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岭南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2014-09-18刘社欣余晓玲

关键词:岭南文化方法论广州

刘社欣+余晓玲

摘要:文章对新岭南文化的研究背景进行总结分析,以新岭南文化的有关调研为支撑,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新岭南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路。认为新岭南文化研究要在重点、难点和热点上准确把握,要在高度、深度和角度上创新发展。指出研究方法论上,要着眼越、粤要“跃”,居、剧要“聚”,岭、灵要“领”,馆、管要“冠”的新课题;要致力“交往”、“交流”、“交易”文化的提升,“平民”、“平等”、“平实”文化的转型,和广州文化队伍、文化精品、文化阵地的打造的新使命。

关键词:新岭南文化;岭南文化;广州;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X(2014)04-0089-0810

一、“新岭南文化”的研究背景

(一)“新岭南文化”的研究意义

岭南文化源于南越建国,以广东为基础,发展到广西、海南等原广东地域的省份,影响力更包括了港澳、东南亚和海外其他国家地区,它包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及“客家文化”三大分支。20世纪9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经济主动与文化的“亲密接触”,加上之前全国古籍整理以及新地方志的编纂,全国掀起了地方文化研究热,广东此时也应势提出“岭南文化”概念。2012年12月底,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广州调研指导工作,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岭南文化,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于是这一早在200年就被民间提出的概念,大张旗鼓地进入了顶层设计者和文化实践者的视野,并令学术界耳目一新。“新岭南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由此快速推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贯彻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打造广州新岭南文化中心,是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

一是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的需要。文化是城市的重要竞争力,先进的文化起到凝聚力量的作用,能够最佳组合各种城市资源,提升群众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强大的文化力和竞争优势;它能够通过创新文化的“动力效应”、“坐标效应”和“理念效应”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与凝聚力,将广州真正打造成新岭南文化中心;推动以文化创新为内核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等作用,前景广阔、生机无限。

二是建设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增强文化实力和辐射力的需要。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新岭南文化将发挥其文化特色,以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辐射周边,吸附、引领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新岭南文化要既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岭南文化精华,又吸收广州近现代形成的科学、民主、法治等传统,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又自成一派,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广州新岭南文化研究,进一步挖掘富有新岭南文化特色的政治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语言文化、音乐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侨乡文化等,必将进一步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强化和彰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辐射力。

三是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提升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的需要。世界文化名城建设需要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岭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力,但跟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仍有距离。这需要通过加强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提炼生成新岭南文化;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提升新岭南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强祖籍在广东的世界华人华侨心中的文化归属感,提升新岭南文化在世界各国友人心中的美誉度,形成新岭南文化品牌。广州新岭南文化研究,有助于加强新岭南文化理论研究,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献计献策,提供理论支撑与展开文化推进工作。

(二)“新岭南文化”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总库,以“岭南文化”查找出期刊文章有11 464篇,博硕士论文有2604篇,报纸有221篇。其中关于岭南文化研究方面的期刊文章有9211篇,近十年期刊有603篇;博硕论文2323篇,报纸164篇。以近十年国内本科高校社科版和教育研究版(正刊)中发表的岭南文化方面的论文为研究对象,2014年84篇期刊论文中发表在本科学报关于岭南文化研究的有2篇,2013年874篇中有7篇。目前,“新岭南文化”研究还只散见于报刊。具体反映以下研究现状:

