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天津临港经济区人才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

2014-09-17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临港人才需求经济区

(1.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00;2.天津临港经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 300460)

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目前天津临港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也应考虑区域产业发展的特点,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

一、临港产业布局的特点

临港产业不仅包括依靠港口深水条件的船舶建造和修理产业,而且包括依托船舶低成本大量运输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产业。

一般来讲临港产业可分为3 类:(1)原材料和产成品大量依靠船舶运输的产业,如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等;(2)依靠港口深水条件并服务于航运业的工业,如造船、修船、港口机械等;(3)在沿海地区,依赖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形成的工业,如采掘业,渔产品的加工业等。

二、天津临港经济区基本概况

(一)天津临港经济区的地理位置

天津临港经济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八大功能区之一,北与天津港隔大沽沙航道相望,南接南港工业区和轻纺工业区,西为滨海新区中部新城,东临渤海,处于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地带,距离滨海新区中心城区10公里、距天津市区50公里、距北京160公里。临港经济区横跨两河、纵对大海、背靠三北、面向世界,直接经济腹地包括京津两个直辖市和华北、西北等十个省区,同时还可幅射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东北亚国家。

(二)天津临港发达的内陆集疏运系统

天津临港经济区拥有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海运方面,不仅北依天津港,自己还具备大沽沙、高沙岭、独流减河三条航道,将建设二百余个万吨级以上码头,实现了入港物流无缝对接。陆运方面,京津塘、津晋、海滨大道等九条高速纵横交错,贯通临港,区内三横五纵骨干路网已经形成,入区铁路正式通车。空运方面,距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仅38公里。临港经济区区位得天独厚,交通便捷顺畅、地域广阔平整,具有发展前景好、可塑性强的特点,尤其适合大进大出项目建设需要,完全可以建成大装备、大制造、大粮油、大物流集中发展的区域。

三、天津临港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状况

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临港经济区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目前已形成了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口岸物流等三大支柱产业。下步工作中,天津临港经济区将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规划,大力引进培育、发展壮大现代医药、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进一步健全临港经济区产业体系 ,提升临港经济区产业等级。

截止目前,临港经济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0余亿元,开发了130平方公里土地,实现“七通一平”土地50平方公里。拓展了50公里以上岸线,建成10万吨级大沽沙航道并已对外开放,20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投入运营。招商引资项目202个,总投资2000余亿元,已落地项目中,有11个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的,如天津乐金渤海化学有限公司、液化空气天津滨海有限公司、中粮佳悦(天津)有限公司、孚宝渤海石化(天津)仓储有限公司、普洛斯临港物流园等。

2010年以来,临港经济区工业产值连年翻番,2010年达近90亿元,2011年达202亿元,2012年达400亿元,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

2010年到2012年港区吞吐量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港区吞吐量达1320万吨,2011年达1507万吨,2012年达1805万吨。

四、天津临港的人才需求分析

(一)人才总量需求分析

天津临港经济区规划功能定位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与研发转化基地,对入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预计到2015年,临港经济区人才总量要达到5万人以上,其中党政人才500人以上,企业经营管理者2万人以上 ,专业技术人才3万人以上。每万人口人才数5000人以上,每万社会劳动者人才数8000人以上,百万元GDP人才数200人以上。

引进临港经济区大开发大建设所需各类高端人才,其中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服务业人才总量实现大幅增长,结构明显优化,素质显著提升。服务和推动入区企业加大科技研发、金融财务类专业的人才引进,在达到顶尖学术实践水平、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从事科技研发转化工作的这三类科技人才实现重点突破。

根据临港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十二·五规划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管委会及所属公司人才结构,急亟引进和扩大金融资本运作类人才、经济、招商类人才、规划建设类、管理类人才50人以上,从而形成梯次配量、门类较为齐全、结构明显优化、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

(二)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临港经济区自规划实施以来,坚持港口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目前已形成了装备制造、造修船及海洋工程、粮油加工、港口物流、绿色动力、科技研发六大产业板块。 其中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港口物流和造修船及海洋工程板块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如表1所示:

五、院校专业匹配设置的建议

(一)政府和行业企业应当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制定区域专业发展规划应以地方产业结构特点为出发点,以地方人力发展规划为依据,但是目前高职院校都是以冷热门来设置专业,企业更是专心创造利润,对学校的专业发展不管不问,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这就导致学院培养的人企业不需要,而企业的发展又出现用工荒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协调企业与院校的关系上力度不够,没有搭建起院校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的平台,比如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没有地方人才需要规划的数据资料做引导,而且下企业调研,企业的热情度、认真度不够,收集上来的调研问卷可用度不高等问题大量存在,因此为什么德国的二元制教学和香港职业教育办得有特色,关键在于专业的健康发展不是学院几个专任教师的事情,它需要政府的支持、行业的引导以及企业的深度参与。

表1 人才需求状况表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相一致

根据临港产业的调查研究和走访企业人士,感觉目前高职的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最脱节的一个问题就是专业还是沿用传统学科模式设置专业的做法,经济发展了,社会产业调整了,但专业的名称还是没有变革,没有发展。通过企业调研,发现目前企业在人力资源引进上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与企业需要紧密对口的专业。如根据临港产业需求调研,发现装备制造方面人才需求量大,但高职院校却缺乏培养车、钳、铣、刨、焊工这样紧扣性和职业导向性特别强的专业。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一定要针对区域产业结构的需要,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调整专业。

(三)增设港口物流类专业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以及天津自贸区的审批提上日程,未来港航专业的人才将面临一定量的需求,我院目前航运工程系主要涉及两个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和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这两个专业培养方向主要面向货代、报关行等单位,而针对港口堆场方面的专业没有,在专业的布局上出现空白点,也导致师资、实训资源的很大浪费,而且停招的两个专业集装箱运输管理和港口物流与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师资也面临转型的问题,所以建议增设港口物流类专业。

(四)适当增加第二产业专业设置的比例

目前进驻临港经济区的企业260多家,都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没有涉及,其中第二产业100家、第三产业达160家,虽然第二产业没有第三产业企业数多,但在对人才的需求规模上要大得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方面的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

(五)解决进口问题首先做好出口问题

学生报考专业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毕业后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所以在设置专业的时候首先要解决好出口问题,如果与专业面向的企业签订稳定的用人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必将吸引更多的毕业生源报考本专业。但是目前企业在校企合作上积极性不够,所以怎样跟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招生、就业、实训等方面建立常规性合作机制,还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深入探讨。

六、结束语

总之,天津临港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供给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素质更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左超.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陈航,王跃伟.大连市临港产业布局及调整[J].水运管理,2009,(09).

[3]林君暖.广西北部湾高职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7).

猜你喜欢

临港人才需求经济区
上海临港的海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