句哪个更加典型,我们将以上三个例句分别变换为相应的“把”字句、“被”字句和受事宾语话题化句式,例如:

受事宾语前移转换为“把”字句

我把一条我嫌太大的厚毛裤给了她。

*北京人民在学期前期确实把极大的支持给了我们。

*那玩意儿多少能把欢愉和快乐给人。

受事宾语前移转换为“被”字句

一条我嫌太大的厚毛裤被我给了她。

*在学期前期极大的支持确实被北京人民给了我们。

*欢愉和快乐多少能被那玩意儿给人。

受事宾语话题化

一条我嫌太大的厚毛裤我给了她。

*极大的支持北京人民在学期前期确实给了我们。

*欢愉和快乐那玩意儿多少能给人。

在调查汉语“NP1+给+NP2+NP3”双及物构式句在LCMC语料库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时,我们发现当NP1、NP2和NP3为非典型参与者时,没有出现一例“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采用以上转换句式的情况。但当三个论元即NP1、NP2和NP3的位置处为典型参与者时,谓语动词需借助介词“给”置于其后才能使“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变换为以上句式时受到较少的限制,譬如:

(1)鲜花不知送给谁。

(2)一把金色的钥匙交给了代表团总领队。

(3)姜伦把一份统计表交给了记者。

(4)他写了一封动情的信寄给远方的母亲。

例句(1)-(4)显示当“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的谓语动词为“V给”时比典型的“NP1+给+NP2+NP3”构式句能更自由地变换成与其相对应的“把”字句、“被”字句以及直宾(受事)话题化语句,而且受事的句法位置也显得较为灵活。

结 论

本研究是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以“NP1+give/给+NP2+NP3”构式句为例探讨“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参与者为典型或非典型形式时在可比语料库中的句式序列分布问题,进而检测“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式序列的典型性。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在各自语料库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三的构式句均是①、④和⑥(即①=NP1、NP2、NP3均为典型参与者,④=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⑥=NP1、NP3为非典型参与者);(2)然而,当英语双及物构式句“NP1+give+NP2+NP3”中的三个论元为典型或非典型形式时,“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典型句式序列为“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2和 NP3均为典型参与者”,而汉语则为“NP1、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2和NP3均为典型参与者>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因此,我们说在“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句式序列典型性方面,英语不同于汉语;(3)典型的“NP1+give+NP2+NP3”构式句在变换为相应的与格构式时展现出较高的灵活度和较大的自由度,但当 NP1、NP2和NP3为非典型参与者时,情况却并非如此。在调查汉语“NP1+给+NP2+NP3”双及物构式句在LCMC语料库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时,我们发现当NP1、NP2和NP3为非典型参与者时,没有出现一例“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采用相应的“把”字句、“被”字句和受事宾语话题化句式的情况。但当NP1、NP2和NP3为典型参与者时,谓语动词需借助介词“给”置于其后才能使“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变换为以上句式时受到较少的限制。当然,本研究也存在着局限性:选取的可比语料库均反映的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的语言素材,因而未能考虑近年来的语料情况;此外,本文的研究范围仅局限于“NP1+give/给+NP2+NP3”构式句,研究结果是否能推而广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1]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34-35.

[2]胡月月.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1-68.

[3]张建理.英语双宾语构式的历时演变探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3)149-158.

[4]延俊荣.论“给予”的非典型参与者之建构[J].汉语学习,2006(1):28-37.

[5]张建.狭义给予类双宾句内部的典型性[J].兰州学刊,2010,205(10):199-201.

猜你喜欢

论元典型性非典型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
离合词扩展式的句法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