一是岭南文化的研究现状。岭南文化研究已开展数年,取得丰富成果。1990年由同济大学出版的陈乃刚的《岭南文化》是较早的一本以岭南文化为题的专著。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于1990年建立,研究成果丰硕。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成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谭元亨教授撰写的《一个大迁徙民系的文化史:客家盛典》于1997年出版,2010年出版了他主编的《客家文化史》(上下卷)共130万字。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于2004年成立,该中心有“岭南文学与艺术”、“岭南方言与民俗”和“岭南思想与宗教”三个研究方向,有不少研究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研究岭南建筑与文化,出版了《岭南建筑文化论丛》等一批论著。自2010年9月以来,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热潮催动下,岭南文化研究日趋升温。广州大学2011年筹建“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形成了“广府商贸文化研究”、“广府宗教与民俗信仰研究”、“广府语言文学研究”等研究方向,建立了“广府文献资源中心”,发表了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成果,2013年成立了“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二是关于“新岭南文化”的内涵研究。什么是新岭南文化,是新的岭南文化,还是新岭南的文化?有学者指出是后者。岭南文化源于南越建国,以广东为基础,发展到广西、海南等原广东地域的省份,影响力更包括了港澳、东南亚和海外其他国家地区。新的岭南文化主要在老的岭南文化中发掘历史和弘扬传统。把广府、潮汕、客家等固有的广东文化进行提升,就是岭南文化的新发展。而新岭南的文化,就是包含了新时期广东地区的文化构成。在人员大流动的背景下,广东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前的广东了。大量的北方移民和海归派的回流,形成了对原来粤文化的冲击,一些人甚至提出保卫本土文化的口号。北方的移民文化和海外的舶来文化,形成了对新广东文化的补充。由此而来,新岭南文化不再是从老岭南文化中升华,而是全新概念的“新岭南文化”。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认为,广州是座有平常心的城市,不骄纵,不造作,比较本色与低调,因与海外交通的便利,广州人养成剽悍活泼、进取冒险之性格。广州人的自信与从容,使得其敢于肯定“粤语”作为一种方言的“正能量”,这是很有远见的。这是其好处。但另一方面,广州人强烈的“世俗精神”,使得其缺乏某种超越性,容易“小富即安”。他提出岭南文化的特质是注重实用,少讲排场,理性低调,灵活机动,不欣赏吊死在一棵树上,也不追求“不到黄河心不死”。广州并非只是 “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及“客家文化”也有很强的生命力。作为广东省的行政中心,广州不仅吸纳了外国及外省的英才,更需要融汇省内其它方言区的文化。因此,谈岭南文化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的复杂性,观察其对话的能力,鼓励其不断地自我更新。

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杨宏海指出,构建新岭南文化包含如下几个内容:其一,新岭南文化应该是根植于传统与历史的文化;其二,新岭南文化应该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敢为天下先的试验性,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文化;其三,新岭南文化应该是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高度一体化的文化;其四,新岭南文化应该是在科学、高效、民主的文化体制和机制内运行的文化;其五,新岭南文化应该是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和粤港充分认同,寻求共识,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形成以香港、广州、深圳三大城市为共同轴心的文化共同体。

新岭南文化要如何从岭南文化中凤凰涅槃,传承、萃取、升华哪些精髓?有专家指出:“无论新与旧,岭南文化中敢想会干、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等特质不能丢,它是新岭南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灵魂所在,是需要光大的精神内核。就像一提美国精神,就联想到开拓、冒险、创新,一说德国风格,就想起严谨、细致、求精,一说广州、广东人,就应该让人想到:敢干、能干,而不是什么都敢吃”。

有人指出,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新岭南文化”,就是“打通南北、贯穿东西”。把广东优秀的文化传入内地,把中原移民的家乡情结融入广东,这就是打通南北。无论海归人员,还是新进入广东发展的外籍人士,都带来了西方的思想和行为,严重影响着东方人传统的习惯。把西方的先进事物融入到广东本土文化中去,就是贯穿了东西文化,聚集了东西文化的精髓。认为无论新客家人还是老客家人,要发展新岭南,就必须要团结一致,否则是没有办法形成一种共赢的新文化。

蒋述卓、郑焕钊则认为,新岭南文化是未来广东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和实践性的引领灵魂,它着眼于未来的文化发展和创新。因此“新岭南文化”的内涵界定,必须确立三个面向,即面向未来、面向整体、面向实践。这是理解新岭南文化内涵首先必须确立的理念。也就是说,“从资源文化层面上,新岭南文化是对传统岭南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将具有广东新人文精神与岭南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新岭南文化特色和高度的文化创意、文化符号和文化产品,形成新时代具有岭南文化风格和内涵的新岭南文化”。

