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2014-09-17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健康状况显著性

(天津市新华职工大学,天津 3000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八个字,已成为广大大学生的座右铭。修德,即为“修养德行”,为做人根本。心理健康是修德重要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方能更好的修德,道德高尚之人必然心理健康,因此,大学生若想修德,就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无论在学习生活环境,还是在自身素质条件方面,都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很大不同。那么,他们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呢?这很值得我们探讨。笔者作为一名讲授高职学校心理课程的老师,特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13年11月,在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新华分院高职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76份,收回176分,其中无效卷12份,有效卷164分,有效率为93.18%。学生平均年龄为19.52岁,其中男生53人,女生111人,独生子女133人,非独生子女31人,大一学生48人,大二学生35人,大三学生81人。

2.方法

问卷采用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的90项症状清单( 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由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组成,采用5级评分制,1表示没有该情况, 2表示在频度和强度上较轻, 3表示中等,4表示偏重、5表示严重。每个因子得分高低反映出症状的级别,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症状越严重。

本调查由笔者主持,在统一的指导语下,进行集体测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均数、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

二、结果

1.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研究的164名被试者测试的数据,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比全国青年常模高,而且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四项因子分比较的结果为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被试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

Lakoff&Johnson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后来的学者们也从表现形式、派生角度、似性在认知中的作用、词类、语言层面、新奇性、要素共现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了分类。卢卫中(2003)根据映射模式,将其分为三类: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结构投射,非人体域到人体域的投射以及人体域内两个器官之间的投射。

表1 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表示P<0.05

2.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2 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示P<0.05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偏执的因子分高于女生,其余各项的因子分,女生高于男生,而且抑郁、焦虑两项因子分比较的结果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示P<0.05

从表3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的各项因子分均高于独生子女,而且除恐怖外,其余各项因子分比较的结果均为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

4.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各年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7项因子分比较结果P<0.05,差异有显著性。尤其是躯体化一项,P<0.01,差异尤为显著。但是敌对、精神病性差异没有显著性。大三各项因子分高于大二、大一,大一各项因子分最低,说明,大三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二、大一,大一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

表4 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示P<0.01,*表示P<0.05

三、讨论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分析

2.男女生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高职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一方面是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原因,女性的月经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女性容易情绪低落、抑郁、烦躁,而且女性本身具有细腻、敏感、羞涩、依赖心理强等特点,因此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较多。另一方面是社会原因,目前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女性无论是社会交往还是就业,皆存在较大的压力,从而加重女性的心理问题。

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目前,国内对高职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差异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谷月的研究显示高职生中独生子女各项得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得分,说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但是徐慧却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因子分没有显著差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的各项因子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与谷月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差异有关,非独生子女家庭因为孩子较多,父母对每个孩子的呵护较少,可能会造成孩子一定的心理影响。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差异有待多地区、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4.各年级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从研究结果显示出,各年级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三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大一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大三学生因为存在毕业、就业等问题心理压力较大。高职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成绩不好,临近毕业许多学生多门不及格,因此存在毕业难的问题。高职学生,相比于普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较低,就业压力较大,又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大一学生,因为高考结束,刚刚经历了没有任何压力的暑假,心情较为放松。而且部分教学内容较为简单,老师要求较低,学生压力不是很大。加之新华分校高职学生住校生、外地生较少,本市走读生较多,学习模式和中职、高中基本相同,学生适应较快,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四、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分析,建议今后的心理健康工作要有针对的进行。

1.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加大力度开展校园文化教育,因为良好的校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都会从心理社会环境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形式多样,如心理健康课、心理讲座、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利用宣传栏、网络等媒体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循序渐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针对分类人群的突出的心理问题

关注的女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女生的健康讲座及宣传。密切注意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争取家长的配合,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这个特殊学生群的心理健康水平。重点开展毕业班的心理健康工作,利用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进行积极成长、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使毕业生以认真努力地态度毕业,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就业,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谷月.大连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徐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4]郑东辉,孙黎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2001,(05).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健康状况显著性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