二是关于“新岭南文化”的建设研究。广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文化精品集聚区。文化设施“四大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岭南文化大观园))建设,是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需要,对提升广州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对打造世界一流的文化精品集聚区、弘扬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努力将广州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具有重要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化界继承岭南文化的优秀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流行音乐、影视、舞蹈、戏剧、美术、旅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形成“文化北伐”态势,整体推动广东与北京、上海文化构建“三足鼎立”的格局。当前在推动创新型广东的建设大业中,创新文化应该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基于此,杨宏海给广东新岭南文化三大建议:一是创设“文化创新广东论坛”。二是营造良好的文化人才环境。三是创立“广东文艺(文化)创新奖”。也有学者提出:“新岭南文化要从具体做起,比如广州日报,从一条文化新闻入手,做成了一个具体的事情,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南海神广州日报号,它从策划、建造到成为亚运会的领航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认为“未来的新岭南文化不仅仅要讲历史、讲文化,很重要的就是还要讲经贸、讲基础设施建设、讲我们的外交格局”。

蒋述卓、郑焕钊认为,“建设新岭南文化需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内涵建设”,包括“创作当代具有新岭南文化精神和风格的叙事内涵”、“推进优势文化产业对新岭南文化内涵的创意开发”、“发挥新岭南文化对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凝聚作用”以及“利用现代传媒传播、辐射新岭南文化,并进行媒介文化的内涵建设”。

三是关于“新岭南文化中心”的打造研究。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顾涧清认为:“特大城市终究要以文化论输赢、以文化来定位,广州作为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就要站在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他还认为要依托商贸文化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广州要培育世界文化名城首当其冲的就是先主推世界商贸文化名城,也就是广州要在商贸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在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1+1”政策文件中提出要精心打造“海上丝路”、“十三行”、“广交会”等6大城市文化名片,而这6大城市文化名片都与商贸文化密切相关。他认为不仅要深入挖掘和全面整合广州“四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更要在推陈出新上下大功夫,加快新岭南文化与经济、科技、商贸、旅游的深度融合,要让开放文化、自由文化、民权文化、创新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认为,城市的竞争,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使出浑身解数,吸纳自家所需的各路英豪,这一点,每个城市都在做,广州也不例外。从长远看,比起外出招聘,更重要的是自家的造血功能。但是,作为教育大省的广东,在高等教育方面,成绩虽大,仍不太理想。广州大学张仁寿教授认为,文化强省的关键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要想获得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做强优势文化项目,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强势文化集团,应把广州报业打造成强势的跨国传媒品牌。动漫艺术家金城认为,广州动漫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漫画产业全国领先,将动漫文化融合到城市文化建设当中,把广州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漫画之都”,不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势所趋,而且是落实广州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的要求,相得益彰。

2013年9月,在西班牙一个国际组织大奖活动中,大奖的评审非常严格,但广州拿了4项,其中有广州塔、广州大剧院、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等,而北京、上海也都各只得到两项。说明广州有新的文化地标出来,这也是新岭南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有学者指出:“新岭南文化中心要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而“新岭南文化中心”的突出特点就是“新”。新岭南文化中心的“新”,一是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比如说高科技文化、网络文化、时尚文化、志愿者文化、汽车文化以及年轻人的新潮文化等。加入这样一些元素,岭南文化中心才富有朝气和时代气息。二是指创新。岭南文化原本是开风气、开先河的文化,思想解放亦是岭南文化的传统。要从政策措施上解除顾虑,鼓励创新,形成创新驱动。没有新思想、新成果、新气象,就没有新岭南文化。三是对以往成就的超越。高度决定影响力,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做到高端控制,从文化上面来讲,就是要出思想,出创意,出布局,出品牌,出领军人物,作文化地标,做大手笔的策划。

总体上看,“新岭南文化”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新岭南文化的理论研究、整合与认同研究以及打造与建设研究需深化和细化。比如新岭南文化中心基础理论、新岭南政治文化、新岭南建筑文化、新岭南客家文化等的研究,社群融合、岭南文化整合、文化认同等的研究,以及打造新岭南文化的吸引力、生产力、创造力、竞争力、辐射力等方面的研究。

二、“新岭南文化”研究的调研与分析

2013年11月,笔者对广州市各市属、区属机关,在穗各高校、各市属企事业单位的思想宣传和文化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68份,重点访谈8人。现将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如下:

1关于对广州“新岭南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的认可度问题:

2关于对广州建设目标的定位认可问题:

3关于对“新岭南文化”的内涵理解:4关于对新岭南文化中最富特色的文化的认可问题:

关于对“新岭南文化中心”建设难点的认识:

6关于提升新岭南文化吸引力最紧要工程的认识:

7关于提高新岭南文化生产力最紧要的工程的认识:

8关于增强新岭南文化创造力最紧要的工程的认识:

9关于扩大新岭南文化辐射力最紧要的工程的认识:

10关于广州城市发展实际最认可的观点:

11关于对“打造广州新岭南文化中心”的设想与建议(开放式访谈):

建议一:要打造广州海洋文化。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新岭南文化中心目前只是在岭南区域,目前还发展不到世界文化名城的地位。广州依山傍海,目前,该城市发展的主要是以大陆文化为主的文化,但其地理位置独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我觉得,打造岭南文化中心,必须把发展大陆文化改为海洋文化。中国不乏大陆文明,缺的是海洋文明。而发展海洋文明的天时、地利、人和,广州独具。因此,要使广州成为新岭南文化中心,国际中心城市,海洋文化中心。

建议二:要区别北京上海的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立体吸引力的中心,对各层次的人都有吸引力。加大文化投入,加大对基础文化人才吸引政策的制定。

建议三:要在文化结合上出实招。要使“岭南文化与法文化结合”、“公务员、事业单位与企业、高校等多层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建议四:要教育先行。要“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投入力度,培育一代文化人才”;要“凝聚共识,同心协力,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教育灌输”。

通过以上“新岭南文化”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广州宣传、文化和教育战线的骨干的92%,对广州“新岭南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持认可态度。在“新岭南文化”是什么的选择中,有一半多的人对”新岭南文化”的理解是根植在岭南文化的基础上,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是新岭南的文化和新的岭南文化。在提高新岭南文化吸引力、生产力、创造力和辐射力最紧要的工程中,排在首位的分别是新岭南文化名片的发掘与塑造、公共文化体系服务体系建设、广州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岭南文化品牌的推广。这为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提供了建议,也为“新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参考。但显而易见,就广州广大市民而言,“新岭南文化”还是一个较陌生的名词,也说明“新岭南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建设十分迫切,也任重而道远。

三、“新岭南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路

“新岭南文化”要出成果、快出成果和出大成果,必然要在研究的理路和方法论上有科学的思维和扎实的步伐。

(一)“新岭南文化”的研究要在重点、难点和热点上准确把握

一是越、粤要“跃”的问题。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南越国是岭南文明的奠基时期。据《史记·主父偃传》记载:“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大将赵佗、屠睢将楼船之土南攻百越。”赵佗成功平定百越之地,创立了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割据政权南越国。赵佗和他创造的历史已经走远,但他为岭南地区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岭南人的血液之中。赵佗和他的时代留下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更成为广东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在南越国的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中, 西汉南越王墓是最有价值和吸引力的。南越文王墓的出土,其社会、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不但震撼岭南大地,而且惊动全国,闻名世界,从考古学界、社会各界到新闻界,无不感到惊奇。有人评价这是“令无数人苦苦探寻了2000多年的隐秘”、“中国考古史上最辉煌的发现之一”。墓中的宝贝被形容为:“珍宝灿烂”、“金灿灿”、“银闪闪”、 “稀世之宝”,还有许多 “首次”、“唯一”、“独一无二”等顶级评价。这意味着擦亮赵佗品牌,挖掘南越王墓丰富多彩的资源,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品牌,是“新岭南文化”研究的一个着力点,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实现广东文化大省的宏伟目标,不仅要深入挖掘和全面整合南越国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更要在推陈出新上下大功夫,加快推进南越王墓、南越王宫博物馆等一批文化项目建设。更要擦亮南越国历史文化的品牌,将南越王墓这个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和品牌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做大做响,让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南越之王“复活”,为广州成为世界文化名城而腾跃。

二是居、剧要“聚”的问题。先民最初的居是天然洞穴和巢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居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和开放的创新理念,使得广东建筑文化发展领先,形成独具岭南特色的建筑景观,有丰富多样的祠堂坛庙、有奇特多变的园林建筑、有丰富多彩的宗教建筑等。这些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岭南建筑在中国建筑中独树一帜。岭南建筑文化富有地方特色,坚持中西结合,讲究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并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体现博采众长、折中中外、开放兼容、实用务实等特点。新岭南文化研究可致力于建筑历史、岭南建筑的理论与实践、景观美学、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技术史、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研究、历史遗产保护、历史村镇的保护规划理论和实践等研究。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表演深受人们喜爱。“粤剧文化广场”是目前广东最知名的公益性惠民演出活动之一,被人们赞不绝口。“粤剧文化广场”虽小,但这种“高质量、低票价”的粤剧表演活动渐渐成为了粤剧最接得上“地气”和最聚“人气”的窗口。广东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应当大力支持这样的惠民、利民、聚民的粤剧表演,让粤剧鲜活地走进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使粤剧文化在接地气、聚人气中得以传承和弘扬。聚人气,才能发展,“新岭南文化”研究应进一步落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关于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的建议》,为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辐射力提供智力支撑。

三是岭、灵要“领”的问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新岭南文化讲究变通,灵活善变。它真实生动、易变敏捷、明快洒脱,在顺其自然上求变求新,追求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东人敢为人先,敢想、敢干、敢冒险、勇于变革、观念常新,不拘囿本土文化,灵动地接纳来自天南地北的多元文化,并形成独具岭南地方特色的文化,从得风气之先变为领风气之先。近代以来一直成为引领潮流的先锋,对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新时期,新岭南文化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对国内其它文化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新岭南文化”研究要在保护传承和创新新岭南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新岭南文化引领作用的发挥,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四是馆、管要“冠”的问题。近几年,广东以兴建标志性的文化设施为契机,拉开了文化设施建设的序幕。广州市的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青少年宫、文化广场等风格独具一格。尤其是广州现在着手建设的“四大馆”,是展示岭南文化的重要举措,但要着眼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文化精品集聚区。为促进文化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设施在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中的作用,让这些独特的场馆在全国乃至世界遥遥领先,还应在创新文化设施管理上下功夫。要完善与创新文化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和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

“新岭南文化”研究要提高认识,认识到文化基础设施对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和推进各项文化工作引领工程的重要作用;要明确研究思路,突出研究重点,加强学习调研,善于把“馆”和“管”的研究相结合,弘扬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为新南文化中心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为广州创新文化管理建言献策,为广州建设成国内领先、具有世界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提供参考。

(二)“新岭南文化”的研究要在高度、深度和角度上创新发展

一要致力于在“交往”、“交流”、“交易”文化的提升上有新高度。“纳四海之新风,集中原之精粹”这是岭南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也是其重要的特征。自古以来,广州就是岭南文化的策源地、中心地和思想文化的交汇地、碰撞地,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文化纵横交融,在漫长的历史交往和演变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表现出对外开放、善贾重商、兼收并蓄的特点。广州的商业文明发达,成为2200多年长盛不衰的千年商都,这与它重交往、重交流、重交易是分不开的。广交会的开展就是最好的范例。广交会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也是提升广东省尤其是广州市形象的良机。还有“海内外广府文化名人(及后裔)联谊会”,联谊会坚持“根在珠玑、心系广州、面向全世界”的宗旨,架起了广州文化与海内外文化交往交流的新平台。

致力于在“交往”、“交流”、“交易”的提升上有新的高度,“新岭南文化”研究要以把握大势的远见卓识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以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及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促使“新岭南文化”研究迈向新台阶,推动新岭南文化走出广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要致力于在“平民”、“平等”、“平实”文化的转型上有新内涵。文化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综合体,有它自己的内涵和外延,有自己的特点。不管是岭南文化,还是新岭南文化,都具有平民化的特征。这种平民文化没有达官贵人的政治说教和文人雅士的风花雪月,它只是一种对平民生活的真实生动的写照,反映在市民的日常生活或行为活动之中,侧重于市民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时尚。

岭南文化的“平实”主要反映在它的务实性上,岭南在远古时是“蛮夷”之地,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从那时起,岭南人为了学会生存,认清了现实,养成了面对现实的作风。这种务实的作风一直延续到今天,使得岭南人形成了实事求是的价值取向和养成了唯实的人文精神。他们说实话、重实际;干实事、重实效;讲实利、重实惠。岭南人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不会给人以现实、土气之感,反而给人一种真切实用之感。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大凡一种思想,不能说好不好,只是他是合我们用,如果合我们用便是好,不合我们用便是不好。”这种朴实无华的理论认识让人们受益匪浅。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继承发扬了岭南文化优良传统,吸纳融化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成果,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全面发展等现代意识,形成了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十八大报告强调了“文化强国”的目标,并首次完整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那么核心价值观是从何而来,又该怎么样培育和践行?它必须生长于厚实的文化根基之上,以文化的感染力塑造国家、社会和个体的价值观念。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水土”的宽泛含义中,就包含了一种文化沉淀、文化基因对于国、城与人的性格、道德观念等多方面的浸染式影响。身为千年古城的广州有其独特的岭南文化韵味、独特的市民性格与价值取向,具有无穷的潜力、印证着“自由、平等、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内涵。致力于广州“平民”、“平等”、“平实”文化的转型上有新内涵,利用好这种文化支撑力,“新岭南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三要在致力于广州文化队伍、文化阵地、文化精品的打造上有新高端。建设新岭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队伍,文化队伍是保证新岭南文化中心打造的重要支柱。广州要提升文化软实力,突出文化的引领功能,需要致力于文化队伍的建设。文化队伍建设需要加大多层次多梯队多样化的文化人才培养工程,还应充分发挥广州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密集,人才众多的优势,多组织高端的文化活动,形成文化的聚合局面,营造文化人凝聚的氛围,出思想,出成果,培育辐射力,并制定文化人才引进和文化人才培育机制,建设新岭南文化的推广团队。

文化生产力的提升也离不开文化阵地建设。“新岭南文化”研究要从广州市政府规划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基础文化设施的利用与保护、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院团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广州文化阵地的建设。致力于文化精品的打造,一要制定规划,打造具有全民族记忆的文化品牌,如“海上丝绸之路”、“黄埔军校”等,让人们一提起这些就想到广州,一提起广州就想到这些文化精品;二要擦亮广州的城市名片,塑造广州城市的独特精神。着力打造“十三行”、“广交会”、“北京路”、“广州花城”、“食在广州”等城市名片,创新文化传播路径,创作文化精品。对于这些具有广州特色的文化符号的保护和打造,是提升广州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更是弘扬广州梦、中国梦,进一步塑造和展示广州文化精神的体现。

致力于广州文化队伍、文化阵地、文化精品的打造上有新高端,要站在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通过文化精品的打造增加文化吸引力,通过加大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创造力,通过文化阵地的打造增强文化辐射力,通过这些合力建设,探索出文化与产业、城市、环境、社会共生共融的科学发展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继承发扬了岭南文化优良传统,吸纳融化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成果,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全面发展等现代意识,形成了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十八大报告强调了“文化强国”的目标,并首次完整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那么核心价值观是从何而来,又该怎么样培育和践行?它必须生长于厚实的文化根基之上,以文化的感染力塑造国家、社会和个体的价值观念。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水土”的宽泛含义中,就包含了一种文化沉淀、文化基因对于国、城与人的性格、道德观念等多方面的浸染式影响。身为千年古城的广州有其独特的岭南文化韵味、独特的市民性格与价值取向,具有无穷的潜力、印证着“自由、平等、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内涵。致力于广州“平民”、“平等”、“平实”文化的转型上有新内涵,利用好这种文化支撑力,“新岭南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三要在致力于广州文化队伍、文化阵地、文化精品的打造上有新高端。建设新岭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队伍,文化队伍是保证新岭南文化中心打造的重要支柱。广州要提升文化软实力,突出文化的引领功能,需要致力于文化队伍的建设。文化队伍建设需要加大多层次多梯队多样化的文化人才培养工程,还应充分发挥广州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密集,人才众多的优势,多组织高端的文化活动,形成文化的聚合局面,营造文化人凝聚的氛围,出思想,出成果,培育辐射力,并制定文化人才引进和文化人才培育机制,建设新岭南文化的推广团队。

文化生产力的提升也离不开文化阵地建设。“新岭南文化”研究要从广州市政府规划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基础文化设施的利用与保护、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院团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广州文化阵地的建设。致力于文化精品的打造,一要制定规划,打造具有全民族记忆的文化品牌,如“海上丝绸之路”、“黄埔军校”等,让人们一提起这些就想到广州,一提起广州就想到这些文化精品;二要擦亮广州的城市名片,塑造广州城市的独特精神。着力打造“十三行”、“广交会”、“北京路”、“广州花城”、“食在广州”等城市名片,创新文化传播路径,创作文化精品。对于这些具有广州特色的文化符号的保护和打造,是提升广州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更是弘扬广州梦、中国梦,进一步塑造和展示广州文化精神的体现。

致力于广州文化队伍、文化阵地、文化精品的打造上有新高端,要站在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通过文化精品的打造增加文化吸引力,通过加大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创造力,通过文化阵地的打造增强文化辐射力,通过这些合力建设,探索出文化与产业、城市、环境、社会共生共融的科学发展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继承发扬了岭南文化优良传统,吸纳融化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成果,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全面发展等现代意识,形成了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十八大报告强调了“文化强国”的目标,并首次完整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那么核心价值观是从何而来,又该怎么样培育和践行?它必须生长于厚实的文化根基之上,以文化的感染力塑造国家、社会和个体的价值观念。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水土”的宽泛含义中,就包含了一种文化沉淀、文化基因对于国、城与人的性格、道德观念等多方面的浸染式影响。身为千年古城的广州有其独特的岭南文化韵味、独特的市民性格与价值取向,具有无穷的潜力、印证着“自由、平等、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内涵。致力于广州“平民”、“平等”、“平实”文化的转型上有新内涵,利用好这种文化支撑力,“新岭南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三要在致力于广州文化队伍、文化阵地、文化精品的打造上有新高端。建设新岭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队伍,文化队伍是保证新岭南文化中心打造的重要支柱。广州要提升文化软实力,突出文化的引领功能,需要致力于文化队伍的建设。文化队伍建设需要加大多层次多梯队多样化的文化人才培养工程,还应充分发挥广州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密集,人才众多的优势,多组织高端的文化活动,形成文化的聚合局面,营造文化人凝聚的氛围,出思想,出成果,培育辐射力,并制定文化人才引进和文化人才培育机制,建设新岭南文化的推广团队。

文化生产力的提升也离不开文化阵地建设。“新岭南文化”研究要从广州市政府规划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基础文化设施的利用与保护、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院团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广州文化阵地的建设。致力于文化精品的打造,一要制定规划,打造具有全民族记忆的文化品牌,如“海上丝绸之路”、“黄埔军校”等,让人们一提起这些就想到广州,一提起广州就想到这些文化精品;二要擦亮广州的城市名片,塑造广州城市的独特精神。着力打造“十三行”、“广交会”、“北京路”、“广州花城”、“食在广州”等城市名片,创新文化传播路径,创作文化精品。对于这些具有广州特色的文化符号的保护和打造,是提升广州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更是弘扬广州梦、中国梦,进一步塑造和展示广州文化精神的体现。

致力于广州文化队伍、文化阵地、文化精品的打造上有新高端,要站在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通过文化精品的打造增加文化吸引力,通过加大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创造力,通过文化阵地的打造增强文化辐射力,通过这些合力建设,探索出文化与产业、城市、环境、社会共生共融的科学发展新路。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方法论广州
岭南文化名家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